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要为邵阳学院的领导们说句公道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师打怪指南 Author 指南哥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112篇原创



国内高校重金引进国外野鸡半野鸡大学毕业的博士,并不新鲜。无论是之前任教于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还是最近毕业于爱尔兰欧洲大学,一些人依然招摇过市,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所谓的大学设立在欧美,不知情的人都不明觉厉。而一旦这样的大学设在了东南亚,尤其是菲律宾、泰国等,大家就觉得无法接受。难道菲律宾培养的博士也远超过我们国内985高校?

不走夜路不信邪。邵阳学院最近公示,将一次性花费1800多万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的博士,专业是清一色的哲学(教育学),其中22名是本校在职硕士教师去进修读博,现在毕业返校。

消息一出,国内舆论就炸了锅,竟然还有这么骚的操作?在网上爆得大名之后,邵阳学院就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新京报》、《光明日报》、搜狐新闻主页都来报道和评论。湖南省教育厅也表示,关注到此事,将会研究处理。

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催,邵阳学院的领导们恐怕一辈子都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效果,自己的决定几乎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挟洋不自重,还是浪费教育经费,或是水博士自产自销,任何一条罪状都不是邵阳学院领导们所能够承担得起的。

然而,热烈的批判过后,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到底什么让邵阳学院领导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们是否有外人难以体会的一片苦情和苦心?谁又能最终化解邵阳学院这样的地市级高校的发展难题?

以下,我们就来扒一扒邵阳学院领导们出此计策的可能原因,最后才会明白,众多看客也许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一看似荒诞的计策才是当下最自然且最理性的。





相信很多人纠结于,邵阳学院为什么送自己的在职教师去菲律宾这样的三流“教育强国”去读一个半野鸡大学的几乎全野鸡博士;又为什么给每个人花80多万的引进费用来重金搞自产自销?这些难道不是浪费教育经费,欺骗教育评估,糊弄上级和学生吗?

这些说的都对,甚至还可以列出邵阳学院的七宗罪,但又全都没有认识到学院领导们所面临的无奈苦情,也没有体会到他们所秉持的无奈苦心。

只要身处于高等教育行业,特别是曾经混迹于三四流高校的中层领导,你就会知道,在百般困境中寻求邵阳学院的突围和发展之路,有的时候不得不出奇招,或许能一招致胜,后患再来慢慢消化;或许功败垂成,我调走或退休了事。

这个苦情就是,地方三四流高校最制约发展的有两个因素,一是事业编制数量,二是经费拨款数额。

地方高校一般是省属或市属,也就是编制受制于省市编制办,拨款受制于省市财政厅局。要想突围,地方高校最直接有效的路径就是升级,从学院升到大学,即使还是个省市属的大学,但改了这个名才能增加编制数量和拨款数额,否则一切免谈。

这就使得,如果你是邵阳学院的领导,你要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困境中,尽力尽快把邵阳学院升级成邵阳大学?想要编制和拨款,不是不可以,但要先完成升级,而要完成升级,现有的编制和拨款又捉襟见肘。这就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就考验邵阳大学领导们的智慧和手段了。而从花费1800多万引进自产自销的23名菲律宾博士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其实已经用尽了高教政策的极限,且尽量节省了教育经费,虽然结果让各方都不满意。





有了上面的现实背景,要理解整个事情的由来和痛点,我们就要聚焦于两个问题,即邵阳学院的这通骚操作是如何一次性解决高校发展的两大难题的,即事业编制问题和工资经费问题。

首先是事业编制问题。

这几年来,高校改革的大趋势是,逐步削减事业编制的数量,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从编制管人过渡到合同管人,每位教师和行政人员都是高校的雇员,进行聘期管理,期满可以无理由直接解聘。

虽然聘用制和聘期制已经开始实施,但真的要削减掉事业编制,或者明确新进人员完全没有编制,这还是比较难实施的。一是,老人和新人在心理上接受不了;二是,高校职业的性价比会大大降低,造成人才提早大量流失。相关分析,参见本号文章,“高校事业编制被取消,是凛冬将至,还是杞人忧天?”。

这就使得,当前的高校招聘时出现了事业编制加非升即走的奇葩组合,名义上仍然有事业编制,但是要通过初次的聘期考核才可能拿到,之后转为长聘岗位。

即使暂时不削减事业编制的数量,但地方高校想向省市编制办申请更多的编制数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如果之前的编制数量已经用完或殆尽,那么高校就要想办法,既招来人干活又不给编制。这就是专职科研岗的操作手法,具体参见本号文章,“不升只走,高校专职科研岗开始走入穷途末路”。

名校可以招来人干专职科研岗,但像邵阳学院这样的地方高校,没有编制几乎肯定招不来一个博士。而这样的不良名声一旦传出去,邵阳学院以后就更别想招来博士了,甚至连野鸡博士也不会来。

在如此的苦情之下,如何既不增加新的编制数量,又能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为学院升大学拼最后一把力,就成为邵阳学院领导们的难题。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于是,领导们终于想到了这样的高招,2019年6月发布《关于招聘硕士赴邵阳学院外方合作高校攻读博士的通告》,即送本校在职硕士教师去外方合作高校读博士,之后再毕业返校继续工作。

先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主动送本校在职硕士教师去读博,而是选择直接从外面引进23名博士,那么这一次性就要占掉23个事业编制,使得邵阳学院后续调配编制的空间大幅缩小,甚至没有了足够的编制余量,再进人就会非常被动。

而主动送本校在职硕士教师去读博,“归来”之后就既不占用编制,又提升了在职教师的学历,还清一色的国外洋博士,至少在教育评估和学校升级上会满足最基本的师资条件,填表时也非常好看。

与此同时,根据一般经验,还可以想象的是,邵阳学院会跟返校博士教师们签订新的聘用合同,约定比如十年的服务期和巨额违约金。对于邵阳学院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操作更完美的呢?





其次是,工资经费问题。

吃瓜群众一看,邵阳学院要花1800多万一次性引进23个几乎全野鸡大学博士,就很不乐意,认为1800多万真是崽花爷钱不心疼,一定要坚决批判。

但其实,这1800万的引进费用真心不多,没见过十万以上的钱才会觉得这个数额不得了,而经常一进一出几千万的普通高校,对这个根本没当作大钱。更何况,其中还要除去不能变现的每人15万总计345万的科研启动费。

实际上,只要你算一算经济账,还会发现,比起从外面另外引进23个博士,这一次性花1800多万还是为邵阳学院省了一大笔钱,而且以后长远30年会继续省钱。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本校在职硕士教师提升到博士学历,除了这一锤子每人80多万的引进费用,之后正常的月工资和年度绩效并不会明显增加,即使增加也是幅度很小或正常职称晋升导致的,比另外增加编制和引进新人会节省巨大的开支。

让我们稍微算一下,只要有事业编制,一名纯粹从外面招聘来的博士教师,即使不给一分钱的引进费用,也需要每年花费至少25万的综合用人成本,即工资人头费;这样,23名博士教师一年就要花费575万,也就是1800万只够花3年的。再之后,邵阳学院就必须每年多花575万来养着这23名从外面招聘来的博士教师。

换句话说,邵阳学院这次花费1800多万招聘自产自销的23名博士教师,其实是为了三年之后每年至少可以省575万的工资人头费,而这样的省钱模式可以持续到这批博士教师退休时,也就是30年后。

朋友们,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想反驳的吗?

经过分析和计算,我们会发现,对于编制数量有限和拨款经费更有限的邵阳学院来说,领导们做出自产自销的博士培养计划其实是最理性的,也最有利于学校“长久发展”的,完全属于花最少的钱办最大、最多的事。

出发点理性吗?理性!结局荒诞吗?荒诞!

最理性的出发点却造就最荒诞的结局,这到底是应该埋怨邵阳学院的领导们,还是应该埋怨其他的什么人、什么事或什么制度呢?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起底炫富风波中的江西国控

  2. 今天,不谈二舅也不聊周劼,我带你看看甘肃这位上不了热搜的「馒头工人」

  3. 刚刚,内账被“端”了!企业被罚286万!两账合一的处理方法,后悔知道的晚了!

  4. 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真实意图

  5. 四川酒吧女老板遭“毒闺蜜”毁掉婚姻:人性可以有多可怕?

  6. 山东女子“碰瓷”遭碾压致死:这世上,真的是“恶有恶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