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自曝父亲一夜白头:成长是一个幻灭的过程,专门破大人的神…
01
先说两个故事。
一个来自知乎上的问题:哪个瞬间你理解了父母的某个思想或行为?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新世相:
答主的同事,34岁。
当年高考,从河南农村到北京大学,一步登天。
为人特别勤奋,大学时兼职三份家教,放假回家还会去工地上挣学费。
毕业后,为了省钱,宁愿通勤两个小时,租到京郊。
29岁以前,同事几乎没睡过7个小时以上的觉。
家里人关心他,给他打电话,他也总是用“好了,我知道了”敷衍,然后匆忙挂断。
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觉得家人半点忙也帮不上。
甚至还暗自埋怨,“要是你们条件好一点,我也不至于过得这么寒酸。”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准备买房那年。
本没指望家里能有多大帮助,没想到父亲一下子给他拿了50万。
父亲告诉他,这是他卖菜挣得钱。
他心疑,去问了姑姑,才知道父亲把老家的房子卖掉了,又和亲戚借了15万。
而且,为了还钱,60多岁的父亲,硬是求着亲戚去他们家开的超市打工。
等到春节,同事赶回家去超市找父亲。
正在卡车上卸货的父亲,一见到儿子就慌了。
父亲像小孩做错事一样,撒谎自己是来帮忙的。
那一刻,同事心底所有的怨愤和不甘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羞愧:
“如果我再争气一点,我爸也不至于老了还这么辛苦。”
02
第二个故事来自姚晨在《跨界歌王》中的口述。
1998年,19岁的姚晨一心想参加高考。
但是那时的她,已经是福建某歌舞团的签约演员。
后来经过家人的几番请求,歌舞团同意放人。
只是要离开,姚晨必须支付10万元违约金。
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巨额数字。
而且,接到歌舞团通知的时候,距离高考的报名时间只剩最后两天。
后来姚晨回忆说,如果知道之后要发生的那些事,她可能就不会去考试了。
原来,那一夜,父亲对她说了一句“一切有老姚”后,跑遍了整个福州城,求爹爹告奶奶地帮她借钱。
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父亲脚步踉跄奔走在街头,两腿肿胀几乎迈不开步。
可钱还没凑齐,望着天边的亮光,父亲绝望到恨不得跪在地上去乞讨……
最后交钱的期限到了,虽然还差3万多,父亲还是抱着一捆钱准时赶来。
当然,因为没有交足违约金,那一年姚晨没能顺利参加高考。
可是有一个细节她永远也无法释怀。
她说,父亲是一个特爱干净的人,出门借钱还特意穿了一件干净的白衬衫。
等到父亲归来,早已风尘仆仆。
她还发现父亲脑袋上顶着一片灰白,便试着用手去拍了拍,没想到那抹“灰尘”怎么也擦不掉。
仔细一看,父亲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一半。
过了很多年,姚晨才恍过神来:
“那时自己太不懂事了,为人子女有时特别不容易为父母着想,只在意自己那摊事儿。”
图源:《跨界歌王》
03
为什么说这两个故事?
因为有一个问题在我心中萦绕了很久:
你有没有,哪怕是一瞬间,嫌弃过父母,抱怨过出身?
去网上随便搜一搜,类似的话题不计其数。
比如这位农村出来的学生,自觉已经慢慢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却因“连爷爷的葬礼也安排不妥当”,认为自己的父亲没本事。
他很纠结,又自负,又自卑。
还有他,同样生活在农村,小时候对于家境没有那么大的感触。
但是上了大学以后,发现身边的同学父母不是教师,就是公务员、工程师,还有女朋友父母都是医生。
于是,心里产生巨大落差:
“为什么别人家生活越来越好,可我们家十几年一成不变?”
我不否认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父母的付出,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正如姚晨的父亲,他拼尽全力,最后还是无能为力。
要知道,生活本身就有残酷的一面。
就像“如何纠正「觉得父亲没本事」的心态”下,一个高赞留言说的那样:
“坦白和你说,你爹「没本事」这是事实,不是你的心态问题。
如果你爹有本事,你从小就应该接受最好的教育,你应该会有很多才艺;他还会把五个亿的支票甩你面前说:「崽啊,大胆地拿去耍」;就算在外面惹是生非,还会为你擦屁股……
其实不只是你爹,还有我爹,狗蛋他爹,二柱子他爹,都没有本事。
有本事的爹,是少数。
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没本事」三个字总结这些人的一生,我觉着换成「平凡」二字较为恰当。
这世界上平凡的人太多,我是,我爹也是。”
随后,这位答主还说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年18,年少轻狂的他,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连说话都不带称呼。
有次因为一件小事和父亲大吵一架,他把憋了一肚子的怨恨全都发泄出来,大嚷了一句:
“我都不敢和同学介绍你是我爸,我觉着丢人你知道不?”
然后他便闭着眼睛,等着挨揍。
最后,他真得被扇了一耳光。
不过打他的人不是父亲,而是母亲。
打完他,母亲留下一句话:
“可把你养大成人,是我们这辈子最自豪的事你知不知道?”
成长是一个幻灭的过程,专门破大人的“神”。
有钱有势的父母只有少数,普天之下,更多的是普通的父母,做着普通的工作,为了孩子的口中饭,身上衣,他们倾其所有。
图源:网络
04
作家张佳玮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话:
“父母把你拉扯大,没病没灾没遗传病,没脱手从大悦城把你扔下去,也没在车里闷死热死,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来满足你,也没什么历史遗留问题来连累你,真就够美了。配得上感恩戴德。”
想起《恰同学少年》里的两幕场景。
出身贫困家庭的刘俊卿,父亲刘三根是摆摊卖臭豆腐的,妹妹阿秀在大户人家当丫环。
父女供养刘俊卿读书多年,而且读的不是廉价的学校,是贵族式学校。
后来,刘俊卿考入第一师范。
开学第一天,刘三根帮儿子挑行李。
可距离校门口还有一段路时,刘俊卿就叫住了父亲。
他借口不想让父亲辛苦,其实是不愿意老师和同学看到父亲的窘迫。
发现有学生经过时,他甚至不敢大声喊父亲。
最后父亲执意相送,可到了校门口被拦下,因为学校规定外人不得随意进出。
老师喊刘俊卿自己拿行李,在问及挑担的老人是谁时,刘俊卿竟然不肯承认父亲的身份,直言:
“他是我雇的挑夫。”
第二幕发生在校长室。
刘俊卿的父亲在街上卖臭豆腐的时候晕倒。
校长将其救下。
刘俊卿这时恰巧也来到了校长室。
明明看到父亲病重,他却权当是个陌生人,极力掩饰父子关系。
可是即便如此,父亲不但没有指责儿子的不孝,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儿子打掩护。
这一幕幕,让人看了无比心酸,却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缩影。
我们拿着爸妈提供的物质,学着他们不懂的知识,见识他们没有见识过的世面,体验他们没体验过的人生,到头来,却嫌弃他们如此笨拙。
05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很多人都认识《超级演说家》里的刘媛媛和她那篇《寒门出贵子》。
耳朵也曾在文章中提及她叱咤直播电商行业的现状。
可是也许你并不了解,她这幅“拼命三娘”模样的源起。
那年,她家经历了最难的一年。
刘媛媛要中考,她二哥高考,大哥考研。
如果考好,所有人都需要一笔钱。
母亲愁了一整个夏天,睡不着觉。
父亲本来有一个运送木材的工作,但是只干了两个月就停了,一时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刘媛媛的印象里,父亲当过兵,是一个特别骄傲的人。
但是为了孩子们的学费,父母商量了一夜,拨通了那个运送木材老板的电话。
低声下气地拜托别人,让他继续干下去。
说到这里刘媛媛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她明白:父母已经为孩子竭尽全力,剩下的就是儿女的全力以赴了。
中国人有句老话:“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童年,但可以决定父母的晚年,以及我们下一代的童年。
比起抱怨父母没本事,这才是更大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