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85硕士中年失业的原因找到了:我劝你不要轻易换工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洞见 Author 洞见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时间,是有复利的。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01

前阵子,985哲学博士陈涛在网上火了。

他是川大的哲学硕士,曾在《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任职记者,拿着高工资,住着80平米森林景房。

38岁后,他失去了这种生活。

陈涛窝在北京五环外一间十来平的屋子里,靠一百块钱撑了一周,实在没办法跑起了外卖。

铺天盖地的文章,都在报道“一个38岁前媒体人的中产坠落”。

然而细看陈涛的人生经历,我发现他有今天是有原因的。

他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没有任何规划。

北漂十二年,他做过媒体、公关工作,在互联网公司待了一年半,创业两年以失败告终,然后他又想应聘老家道观的道士,因超龄又被拒。

事迹在网上刷屏之后,许多人给他职业建议,他甚至考虑过卖房子、修飞机等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

人生缺乏目标与愿景,很容易走着走着就掉入泥沼。

冯唐曾给过职场人一个建议:一定不要随便换工作。

浅尝辄止、不断变换行业,总会迷失在某个岔路口。

耐心深耕,日拱一卒,才能将人生过成“复利模式”。


02

不知道你有没发现,35岁以后,我们身边的人分成了两拨:

一波职业生涯越走越窄,一波却开始大展拳脚。

说到底,所谓的中年危机,源于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深耕自己。

而所谓的中年机遇,不过是因为你在35岁之前,默默坚守,稳住了自己。

作家@枫晓有位朋友叫老吴。

老吴初中毕业便进入了一家私营铸造厂做学徒工,每个月只有300元工资。

同学们都劝:这点钱都不够出来吃顿饭,何必呢?不如跟着我们一起送快递,挣得更多。

老吴笑笑没说话,依旧踏实地在工厂跟着师傅学技术。

他每天是第一个到工厂的人,早早就准备好了需要加工的零件材料;晚上他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走之前把机器打扫得干干净净。

回到宿舍,他还要加班加点研究图纸,在网上学着用软件制图。

半年后,因为他会设计图纸了,工资涨到了1000元。

五年后,工厂制度改革,他晋升副厂长。

十年时间过去,他早已打通产品的供应链、经销商等各个环节,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工厂。

作家李月亮曾说过这样一个比喻:人的成功,可以理解为“爬山到山顶”的过程。

专注地爬一座山显然更容易登顶。

如果这山爬一半,看那山不错,这山走几步又被那山吸引过去,到最后多半是永远见不着山巅风景。

做事,最忌讳这山望着那山高。

否则别人在专业领域一路升级,你东一块西一块地尝试,永远都是新手,永远都在起步。


03

曾在知乎看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工作,普遍薪资越来越低?

有个高赞回答很扎心:不是工作不赚钱,是你不值钱。

你为自己攒的每一个经验、靠自己上的每一个台阶,都会让你工作的时候轻松一分。

罗辑思维脱不花20多岁时就投身商业领域,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那时候,她有空就跑去各种场合听商业大佬的讲座,参加行业的各种沙龙,抓住每一次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30岁时,她开始在社交平台输出自己关于商业的观点和见解,几年后,成为《财经天下》的虎嗅网的专栏作者。

在商业圈小有名气后,她又受邀到电台做了一档商业观察节目,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她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事业从此蒸蒸日上。

俞敏洪曾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的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一定会有钱。”

人的能力是会生根的。

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耕,持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钱自然会来找你。

同样是送快递,李庆恒能在你随便给出一个地址时,就给出对应的城市的信息。

无论快件上标的是城市、区号、还是邮编,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分拣。

他代表公司参加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快递员”工种的第一名。

为此获得“杭州市D级高层人才”的殊荣,顺利在杭州落户。

同样是卖菜,湖南长沙的李阿姨,一周不重样地为顾客提供菜单。

她会帮顾客把菜切好、配好,还提供每道菜的烹饪技巧。

李阿姨的周到与专业,让她得到《人民日报》点赞,上门的顾客也络绎不绝。

这世界上的绝大部分行业都是一片红海,找到蓝海的机会少之又少。

与其左顾右盼,不如用心一处,努力扎根。

学会在自己的领域沉下心来,以一颗匠心踏实深耕,功夫到了,自会在某一个节点脱颖而出。


04

主持人陈晓卿有一个朋友,餐厅开了十几年了,生意一直都特别好。

陈晓卿很好奇,朋友是怎么做到在不营销、不推广的情况下,生意还能火爆这么多年? 

朋友笑笑说,“开餐厅最重要的是食材,你只要做到每天6点亲自去菜市场挑菜,一直挑到12点才走人,而且还能坚持十多年就可以了。”

爱德华·班菲德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
 
他们会以五年、十年为一个周期,去考量自己的职业生涯。

时间,是有复利的。

一份工作,不仅仅是上班天数的叠加,也是智慧与经验的总和。

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人生的花就开在哪儿。

认准一个领域,躬身深耕,慢慢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始终站在金字塔顶尖。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