从房屋中介辞职后,我成了985名师:你给孩子报的辅导班,可能藏着4大黑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01
最近在「网易新闻·看客inSight」上,看了一个辅导机构“名师”的自述。
他在一家补习学校教了半年书,见识了无数奇葩内幕。
每一件看下来,都让人汗颜。
这个老师名叫小马,上大学时,跟风考了教师资格证。
但因为不是师范专业,毕业后也没从事过教育行业,所以根本没有任何教学经验。
2017年,他偶然路过一家中小学辅导机构,见到门口的学生络绎不绝,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简历。
没想到,还真收到了面试通知。
图片来源网络
随意的面试后,小马当场就被宣布录取了,职位是高中英语老师。
他有点懵:简历投的是助教,而且他的教师资格证只是小学的,怎么上来就教高中?
面试官却大咧咧地说:
“教师证可以再考嘛,你想想,马上高考了,高中生报名得多,课时费也多呀。”
小马稀里糊涂入了职,就这样成了高中老师。
更荒诞的事还在后面。
上班第一天,他带了个厚厚的笔记本准备来接受教学培训。
可刚办完入职手续,班主任直接分配了一个高三的学生给他,只字未提培训的事。
原来在这里,怎么教,全得靠老师自己摸索着来。
小马只能上网查了一些教材,匆忙翻了翻,就硬着头皮开始上课。
第一节课,出师不利,草草结束。
小马觉得自己经验不足,下了课就找英语组组长请教。
谁知组长轻描淡写地说:“没事,你上你的课,让班主任去跟家长反映孩子不配合就行了。”
他这才意识到,在辅导机构,教师更像一个运营,有基本的资质,能走个过场,开展课程就行了。
而班主任,其实就是客服,除了安排老师上课,更重要的是维持“买家”,也就是家长们的稳定。
不时跟家长沟通沟通,有了问题就推到孩子身上,家长便会觉得,机构已经尽心尽力。
而授课的内容,更加可笑。
机构里仅有的一些辅导书,还都是三四年前买的。
不管来补习的是什么学校、什么水平的学生,一律用这些。
有的孩子在学校明明学的是朗文英语教材,来这儿,莫名其妙被辅导牛津英语教材。
老师们也毫不在意:“反正孩子基础差,学什么都一样。”
还有最无语的。
这个补习机构,主打的是“名师一对一辅导”,很多家长都是冲着这个“硬件优势”报名的。
但他们不知道,所谓“名师”,不过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捏造出来的头衔。
就连小马这个刚上岗没几天的新人,都被打造了一个“公办学校老师,3年教龄”的身份。
毕竟,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知道,公办学校老师是禁止在外开班的。
于是,没有家长会追问、质疑。
课程销售们也就放心大胆地编瞎话,促成报名。
图片来源网络
小马也是在上了一段时间班后,才知道身边的“名师团队”都是什么人。
有嫌银行工作太累,来随便赚点零花钱的富二代;
有从房屋中介转行过来,想混点经验自己开辅导机构的前销售;
有为了方便接送女儿上学,就近找了份工作的中年女人......
鱼龙混杂,而且全机构几十个老师,竟然只有小马和另一个老师有教师资格证。
但这根本不妨碍他们混得风生水起。
辅导机构的老师,拼的不是有多少教学成果,而是能拉来多少“业绩”。
这个业绩,就是让家长“扩课”,增加每周的课时数。
课时数越多,家长交的钱就越多。
所以,书教得好不好不重要,学生分数提没提升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和学生搞好关系。
上课嘻嘻哈哈,玩玩游戏聊聊天,就算家长抱怨课程内容太少,孩子也会极力反对换老师。
之后,再跟孩子做交易:只要回家劝家长加一节课,就少布置2次课后作业,甚至还能帮着完成1次学校作业。
想想看,孩子主动提出加课,家长还不爽快地交钱?
孩子乐得轻松,家长倍感“欣慰”,其间套路,只有老师知道。
这样的辅导机构,还特别乐意招收“问题学生”。
因为问题越大,家长越心急,期望值也会越低。
于是,不管老师教成什么样,只要不出大岔子,随随便便就能糊弄过去。
呆了半年后,小马再也忍受不了这个充满谎言的地方,辞了职。
他离开后听说,顶替他的是个从4s店转行来的大哥。
毫无经验和资质,但却备受学生欢迎,因为不用好好上课,每天都在侃车......
02
小马的“任教”经历,听起来无比魔幻。
但在这篇自述下面,留言纷纷说着:真实。
耳朵随即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和报道。
才知道,原来太多所谓“优质”的辅导机构,其实水深得你难以想象。
他们打着的是教育的旗号,做的却是套路满满的生意。
套路一:无证授课。
这是辅导机构行业内最普遍的现象。
「真实故事计划」曾采访一位前辅导机构教师王沈冰。
他入职期间,每年考教师资格证那天,整个校区都有2/3的老师请假去参加考试。
一个在这行混迹了多年的同事告诉他,全国超过40万的校外培训机构将近800万教师,拥有证的不到25%。
乱象的背后,是机构的默许。
《百姓观察》的记者暗访过河南多家辅导班,负责人都表示,有没有证无所谓,只要能讲课就行。
就算遇上有家长提出要看证,机构也都能以各种理由拒绝。
要么说统一放在总部,要么说拿去年检了。
套路二:假冒名师。
据「新华社」报道,某教育机构官网上,师资简介十分“华丽”:
“超300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国家公派研究生”......
但实际上,背后太多猫腻。
一位声称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教师简介中,教师资格证编号只有8位数。
还有一位说是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简介里,证书编号只有13位数。
可要知道,正规的教师资格证编号全国统一是17位数。
谁也不知道这些所谓名师到底是什么学历,也根本无从细究他们的文凭。
有些机构更“精明”。
招生时,请来真的名师做幌子,吸引家长报名。
但真正到了上课,又全部换做实习教师。
毕竟,实习生比名师工资要低得多。
套路三:赚钱第一,授课其次。
你以为辅导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孩子?
不,他们的客户,只是家长。
因为家长是最终掏钱的那一个。
每个辅导机构,都有完整的产业链:咨询师、教师、班主任。
其中咨询师、班主任实际上就是销售和售后,他们才是整个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两环。
别的销售是卖东西,辅导机构的咨询师是卖课程,客户就是学生家长。
通过渠道搜集家长信息,打电话、约上门、谈签约,完成第一步。
之后,由班主任“热情”维护客户。
课后沟通,组织家长会,主动反馈孩子的进度和状态。
这些,行话叫做“经营家长粉丝”。
“经营”得好了,家长认为老师尽职尽责,才会继续报班,继续交钱。
而本应是最重要角色的授课老师,只需要做到按部就班讲讲课,最好插科打诨,让学生有休息和娱乐。
学生不抵触,才会让家长继续报课。
套路四:花式收费。
比如,家长五六点下班,他们就故意4点放学,多出来的每小时就能加倍收钱;
有些机构推出“定制式”教学方案,价格昂贵,实际上只是拿现成教案授课,根本没有区别;
更有甚者,打出“分期付款”的广告,家长一不小心就“被网贷”。
作者@格十三 曾吐槽,有辅导班的老师,甚至号召全班同学,给未续费的孩子“加油鼓掌”,变相羞辱。
一层一层的套路下来,孩子收获无几,学到的内容还不如学校课堂多;
家长倾尽所有,一学期搭进去好几万的工资。
只有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享受着这场名叫“教育”的吸金盛宴。
03
太多辅导机构资质模糊不清,收费高得吓人,可即便如此,许多家长还是趋之若鹜。
新浪教育做过调查,发现全国接近90%的孩子都上过补习班。
教培行业,甚至成了新的“财富密码”,遍地开花。
河南安阳的“辅导班大楼”
而这些辅导班有多贵?
网上有家长算过一笔账:
某一线城市,语数外每门课程,报名费一万左右(包括寒暑班)。
加上购买学习资料,参加各类竞赛,以及其他兴趣班等费用,一年至少五六万。
如果要上一对一精品辅导班,就更贵。
300元一小时,一次两小时,上一节课比工薪阶层一天的工资都要高。
这位家长调侃,自从孩子上了补习班,消费水平以肉眼可见速度在降级:
“从兰蔻用回大宝,购物上某鱼,咖啡喝不起,蹭网就进肯德基。”
即便如此,她还为自己报的补习班“不够贵”而焦虑。
因为女儿有同学,一门奥数课都要去两个机构以上,还有些从幼儿园就开始上各种补习班,一年花费十来万的不在少数,有的补课费高达20万。
这真的不是个例。
微博上曾有位妈妈,晒出自家孩子的补习班费用,6岁以前就已花费27万元。
郑州一个妈妈,自己做着普通的工作,却舍得2个月花掉6万给孩子补课。
“只要她能提升,我在所不惜。”
一个6岁的女孩,父母卖房也要给她上辅导班,3年花了120万。
还有前两年,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疯狂的黄庄》曾揭露:
北京有些“名师”,一节课3小时就收费8000元,一年收入几百万,根本不稀奇。
据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
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教育支出为2.3万元。
而74%的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元,36%家庭低于1万元。
真实诠释了什么叫“再穷不能穷教育”。
可其中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穷的只是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孩子本该享受的童年时光。
喂饱的,却是别人的口袋。
04
2016年,深圳晚报做了一项街头调查,采访家长,为什么要争先恐后地给孩子报班?
得到的大部分回答,竟有点荒谬:
“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报个班比较安心。”
“大家都报,我们家不报,心里有点慌。”
“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原来,许多家长报辅导班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薄弱的学科加强,而是一种焦虑的跟风 。
哪怕很多学校一再强调不要疯狂报班,先把课内知识学扎实,但是家长们你追我赶根本听不进去。
中国子女教育,正在陷进一轮声势浩大的剧场效应:
电影院里,如果前排的人都开始站起来看电影,后面的人害怕看不到屏幕,哪怕你本来只想舒舒服服的坐着,也不得不跟着站起来。
中国家长,都在争先恐后挤进这样一家电影院。
耳朵明白,人生的起跑线,是真实存在的。
但它不在于孩子参加了多少个补习班、学了多少门特长,更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个英文单词、做对了几道奥数题,而在于父母的能力、眼界、格局和资源。
说穿了,孩子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
知乎上有个浏览量超过900万的热门话题: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
有个高赞回答说:
如果你觉得孩子英文不好,就在日常与ta英文对话;
如果你觉得孩子文学不好,陪ta一起背古诗品味中华文字之美;
如果你觉得孩子地理不好,带ta去走走塞北江南,看看山河大川......
多少家长,不过是因为不满于自己的平庸,才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普通。
于是卯足了劲拔苗助长,却忘了,想把孩子托举到更高的地方,首先应该是自己不断向高处走去。
唯有你足够优秀了,才能用你广阔的视野去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才能用你的资源去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才能用你的三观去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一味砸钱,买不到孩子的好前程,不过是买了一份自我心里安慰。
正如有人说的:“最好的学区房,其实是你家的书房。”
决定你孩子未来的,是你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