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土博”29岁破格提教授、31岁成院长!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

本文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科研大匠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一位智能光通信领域的“追光者”,他29岁被破格提为教授、31岁成为院长,并先后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青年学者等人才项目,他就是该校的“85后”青年教师刘博。
破格提报,“国产博士”31岁成院长
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青年学者、国家优青、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项目……
这样的成就,放在今年35岁的刘博身上,属实耀眼。
2016年,29岁的刘博从北京邮电大学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博笑着说:“那时,只有海外高层次人才才能破格提升教授。我是完全的‘国产博士’,没有海外学习的背景”。为真实了解刘博科研水平和发展潜力,学校将刘博的科研成果送给国内同领域7位权威专家鉴定,得到了一致认可。学校将刘博的职称材料递交到省职称评审部门请求直聘教授,很快就获得了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破格认可。2018年4月起,刘博开始担任该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江苏在人才引进、管理上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我很幸运,在30岁就能摆脱职称的束缚,让我更专心地做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而要得到认可,不仅是因为“幸运”,更多的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坚持。
瞄准“卡脖子”, 研制信息高铁的“发动机”
光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一直是制约国家光通信行业发展的 “卡脖子”问题。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刘博举了一个例子:“光纤就像是信息高铁,建好了高铁之后,核心是高铁的车辆。更核心的是其中的‘发动机’,也就是处理的芯片。”
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他与华为公司合作研发了60 GBaud光DSP芯片,该芯片独具相位追踪恢复功能,在飓风、雷电等恶劣环境下仍能实现T比特级光信号长距离可靠传输。还研制出T比特级光通信设备,带领团队在“武汉-上海”间的多个站点进行设备的联调测试,实现了1400公里实际链路上实时在线的单通道1.36Tb/s光传输,该光DSP芯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海内外多家运营商光纤传输干线解决方案,实现45.6亿元的产值。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刘博一直认为“要做一些实际的东西,产生价值”。
刘博的实验室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光电工程学院4楼。经过风淋室净化后,记者跟随他进入了实验室。正对着门就是团队正在全力推进的光纤到房间接入网络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将光纤延伸到每一个房间,在一户之中、一栋楼中,无论走到哪里,网络信号都能无缝对接,保持满格。他们设计的光纤到房间接入网络系统不仅有高带宽、低能耗等特点,还创造性地实现了断电不断网接入,将接入网的用电量降低了30%。
“断电两小时内,可以实现不断网。我们采用的模块都是工业级模块,零上70度到零下40度都可以工作,而且防水、防热、防雷击。现在在一些景区、高校都进行了布局。”
截至目前,刘博已经获得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共60项。
言传不如身教,手把手教学生
“我的导师就是手把手教我做实验的”。
29岁来到江苏,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教授。目前,刘博已经先后指导40多名研究生,他喜欢手把手教学生们做实验、调测设备,每天泡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他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3篇,申请发明专利86项、获授权41项。
刘博还结合专业特色主编了《大学物理》等教材在全校物理课程中采用,选修人数达1.2万人。作为负责人获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牵头通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实验室主任申报的“气象光子学与光电探测实验室”入选江苏省首批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言传不如身教。在我求学的时候,我的导师就是手把手教我做实验的。前辈们传递给我很多的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也希望能够培养、吸纳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我们一起在智能光通信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刘博说,对于35岁的他来说,奋斗的路还很漫长。在攻克技术难题中,他依旧会困惑、会遇到瓶颈。在培养人才的事业中,有收获、也有失落:“科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果的,贵在坚持。探究愈深入,就愈加会感觉到有不足。这也是动力。”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中国最大的“地主”,也顶不住了?

  2. 一个绍兴纺织老板的自述:如果能倒流,我情愿去坐个牢!

  3. 三线小城里,一家正在死亡的夫妻小卖部

  4. 一个博士的深度调查:中国农村男青年“高价娶妻”研究

  5. 博士毕业,去二本院校当副教授与985副教授差别有多少?

  6. 30万元可“买”人才身份?官方回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