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在大雨中嚎啕痛哭的中年男人,流下的是2百万餐饮人的泪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01


这是几件没有太多人关注的事情。

上个月,一个中年男人在雨中嚎啕大哭。

他高高地举起双臂,大喊“疯了!疯了!”一边崩溃地流泪。


一旁的女人,拼了命想把他拉回去。

可男人控制不住地哀嚎着,对着天空作揖。


他是家羊肉汤馆的店主。

许多年前,他在这条小小的巷子开起餐馆。

铺子的招牌挂了十几年,他也在这起早贪黑忙了十几年。

可一场疫情,静态管理几十天之下,小饭馆的生意无法维系。

那天,他喝了几口酒,再也强忍不住。

压抑许久的情绪,变成雨中那几声无奈的嚎啕。


他有着典型的中年男人模样。

微微发福,衣着朴素,一爿店面支撑着家庭的生计,开门迎客时总带着体面的微笑。

可这经营了几十年的体面,倾注了十几年的心血,在变故之下,溃不成军。

灌倒他的哪是瓶中的酒,而是生活这杯苦酿。

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年轻的男人在饭桌上,默默流泪。

身边的朋友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努力克制,擦着眼泪。


但一扭头,心里的委屈再度翻涌。

憋了几次,还是呜咽出了声。


他刚刚创业,开了间烧烤店。

花了三四个月,投入了全部的积蓄,装修、布置、招工。

可还没等到开业,疫情来了。

店,开不了张;信用卡、房贷,都还不上。

只能向朋友倾诉,想排解心中的愁苦,却终是没能忍住泪。

杭州的一个雨夜,一个男人的父亲,在大雨倾盆的深夜11点不告而别。

电话打了许久,只回了一句话:

“你们不要找我了,我不回来了。”

男人报警,在监控画面中终于发现父亲。

却看见,年过5旬的爸爸,在深夜的长巷里淋着雨,失魂落魄地独行。


找到父亲时,他正坐在西湖边,放声痛哭。

很多年前,他从外地来杭州打工,从一间水果摊开始,到现在开了酒店。

可两年多的疫情里,生意步履维艰。

他太无助了。不知憋了多久的一场痛哭,终究没躲过四下无人的雨夜。


疫情的大雨,下了两年多。

我们都在这雨中蹒跚,战战兢兢,忧心什么时候生活能回到正轨,担心收入能否一如往常。

而被淋得更湿的,还有那些开着小店,做着小餐饮买卖的人们。

花尽攒了许久的积蓄,支起那一间铺面。

没有旱涝保收的饭碗,生计全靠屋檐下的一方天地,于是劳心劳力,日夜操持。

或许不会大富大贵,只求依赖它养活一家老小。

可疫情说来就来。

他们许久不能开张。


那个崩溃着说活不下去了的深圳早餐店老板。


那对望着空无一人的店面心酸到抱头痛哭的夫妻。


那个经历暴雨、洪水、疫情,生意冷清到账上只剩890元的郑州42岁泡馍店老板。

掏空家底结清了所有外债后,烧炭自杀。


所有像他们一样扛着家往前走的人,最怕的,都是突然停下。

因为一停下,倒下的就是生计。

苦心数年搭建起的平凡生活,轻而易举就被冲垮。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02


看过一个数据。

截止2020年末,我国餐饮业从业人数,是257万人。

而企查查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吊销、注销的餐企,就有88.5万家,创下10年来最多。

如果加上未统计的夫妻店、个体店,这个数字,可能在百万。

这背后,是多少店主、厨师、服务员、洗碗工的被迫离开?

撑不下去的,黯然寻觅起新的营生。

苦苦支撑的,等不来客人,还要为每月的房租、人员工资、食材成本发愁。

每次疫情严峻,都以为是黎明前的黑夜,却没想到,这黑夜竟如此漫长。


能怎么办?

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找一条生路。

海底捞开始摆摊,底料之外还卖水果蔬菜。

全聚德卖着20块钱一份的盒饭。


但即便如此,门店依旧亏损不断。

这些大品牌、老字号都这样,更别提小个体户们开的小馆子了。

他们只能在黑暗里摸索着方向,努力自救。

幸运的是,有人找对了方向。

前几天在「中国新闻周刊」看到个故事,很感动。

一家名叫「文立新秤盘麻辣烫」的饭店,是北京一个麻辣烫连锁品牌。

去年6月,他们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

可好巧不巧,正碰上一波疫情,死撑一个月,才等来了正常运营。


店员们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稳定,扎扎实实做着口味、服务,为了地道的川渝风味,很多食材都不惜从成都空运。

到今年初,这家小馆子,在北京开起了24家分店。

所有人等着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时,变故又来了。

1月,北京疫情,门店暂时关停。

4月,又是一轮。

5月,又关了一个月。

一连数十天的暂停堂食下,他们已经没几间店能正常开张了。

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店员,收入和业绩挂钩,做不成生意,拿不到奖金,工资寥寥。

有人一个月大几千房贷,还有孩子的学费等着要交。

而即便门店关停,运营成本也不会变少。

北京的店铺越小租金越贵,他们这样的一家小店,所有成本加在一起,一个月,10万左右。

这些无奈的餐饮业者,无从知道黎明什么时候才会来。


走投无路之下,负责人孙亮想到:

要不,在抖音直播试试,看能不能和顾客在线上交流,把产品卖出去。

他们先是尝试在抖音做些推广,上线了团购套餐,积累了一些人气。

在那期间,他们不断总结外送产品的问题,比如青菜、肉类打包久了口感会有影响。

然后多次调整,选择耐放菜品,做了适合外送的套餐,准备在直播时上架。

很多店主没有直播经验,他们就请来主播培训,纠错、学习,开会分析。

就这样,麻辣烫店的直播,做起来了。


粉丝源源不断涌进直播间。

看着镜头里货真价实新鲜诱人的菜品,附近的食客纷纷下单。

5月第一周最好的一场直播,卖了将近2万。

前几天的一场直播,线上甚至卖了8万多块钱。

如今,北京的堂食陆续恢复,虽然门店限流50%,但在抖音直播积累起的人气,让他们吸引了更多食客。

不少人拿着在直播间下单的套餐、代金券登门核销。

很多门店,甚至排起了长队。


靠着直播,这24家门店,没有一家倒闭,没有流失任何一名员工。

线上带来的收益,让他们保障了员工的吃住和收入。

孙亮很感激地说:

“我们很庆幸,在这样的困境里,企业和员工一起活了下来。”

这是餐饮人拼命自救的可敬故事。

他们掏出血汗钱创业,为了生计在普通的岗位上打工。

重锤之下,没放弃,没躺平,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迎着逆流奋起而上。

这也是新的平台,为普通劳动者敞开一扇门的可赞故事。

无法开张,无法营业的餐馆,终于能用另一种方式,把精心烹制的菜品送到顾客手上。



03


不止他们。

特殊情况下,还有不少餐饮人紧紧抓住直播这根救命稻草,才得以挺过艰难的时刻。

北京有名的老字号连锁饭店紫光园,从5月1号禁止堂食起,156家门店,客流量骤减80%。

营业额大幅减少,正餐门店几乎面临全面瘫痪。

为了生存,紫光园开始了线上直播。

“亲人们,这是大鲤鱼,这是烤鸭,都可以放心拍。”

“日坛地区拍1号链接,崇文门地区拍3号链接……”

他们一边向大批进入直播间的粉丝介绍特色菜品,一边回答着网友的各种询问。

下单后可以到店自取,3公里内也可以配送上门。


经过半个多月的积累,紫光园抖音平台流水增收近300万元。

有效带动门店客流,提升近20%。

鼓楼金记涮肉,一直是养老助残便民店,卖的是老北京铜锅涮头。

暂停堂食,无人问津之下,老板第一时间想到在直播间给顾客带去正宗的北京小吃。

果然,开通直播后,每天早上7点到9点半,鼓楼金记涮肉的店员都忙碌得不可开交。

“炸松肉几点出锅?”“炸素丸子还有吗?”

这些老字号,在全新的赛道上,为自己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头部餐饮企业如此,线上直播,更给夹缝中的中小餐饮从业者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一个90后的女孩,去年创业,在北京一家商场开起了烘焙店「点金狮」。

她带着年轻的热情,本想为好好干一番事业。

可五一之后,客流断崖式下跌。


最开始,姑娘的认知里总觉得抖音是大主播的事儿,和小商户没什么太大关系。

但疫情的无奈让她尝试转变想法,转战线上。

没想到,当肉松饼、驴打滚、点金酥等产品一上线,掰开松软表皮、露出绵密馅料的画面一出现。

直播间的粉丝“扣1”的队列越来越长。

购物车也很快被抢购一空。


女孩从手足无措,到现在终于欣慰。

她说:“就算恢复了堂食,直播这条路也要继续走下去。”

门头沟的樱桃园,果实已然成熟。

可疫情之下,没了游客采摘,农户们日夜但也樱桃就此烂在树上,一年的收成泡了汤。

有抖音工作人员联系到负责人提议在直播间推广樱桃。

果然,第一次开播,次日客流量就超过千人。

门头沟在疫情期间封控的区域较少,场地又足够大,前来的游客聚集风险小,线下很快摆脱冷清的局面。


在抖音,我见到无数大大小小的餐饮人的自救之路。

他们惊喜地发现直播不仅给他们营收带来了增量,线上线下甚至品牌知名度声誉都带来了成倍的增长。

顾客也表示,比起外卖平台冷冰冰的链接,直播间货真价实的食品更诱人。

那些新鲜的菜品、蔬菜、水果,在直播间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大放异彩。


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困境,6月8日,抖音生活服务宣布启动“助商惠民计划”。

推出六大举措帮助商家尽快恢复生产与经营,过直播课程帮助商家拓宽经营思路,掌握运营技能,找到生意突破口。

每个小店,都得以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发热,试图抵御寒冷。

原来疫情之下,一个个背负重压的生活,没有什么精妙的解答。

只是不服输,不放弃,撑过去了,就是新生。

浪潮之下,勇敢的人在拼命自救,平台也在帮他们点燃希望。

正应了那句话:自助者,人恒助之。

谁也无法预言,晴天什么时候会彻底到来。

在那之前,我们就需搀扶起自己,好好走下去。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天堂超市酒吧”被立案调查!疫情“放大器”这样产生的

  2. 上海女大学生被“下药”,全网震怒:比恶人更可怕的,是聪明的“魔鬼”!

  3. 不要把红码当做电子脚镣

  4. 绝不裁员的格力,怎么样了?

  5. “非员工”挂靠社保,每月多缴521元,竟能省下6万元?!不知道要亏大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