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之后,真学霸和做题家怎么慢慢拉开差距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升值计 Author 升值君



高考是大多数人一生知识的巅峰,很多人在经历高考之后,他的知识储备都是下滑的,再也难以达到这个巅峰状态,我曾经以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我发现,真正的学霸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知识不但不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消耗,反而随着时间,不断加深。


同样是考600多分,真学霸和做题家是不一样的,不是分数的差距,而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造就了他们在未来,逐渐地拉开差距。



1. 一背解千愁



一说到学习的方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字,背。


因为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教导我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以「集中学习」「重复阅读」为主要方式的。所以学语文,文章要反复背;学英语,单词要反复背;学数学,公式要反复背;总之,甭管是什么知识,闭眼背就对了。以为只要不断的重复背诵,就永远都不会忘记。


我曾经有个老师,她讲她自己当年考大学的经历,她本来的数理化成绩是非常差的,一直到高二都非常差,如果按她原来的成绩,她是考不上好的大学的,后来她就开始用学文科的方法来学习理科,固定地背题型,结果她就靠这个方法,考上了自己心目中的大学。但是她自己说,她对那些知识是完全不理解的。


这个经历就说明,单纯的死记硬背,是有用的。


但是,仅仅对提升成绩有用,对你的深度学习一点用没有,你既不能站在这个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学习,也不能平行拓展知识面,就像站在河中央的一块流沙上,只能慢慢等着河水把它侵蚀。事实上,重复阅读与集中学习只会让你短时间内对一个事情越做越熟练,却达不到真正的精通。


这就是为什么高考之前是很多人的知识储备巅峰,而在高考之后,知识量就呈现断崖式下降的原因,因为你之前记住的那些知识,完全是为了应对高考,高考结束了,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当你在生活中不需要再频繁运用这些知识之后,就非常容易被遗忘。


而不加思考的在书本上勾画学习重点,或者单纯的记下老师所说的话这种想以重复记忆的形式,来增加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则完全只是在浪费时间。


因为这些行为并不能给大脑带来挑战,也就无法起到巩固记忆的效果,不仅无法产生长久记忆,还会让我们产生「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的错觉。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不加思考的死记硬背,则完全是一种偷懒的举动,尽管你有的时候背的头都大了,但是去并不能实现长期记忆,也就是在做无用功。


大家要明白,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运用。是要把知识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并保证运用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找出曾经储备的旧知识。



2. 学霸是怎么学习的?



有一本书,叫《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了高效学习的规律。


它把学习分为三步:编码、巩固和检索。


我们的记忆,本身就是一种编码和检索的能力。这里编码的含义,就是把我们从外界获取的各种知识在大脑中分门别类;而检索,就是在需要运用的时候,能够快速的从大脑数据库中将所需知识挑选出来的能力。


所以,检索,就是一个不断的调用旧知识、提取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之前存储的知识被不断的调动和运用,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检索练习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那些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都没有用,那可以让你成为考棍和优秀的做题家,但是不足以支撑你学习。


那么,检索练习具体如何做呢?三个方法:考试、运用、费曼。


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花大量的时间来看书,倒不如做几道考试题学习的效率高,这就是因为做考题的时候,我们大脑高速运转,需要调取大量的旧知识。而这,就是一个大脑完成检索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在平时有意识的给自己安排一些「考试」「测验」


比如你在看完一本书,就可以给自己提几个关于书中内容的问题,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书中的那些内容是最打动自己的?如何把这些内容和我的已知联系起来?等等,帮助你回忆书中的内容,加深印象和记忆。


所以,高考前真正有用的学习方式,就是月考,这种隔断时间进行一次的考试,能够有效地增加学习者的信息检索能力。


第二种方法是运用,也就是学会动态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一早就为我们点明了学习的方法,就是在我们掌握了静态知识之后,要马上投入到时间之中,比如想提升你的英语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外国人进行对话练习,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不断的从大脑中检索一切相关的知识,并且因为是即时的对话,所以这时候我们的大脑检索效率是极高的,反过来进而刺激大脑,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第三种方法,就是费曼学习法。


也就是以教为学。当你给别人讲述一个东西的时候,你需要调动之前所有相关的知识,来达到给别人解释清楚这件事的效果,这其实也是一个检索旧知识,并且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自己的对于事情的理解,那么在下次需要调动的时候,效率就会高很多。



3. 怎么成为终身学习者?




我们常说一个概念,终身学习,倡导「活到老,学到老」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一个需要习得的技能。


终身学习的学霸,其实并不是天赋异于常人,基因比别人优越,实际上,基因只能决定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好奇心更强,真正能够决定我们是否能够终身学习的取决于三点:


1、抱有「成长心态」。


终身学习者的一个特点就是抱有「成长心态」,坚信人是可以成长的,而实际上从心理学和医学上完全支持这一点,我们的神经网络的精细程度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通过学习,大脑中整合记忆的区域叫海马体,海马体会在不断的学习刺激下产生新的神经元,这就是越学习越聪明,无论多么难以掌握的技能,我们智人都可以通过足够长时间的学习来掌握,只要你愿意持续学习。


所以一定要抱有成长心态,坚信自己是可以成长的,暂时是学渣的自己,在持续的学习之后,可以变成学霸。


2、执行力。


学习是一种能力,但是,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执行力。


每一次学习执行的精准到位,远远比你任何的学习技巧都管用,学习是一个肌肉训练,任何学习都可以通过持续的训练执行,形成「肌肉记忆」,然后达成学习目标。


能不能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取决于,你学习时把自己当成什么?是一个一窥门径的门外汉,还是一个未来的专家。像专家一样思考的人,迟早能成为专家。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刚开始内容创作的时候,很多所谓的大V告诉我,你不要写这样的文章,没有人喜欢这么深度的思考,大家都喜欢轻松愉快娱乐性的文章。


但是我一个都没有理,现在我很庆幸没有跟他们一样,几年下来我发现,我输出的内容越来越优质,愿意看我文章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能专业地思考商业问题和行业问题。那些劝我娱乐轻松一点的人,却越来越写不下去,内容越来越劣质。


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


高效学习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无非就是,在入门之时易得,在入门之后专业,并通过不断的检索(考试、运用、费曼)来强化。


END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被隔离,工资还发吗?老板要辞退咋办?官方明确了!

  2. 衡水学霸“土猪”言论引发巨大争议,但我想带你看看真正的贫寒

  3. 29岁中国女孩中奖“上亿”后患上抑郁:一夜暴富的人,怎么变成了这样?

  4. 越穷的人越肥胖?你的身材里隐藏着你的阶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