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文:我的访问朝鲜印象

李东雷 东雷老评 2021-10-04
注:又找回一篇以前公号上的文章。这是根据我在朝鲜时写的日记整理的,是我2006年在网上发表的第一批外军印象文章,曾经发表在2008年的《防务观察家》杂志和《国防报》上。文章超过一万多字。


三八线(38th Parellel)简介
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美、苏两国首脑商定以朝鲜国土北纬38度线作为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分界线,38度线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这条界线被称为“三八线”。1945年日本投降,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年8月三八线南北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全面爆发。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朝中人民并肩战斗,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在“三八线”附近沿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建立非军事区。


 
美国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碑

序:自由不是免费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从三八线打响,1953年7月7日在三八线停战,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但无数条生命终止在这条线上,战争停止了,和平并没有因此到来。欧洲的冷战在东亚变为了热战。战争双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志愿军伤亡总数达到39万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与志愿军相当,其中美国的伤亡人数超过17万),但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被彻底改变了。对于这一段历史,国内外的看法大相径庭。今天国内的许多学者也曾提出对这段历史要重新评价,毕竟这场战争让中国失去了太多,毕竟直至今日,中国依然肩负着这场战争的某些义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将能大体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我们毕竟改变不了历史。
亡者亡矣!朝鲜战争五十年后,我站在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碑前,看着一组由一个野战排士兵组成的铜像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进。黑色的大理石墙壁上刻着四个英文单词:
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费的)。   
作为前中国军人,我一直很庆幸曾站在三八线的两边,观看冷战的最后一个战场。

进入令人怀旧的平壤
来朝鲜乘的是朝鲜航空公司的伊尔62飞机,当时中国民航因经济效益问题已经停航了相当一段时间了。但朝航的乘客很多,带的都是大包小包的纸箱,可能是从中国带回去的日用品。
因为是官方代表团,我们的车队一直开到飞机底下。看到飞机舷梯上站着的朝航乘务员,一下子就有了朝鲜的感觉。伊尔62飞机已经相当陈旧,坐在上面总有些不踏实的感觉。据说,俄国人已经正式通知过朝鲜,这种飞机的零配件已不再生产,今后发生任何意外,俄方概不负责。
飞机上播放着朝鲜音乐,空姐穿着制服,和经常看的朝鲜画报上的差不多,飞行员的脸色比较暗红,接近于我们一些东北男子的肤色。机舱里很热,飞机飞得很不平稳,我感觉快晕机了。几个朝航的空姐也都趴在了座位上,也许同样是在晕机。机上的午餐是米饭、鸡块、蔬菜色拉、香肠,和国内航空公司的相差不多,只是感觉味道稍有些不同。
飞了一个半小时,就抵达了平壤机场,原来朝鲜真的离我们很近。从飞机上看下来,地面上的植被并不好。下了飞机,朝鲜国防部为代表团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便驱车前往瞻仰金日成铜像。我留在机场办理行李。机场很小,停了一些苏式的飞机,没有什么飞机在起降。朝鲜本身国土小,加上对外封闭,所以没什么对外航线。但工作人员出奇的多,有一些女兵帮着取行李。到处是穿制服的人,而且都有军衔。

平壤街头的女交警

取完行李,坐着朝鲜人派出的行李车进城,同车的有驻朝使馆的金副武官,他已前后常驻朝鲜25年了。路上人很少,车也很少,仅有的一些行人大都是军人。金秋十月,路旁的农田已经收割完了,据说今年土豆的收成不错。
车开了十几分钟,进入了平壤市区,市区里很安静。车一拐弯,沿着一条两旁整齐地长着松树的小道进入了更加幽静的地方,原来我们下榻的军队招待所松香阁到了。我们所住的二号楼是一幢刚装修完的二层建筑,装修的很漂亮,不亚于国内的四星级宾馆,而且房间更大,更高。只是房间的电视没有节目可看,总共才有两个台,下午五点半才开始有节目,主要是新闻和政治宣传歌舞,十点来钟就结束了。电话也是内部的,不能打出去,手机、电脑和短波收音机是不允许带入朝鲜境内,即使带进来也没有信号。
六点三十分,朝鲜武力省(相当于国防部)副武力相(相当于副部长)会见并宴请代表团。餐桌上食品很丰富,喝着朝鲜啤酒、人参酒、矿泉水还有各种饮料。饭菜也是一道一道的上,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烤鸭肉、烤鱼、泡菜,特别是土豆米。这种米是土豆做成粉丝后又剪成米粒大小,再用近似做扬州炒饭的方法一炒,味道真是很鲜美。朝鲜这些年一直遭遇自然灾害,粮食一直比较紧缺。但我们军队代表团访问朝鲜,从来没有挨过饿。在朝鲜,党、军队和国家是一体的。

志愿军纪念塔
一觉睡到天亮,这里太安静了,北京已经很难找出这样的环境,空气很清新,纯得令人怀旧。一夜没有锁门,因为这里绝对安全。
早餐依然很丰富,吃得要比国内多得多。
楼长是个二十五岁的女孩,大尉军衔,挺漂亮。可惜语言不通,否则还可以好好聊聊。代表团出门和回来的时候,她都会在门口迎送。但除了微笑,不可能有别的交流。
天有些阴冷。今天的第一站是瞻仰金日成主席遗容。
车行驶在平壤大街上,街道很宽,但极冷清,今天是星期天,人不是很少,平壤人口二百万,它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势低洼的地段,因地平坦、环境幽静而得名。在城市的中间有流经中心的大同江和普通江,街道两旁的房子均为水泥建筑,呈火柴盒状,表面略显陈旧。整个城市呈灰白色。窗户没有挂什么东西,偶尔有几家挂着红辣椒。城市里有有轨电车,但基本没人坐,自行车也不多。
锦绣山是原金日成办公的地方,金日成逝世后,其后半部分改成纪念宫,安放着金的遗体。纪念宫非常的雄伟,给人的印象是富丽庄严,全都是大理石铺成的。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拐了几个弯,上了几层楼,经过安检,最后经过一道清洗门,我们进了昏暗肃穆的正厅。中央安放着水晶棺,金日成安卧其中,脸色已成蜡色,我们列队鞠躬、敬礼。也有很多朝鲜人在瞻仰他们的伟大领袖,很多人在流泪。看到现在这位安卧在水晶棺材里的风云人物,感慨颇多。金日成不仅改变了朝鲜历史,也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
走出大厅,外面阳光灿烂。在纪念宫前合影留念的朝鲜人很多。他们大多穿着蓝色的衣服,让人想起70年代的国人。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主体思想塔参观。它建成于1982年金日成70寿辰之际。所谓主体思想,就是金日成思想。它座落大同江畔,高170米,造型独特,顶部是20多米的金色火炬。乘电梯可以抵达顶部,这是平壤的一个制高点,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江上有两个喷水机,可以向空中喷射150米高的水柱。
之后我们驱车来到大成山烈士陵园,这里安放着抗联战士的墓,以及他们的铜像。其中有金正日的母亲,金日成的弟弟以及叔叔等。陵园规模宏大,设计得很精致,参观的群众很多。我们向烈士们敬献了花圈。
离开大成山,我们前往志愿军纪念塔——友谊塔。它坐落在平壤市区牡丹峰西北侧的山岗上,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于1959年10月25日建成。最初的设计方案是由周恩来和金日成共同选定,经过两次扩建,现在的塔高为30米,占地12万平方米。
2008年我在朝鲜报道奥运火炬传递
当时拍摄的友谊塔

友谊塔由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征着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塔身正面嵌有“友谊塔”三个朝文镏金大字,塔顶有一铜坯镀金五角星。与朝鲜其他的华丽纪念性建筑相比,志愿军纪念塔的外表看上去实在太普通了。
纪念塔里面有一个圆形石室,面积100多平米。石室的中央放有一个大理石基座,里面存有十本志愿军烈士的名册原本。打开名册,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这些英雄的名字跃然纸上。对我这个岁数往上的人,这些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名字。全数条鲜活的生命最终就浓缩在几个本上了。我们向烈士们默哀,缅怀这些充满血性的前辈军人。
在我内心深处,对志愿军的敬仰之情总是难以更改,毕竟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第一次面对超级强敌而没有打输的战争,依靠的是他们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
午餐还是在招待所吃的,依然丰盛,还喝了杯朝鲜啤酒,度数比国内的略高。中午休息,开始记日记。在这里静静的,没有繁华都市的诱惑,是看书学习的好地方。
下午的项目是参观朝鲜祖国战争胜利纪念馆。我们参观了志愿军馆及全景画。其中全景画相当有水平,在埃及时看到过,听说是朝鲜人帮着搞的,果然名不虚传。展厅里还有不少当年的实物。在一面墙上我看到了邱少云烈士的遗物:军大衣被烧完后剩下的背后那两颗铜纽扣。 

宁静的妙香山
昨晚与代表团的团员打了两个小时的扑克,因为晚上不让出门,也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然后躺在床上,看着《消闲四品》,生活真是前所未有的闲散。早上五点来钟的时候,听到隐隐约约的喊口号的声音。后来听说是朝鲜街道上有巡逻的宣传车,每天清晨在街上用高音喇叭高喊一些口号。中午12点,全城会响起空袭的警报声。这让人想起战争状态,五十年前的那场战争至今尚未结束。但我们无法与当地的朝鲜人接触,因此很难知道他们的亲身感受。
今天的日程很轻松是去妙香山,朝鲜著名的旅游胜地。车开得很快,因为路上没有什么车。路上迷迷糊糊地睡了好长时间,醒来时已处于绿色环抱的山峦之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农田,农家的房屋,以及立在田埂上的口号,绿水青山,一切都和画报上的一样。
游人渐渐多起来,大多数是有组织的朝鲜的参观者,以及不少的中国游客。大多是从丹东过来的旅游团。妙香山除了风景秀丽以外,还有著名的友谊宫,宫里陈列着各国赠送给朝鲜的礼品。分为金日成宫和金正日宫。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展品。宫里装潢豪华,均是朝鲜的大理石材料装修的。但比起印尼苏哈托的礼品馆,藏品的档次还是要差许多。金日成宫是处于半地下,里面象迷宫一样,走廊奇长。金正日宫是从山里凿出来的,也非常豪华。
接待人员向我们认真介绍各种展品,我们也认真地观看着,认真地点头称好。参观结束的时候,又响起了空袭警报声。12点整,我们驱车来到妙香山军队招待所用午餐。服务员也是从平壤外事部带过来的,均有军衔。
中午外事部副部长陪同就餐,喝了点朝鲜酒,然后小睡一会儿,躺在宽大的客房里,这本是朝鲜政府的高级招待所,最近在金正日的直接关照下拨给了军队当招待所。军队的高级将领可以在此休假。这里也相当豪华,我一个人住一个大套间。
在妙香山上

下午三点开始爬山。人不多,整条山路上就我们一行人,爬爬停停,说说笑笑。清泉流淌在山涧。妙香山满山都是树木,满山都是浓浓的叶色,没有一寸裸露的土,。秋天到了,枫叶都已经变红,风景如画,大约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空气比平壤更纯净,几乎是纯粹了。空气中没有一丝异味,深吸一口,那种清爽的感觉直透心肺。
不知为何,走在这山间,总能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朝鲜电影,耳边响起曾经熟悉的朝鲜歌曲来: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我们的心里多么欢乐,党的培养使我参加游击队,战斗培育我茁壮成长,啊,伟大领袖,我们永远忠于您,战士一颗火热的心,永远忠于您。这些天来在朝鲜,我们的耳边一直回响着《金日成将军之歌》,"长白山绵延千里,沾满血迹,鸭绿江水曲曲弯弯,漂着血痕....”
中国的文化对朝鲜产生过很深的影响。拿登山为例,险要处或风景宜人处总有一些石刻,有“天下第一山”,或一些诗词,用朝文写的。朝鲜的文字是15世纪李朝时建立起来的,和汉字可以一对一对上,并且也大量地使用着汉字。中、朝、韩、日三国文化同源(日本的科学家研究基因认为,日本的祖先来自朝鲜和中国,只是日本的大众不愿认同这一点),但相互间的恩怨情仇却已是说不清道不明了。每个国家都会从各自的民族情感出发来解读这些历史,于是有了几种版本。
几个世纪来,东亚的国家关系一直处于变化中。而山还是一样的山,水还是一样的水,民族的本性也没有变。如果我们的志愿军没有在这片土地上浴血战斗过,我们还会对这片土地有这份别样的情感吗?五十年过去了,我们又该如何看这段历史呢?我们是否敢于直面历史的真实呢? 


两个人的国家
电力不足是近年来困扰朝鲜的严重问题之一。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关问题,使朝鲜人民的生产、生活均受到较大影响。昨晚吃饭的时候,突然停电,漆黑一片。服务员送来蜡烛,我们吃了顿烛光晚餐。据说,军队的接待水平是最高的,住的豪华,吃的丰盛。只是我们看不到寻常百姓的生活,招待所门口有战士站岗,不能自由进出。熟悉朝鲜情况的人告诉我们,如果真的和普通百姓接触,只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朝鲜民族是自尊心极强的民族,因此我们说话和行为均十分谨慎。
八点三十分,我们乘车回平壤,妙香山上的红叶正浓,清晨的阳光洒在郁郁葱葱的林子上,红彤彤的,在秋寒渐浓的清晨,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温暖和宁逸。
别了,妙香山。
回平壤只用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直接来到朝鲜革命博物馆,这又是一个宏伟的建筑,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金日成革命历程馆。因为在这里,一个人就代表了朝鲜的历史,也主宰了朝鲜的一切。
博物馆前矗立着金日成的巨型铜像,制作极精美,像前放着人们敬献的花圈。金日成挥手我们前进,这样的场景我们在二十年前的中国再熟悉不过了。
中午还是在2号楼午餐,吃得让我都有些心疼了,朝鲜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口粮为600克粮食。我每顿可能消耗了一个普通朝鲜人一周的口粮,而且是肉鱼蛋俱全。
下午参观万景台金日成故居和少年宫。万景台故居是金日成出生的地方,他的曾祖父母生活在那里。万景台原是一块坟地,风水不错,因站在山顶可看到千万景致而得名。金的曾祖父曾率民众在大同江上打沉过美国的海盗船,算是祖上就是爱国人士。他们所居住的茅草屋,是金日成年轻时生活学习的地方。金十几岁的时候走出了这片茅屋,来到了中国东北学习生活,后来又参加了东北抗联,最后光复朝鲜。
金日成故居

茅屋很普通,但周围已建成了一个漂亮的公园,松树非常多,草坪已经黄了。平壤的绿化搞得极好,据说有人均58平米的绿地。参观故居的人很多,我们的导游是讲中文的老太太,毕业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外语系。伟大领袖金日成又被她满怀深情地歌颂了一番。
接下来参观万景台少年宫。这也是一座巨大的建筑。我们首先听少年合唱队唱歌,他们九月份刚去中国表演过,唱的非常好,其中唱了《卖花姑娘》、《歌唱祖国》、《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朝鲜音乐的和声部分真是动听。然后参观了书法、绣织、乐器、舞蹈等小组。少年宫里的朝鲜小孩应该是见过世面的,长得漂亮可爱,很有礼貌,其中乐器组有四胞胎为我们演奏,格外引人注目。
孩子们的表演

最后观看少年宫的文艺表演,剧场里坐满了人,其中中国人占绝大部分,光丹东组织的旅游团就有几百号人。演出非常成功,少年们表演之老练,令人叹为观止,只是少了些许童心。细想起来,金日成本人擅长音乐,金正日又是抓文艺出身,所以有这样高超的表演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终于站在了三八线上
早上6:30就吃饭了,因为今天的路途遥远。今天的旅行工具是米--8直升机。但里面装修不错,是朝鲜领导人的专机。比我以前乘坐过的所有军用直升机都要舒适得多。
朝鲜派出了领导座机给我们用

第一个目的地是五圣山。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的所在地。原志愿军15军的军部曾设于此,军长是后来成为国防部长的秦基伟,上甘岭就是在他的指挥下打下来的。我刚工作的时候还曾给他当过翻译。我们飞行了四十分钟,在地面一个火堆的引导下降落在农田中的一块平地上,迎接我们的是第五军军长金奎大将和他的政委。下飞机后我们换乘苏制吉普,又在乡村小路颠簸了半天,最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到达了山顶。据说最高领导人最近刚来这里视察过,路况已经大有改进,但颠得也够可以的。
上山时乘坐的苏制吉普车

早上的山顶有点雾,也有些凉。我们进入了战壕里的一个哨所,这个哨所处于一张伪装网下,可以清晰观察对面的情况。当地驻军为我们准备好了望远镜。对面就是韩国,中间有军事分界线和水泥墙。据说分界线内布满了地雷。一般人很难跨越这条分界线。五圣山最有名的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头——上甘岭,因为它处于军事分界线内,我们不能前往瞻仰,只能通过望远镜进行瞭望。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熟悉“上甘岭”这个名字。上甘岭的山顶是平的,战争中被炸低了三米。前两天我在朝鲜的纪念馆还见过一棵上甘岭上取下的松树杆,上面遍布着弹片。这里还出了著名的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志愿军战士的顽强血性令美军望尘莫及,也是当今生活在和平中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我在遥望上甘岭

在山顶的战壕里呆了有半个多小时,用望远镜仔细看了周围的地形,对朝鲜战场有了更加感性的印象。战争在这里并没有结束,这是冷战的最后一个战场。
接下来我们又在山路上颠了半个小时,沿途可以看到三八线朝鲜一侧战场的建设情况,随处可见反坦克壕,巨大的反坦克墩摆放在道路中间。山里面应该有许多坑道,隐藏着远程大炮。当年的志愿军最后就是依靠坑道来守住阵地的。
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另一个山顶——头楼峰哨所。哨所建设得很正规。大约有一个排的士兵驻扎在此。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宿舍以及厨房。中午的菜是罗卜秧子,案板上放着一大板牛肉和半个牛头。士兵们都晒得黑瘦瘦的,哨所里有一挺银色的机枪,据介绍是最高领导人授予这个哨所的。
头楼峰位置险要,对面的山头上驻扎着韩国人,还飘扬着联合国的旗子。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韩国的阵地。我们到了没一会儿,对面的宣传喇叭就打开了。朝韩双方互相宣传自己,分化敌人是非军事区里常有的事。对我们外来人说,战争的气氛并不浓,但对驻扎在这里的士兵,战争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双方枪击事件是经常发生的。
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大厅

告别了五圣山,我们又乘直升机前往朝鲜半岛最著名的景点——板门店。板门店位于人参之城——开城的南面。谈判的房子均十分普通的板房。我们首先参观了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厅原址,这里距板门店还有一公里。这里随处可见铁丝网。这个签字厅是当年志愿军工兵营一夜之间修建起来,曾经令美国人大为震惊。现在里面按当年的陈设摆放着。坐在当年的谈判桌前,无限感慨历史的变迁。
电视上经常出现的板门店会场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朝方接待我们的是李占福中将,他是朝鲜驻板门店的谈判代表。这里有几排并不起眼的平房,美朝各控制几排。但这里总能聚集起世界的目光。韩国宪兵身穿蓝色的军服,两手握拳,站立在对面。
板门店的朝鲜一侧

横穿几排平房有一条五十厘米宽的水泥线,这便是两国的军事分界线,也就是著名的“三八线”。军事分界线和“三八线”并不重叠。大体走势是东高西低。
我走到“三八线”的朝鲜一方,一迈步就可以跨入韩国,如同当年的柏林墙。很多人为了迈出这一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朝鲜战争开始和结束差不多就在这条线上,历史在这里像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却一点也笑不起来。战争给这世界曾经留下了太多的分离,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分隔线。
韩国那边为游客建起了一幢漂亮的观光大楼,可以举行南北双方离散家庭的团聚活动。楼上有一些韩国方面的游客在观光,身穿中国军服的我们的到来自然也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尽管韩朝之间有太多的分歧,尽管他们的战争没有完全结束,但两个国家都认定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他们终将统一。

地铁和军校
 昨晚回到平壤已经很晚。今天起床后发现天是阴的,地上湿湿的,雾气很大,显然下过小雨。但这种天不冷不热,非常舒服。海洋性的气候给予朝鲜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它的海岸线也很长。但它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依赖外援的国家,显然自身缺少发展的动力。
今天上午的参观项目是地铁和姜健综合军校。地铁也算是平壤的一大特色,建成于1973年,全长35公里,建在100多米深的地下,是战时防空体系的一部分。地铁里有长长的电梯上下,乘地铁的人很多。人们穿着蓝色的衣服,布料和七十年代的中国一样灰暗,人们脸上冷漠也缺乏光泽。而穿军服或各种制服的人特别多。
平壤地铁

地铁站很大,很高。有一些华丽的大灯装饰。墙上有一些歌颂伟大领袖的壁画。现在由于时间久了,加上电力不足,略显昏暗。但仍可想象出当年的辉煌。我们乘坐了一段,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流通或地下的霉臭味,令人不爽,和世界所有的地铁站一样,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除了我们。
姜健军校是朝鲜的一座初级步兵院校,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姜健是金日成抗联的战友,他牺牲在朝鲜战争中,时任总参谋长,是当时朝鲜牺牲的最高指挥官。这所学校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学校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建筑颇多,但都已显得陈旧。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室内射击场和战术室,校长是名中将,也是老同志。
结束了在学校的参观,中午还是在招待所吃的晚饭。
下午参观了铁道省革命事迹展,自然又是歌颂两个伟人如何关心铁路建设。朝鲜有非常好的铁路网,和东北相连。尽管这里山地河流较多,但在日本统治时期,修建了很多铁路。朝鲜建国后,又陆续进行了电气化改造。但现在电力缺乏,铁路经常停运。去丹东的火车也经常趴在路上走不了。前两天遇到丹东来的旅游团,说四个小时行程的火车居然晚点了17个小时之久。但愿我们回国时的火车不会出这样的事。
下午五点,我们在人民军杂技馆观看人民军杂技团的演出,杂技演出十分精彩,水平也很高,充满了战斗的味道。
我和朝鲜外事局的两名军官

晚上是人民武力相金哲次帅会见并宴请代表团。大家喝了不少酒,气氛十分友好和融洽。吃完饭已是九点三十分了。
晚饭后去使馆办事。回来已是十一点半,街上已没有什么行人,漆黑一片,除了我们的车灯,没有一盏路灯是亮着的。缺电,使一个城市顿失生机。


另一种历史解读
这些天睡得太好了,一大早就被高音喇叭喊醒了。今天是我们访朝的最后一天。正式的活动只有一项,参观武力省的革命史迹馆。这些天来尽看纪念馆了。不用说,这又是伟大领袖金日成和金正日的事迹馆,与以前看到的各馆内容大同小异。但有两点不一样,一是最近新增设了一个展厅,讲的是朝鲜是如何支援世界革命的。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一幅中国地图,地图中的中国东部插满了小红旗,从东北一直到海南。一问才搞清楚,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有两个朝鲜族师,他们随着大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地图上的红旗都是这两个朝鲜族师战斗过的地方。但猛一看,好像是朝鲜支援了中国解放战争,帮我们打下了半壁江山。
第二点不同是馆里珍藏了不少礼品,都是朝鲜部队赠送给两位领导人的生日礼物,有木雕、小螺丝画、蝴蝶粉花玻璃画等,令人叹为观止。当整个国家、民族、军队和人民都围着两个人转的时候,你应该作如何感想。
中午小睡了一会儿,下午接着购物,去了三个小商场,生意都很清淡,最后在一家卖邮票的小商店,大家狂购了一通,买了不少邮票,可以留着送人,也可以作纪念。朝鲜还有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但便宜的较粗糙,好的又太贵,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明天一早就要乘火车离开平壤了,今天是告别晚餐。朝鲜同志请我们吃最有朝鲜特色的饭菜——狗肉宴。朝鲜狗肉的吃法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第一道是凉菜——狗皮。第二道是狗肝。第三道是炖狗腿。第四道是炖狗杂碎。第五道是狗肉汤。据说汤是最好吃的。但我还是喜欢狗腿,它炖得很烂。汤因为加入了太多的调料,反而有点破坏了。
和朝鲜的同志喝了许多告别酒,感谢他们几天来的热情接待,相约北京再见。相处几天,大家还是挺有感情的,尽管一开始他们对我这个讲英语的工作人员来朝鲜还有几分怀疑。朝鲜国防部外事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都非常高,说话严谨,办事果断。大家合影留念。昨天还吃了朝鲜冷面,我喜欢的朝鲜泡菜天天都有。这样,在朝鲜该吃的都吃了,和普通朝鲜人相比,我们顿顿都是鸡鸭鱼肉,也许我们这一星期中吃掉的是一个普通朝鲜人一年的粮食,或者更多。
想家了。在这块先辈们曾经浴血过的土地上,我想家了。 


跨过鸭绿江
原定今天乘中国的火车回北京。但早餐的时候得知,本应昨日下午六点到达的列车因为停电到现在还没到达平壤。火车晚点是肯定的。朝鲜缺电是个不争的事实,发展核电确实有其客观上的需要,但发展核武是不能容忍的。
朝鲜接待人员这一次的反应很快,报告上级批准后,决定派汽车送我们到新义州口岸出境,通过鸭绿江大桥到对面的城市丹东入境。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我听了非常高兴,乘汽车旅行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因为不仅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而且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真实情况。以前在美国访问的时候,大量的时间就是在汽车上度过的。
十点三十分,招待所里的服务人员在门口列队为我们送行。我们装上行李就出发了,一走便是五个小时。出了平壤后不久,路况便开始差起来,路面不平整,路上全是小坑,有几段还是土路。车开得很快,因此颠得很厉害,我不得不经常起来去固定我们的行李。一路上过往车辆很少,但每路过一个村庄,路旁尽是等车的人,其中大多数是军人。他们常常伸手拦我们的车,但我们的车队急驰而过,没有理会他们。偶尔过往的货车上也坐满了人,摇摇晃晃的看上去很危险。我看到一些人手里拿着烟、鸡蛋或者钱在拦车。乡村里也是没有什么生气。标语口号倒是不少。凡是最高领导人到过的地方,都相应建立了纪念碑,这差不多就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了。我还看到停在铁道上的火车,火车顶上都坐满了人。
穿过了一个个城镇和村庄,中午时分,车停在一片树林里,我们开始吃午餐。午餐是平壤带来的盒饭,菜色依然很丰富。朝鲜的接待人员没有和我们一起吃,他们吃得很简单。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照射下来,平静而温暖。乡村的平和给了我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鸭绿江大桥的朝鲜一侧

跨过鸭绿江,回国

北京时间14:30车队终于抵达了新义州。在城里拐了几个弯,车队终于在鸭绿江畔停了下来。我看到了一排越野吉普,全都挂着中国的军牌,心情开始激动起来。和送行的朝鲜同志一一握手告别后,换乘了我们的车辆。车队缓缓地朝祖国开去。
鸭绿江是中朝的分界线,鸭绿江大桥看上去已十分陈旧。沿着大桥,旁边还有一排桥墩。这就是朝鲜战争中被美军炸毁的鸭绿江上的原桥。当年志愿军就是跨过这座大桥静悄悄地进入朝鲜的,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桥墩静静地伫立在江中,听凭岁月的流逝,它们是在回忆过去,还是在感慨今世。
大桥的中间有个白色的点。白点两边的颜色也不太一样,那边就是祖国了。在车驶过分界点的一刹那,大家都激动地呼喊起来,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后  记
车队驶下了大桥,我们回国了。
桥头已站满了迎接的人群(跟着大领导出国总是如此),给每个团员献上鲜花。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当年也应该是这样的凯旋的。代表团全体人员集合起来,以鸭绿江为背景合影留念。我们一齐唱起了《志愿军进行曲》: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然后我们又上车,进入丹东市。
丹东在辽宁省不算是发达城市,但和朝鲜相比,已是极其繁荣。街道上的嘈杂与前几日的平静生活相比,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十月底的丹东,满山秋叶正好,下午的阳光下,蓝天白云,分外美丽。
我们直接前往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在这里,对这场战争的注解已和江那边的不大一样了。但陈列的资料和实物,以及展览的艺术表现力则远不如对岸。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在这里,我又见到了邱少去烈士的遗物。同样是军大衣背后烧剩下的两粒铜纽扣。
夜晚时分,我们又来到了灯火通明的鸭绿江边。对岸,则是黑暗的一片。五十年前,我们的志愿军前辈就是乘着夜色跨进那片黑暗的。
如今只有这江水还在轻轻地诉说。
~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