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粟勤 杨景陆│金融科技、中小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与风险

本文刊发于《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4期


作者简介:粟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景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


内容提要:通过手工搜集117家中小银行的小微贷款数据以及公司治理相关数据,并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技术构建各家银行的智能风控运用水平,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金融科技水平的提高总体上可促进中小银行增加小微信贷供给,并控制信贷风险,但是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商行。在影响机制中,电子渠道运用在金融科技发展促进城商行小微信贷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中介效应,这种中介效应主要来自手机银行和基于社交平台微信打造的微信银行。银行对智能风控的运用也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研究发现,董事会金融科技背景、成立信息科技委员会与设置首席信息官对城商行的风险控制都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无显著正向影响。关键词:地区金融科技 中小银行 小微信贷供给 公司治理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研究”(编号:19BJY238)。


一、引  言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从适应到主动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为底层技术的金融科技与金融业高度融合,信息的网络化和透明化有效化解了传统金融中无抵押物无担保人群的信用信息收集和构建难题,降低信息不对称;大数据风控、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颠覆传统金融服务手段和模式,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粟勤和魏星,2017),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然而,金融科技使得软信息“硬化”,削弱中小银行在“软信息”生产方面的优势,缩小了与大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的差距(李华民和吴非,2015;金洪飞等,2020)。中小银行被认为难以应对金融科技的挑战(邱晗等,2018),加之中小银行内部治理不完善,致使其前景堪忧。因此在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小银行与地区金融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地区金融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否及如何影响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和信贷风险?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差异较大,那么,不同中小银行各自在董事会和管理层方面的异质性又会起到何种作用?是放大还是消减地区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尤其是在互联网存贷款新规陆续发布的背景下,中小银行跨地域发展的模式不再可行,因此,研究中小银行是否能够吸收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扶持本地小微企业、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但这方面的文献明显不足。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微金融领域,不仅较为深入地探究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供给和信贷风险的影响,而且揭示并验证其影响机制;第二,首次尝试从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由不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特征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并且在银行公司治理指标的选取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三,进一步区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应对金融科技挑战方面的差异性。

二、文献综述

  1.金融科技对银行小微信贷供给的影响  目前关于金融科技对银行小微信贷供给影响的研究,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有助于识别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王馨,2015),节省信贷供给成本(Gomber等,2018)。在匹配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可以通过甄别有效融资需求,降低信贷供给成本等方式发挥作用。二是金融科技帮助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金融科技在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谢平和邹传伟,2012;Sutherland,2018;Livshits等,2016)。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看法,例如在强化风险管理方面,Di Lorenzo(2018)指出金融科技预测违约风险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2.金融科技对中小银行风险的影响

  有关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银行风险的影响,一方面,郑志来(2015)指出互联网金融公司会通过挤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等方式影响银行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会对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产生冲击,影响商业银行利润,增加银行风险(戴国强和方鹏飞,2014)。邱晗等(2018)也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可通过促进利率市场化致使银行存款流失,加大银行对同业拆借的依赖,造成风险承担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郭品和沈悦(2015)发现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可通过降低经营支出实现风险水平下降,但随后将抬高资金成本,加剧风险承担。也有研究认为大型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控制风险水平,但会增大中小银行的风险(金洪飞等,2020)。李向前和贺卓异(2021)则发现金融科技虽然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水平,但也会增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故而学者有关金融科技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研究也尚未得出定论。

  3.银行公司治理及其影响

  对于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来说,其主要客户对象和业务来源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因而这些地方性银行的内部治理可能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和信贷风险产生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无论规模大小,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祝继高等,2012)、董事会特征(Aebi等,2012)与管理层薪酬激励(Berger等,2013)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仅有少数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银行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及风险方面(Olubunmi和Karthik,2017)。最后,针对与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相关的公司治理特征例如董事会成员的金融科技背景、首席信息官的设立等的研究仍是凤毛麟角。考虑到金融科技对银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研究与之相关的公司治理特征对小微信贷供给和信贷风险就显得十分必要。  综合来看,在实证分析中,首先,部分研究多使用省级层面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从宏观层面展开分析,较少利用各家银行的相关数据展开深入分析,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拓展。其次,聚焦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银行小微信贷和风险的影响以及具体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仍然尚付阙如,另外受样本规模限制,现有研究也并未详细分析金融科技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差异性影响。最后,有关银行公司治理的异质性如何影响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供给与信贷风险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通过手工采集117家中小银行2012-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供给和信贷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具体的影响机制,最后探究银行公司治理异质性产生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金融科技影响银行小微信贷供给和信贷风险

  根据前文对金融科技影响银行小微信贷供给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一方面,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银行识别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控制信贷供给成本。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在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因此,一个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越高,那么小微企业的“软”信息被转化为可定量测量的“硬”信息的比例就越大,信贷市场中有关小微企业的“硬”信息集就越丰富,而且地区金融科技还促进信贷市场中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搜集到当地小微企业的“硬”信息也就越多。这些反映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等方面的“硬”信息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贷前筛选和贷中监督。另外,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中小银行可以通过与当地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进行合作来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风控模型来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同时,伴随着信贷市场中“软”信息被逐渐“硬化”,符合信贷申请条件的小微企业的数量也就越多,单个企业的贷款规模也在增加。因此总的来看,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对本地的信贷供给还是信贷需求都可能产生正向影响,并且有利于中小银行控制信贷风险。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中小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并降低信贷风险。

  2.机制分析

  (1)电子渠道的应用影响银行的小微信贷供给。2019年底由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坚持“科技赋能”。中央政策的指导使中小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无论是在科技水平还是综合效能方面都获得较大提升,进一步强化中小银行坚持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目标。尤其是在线上业务渠道的发展方面,多样化电子渠道的应用扩大小微客户的覆盖面,有效降低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获客成本与授信成本问题。根据《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通过加大线上渠道建设力度来提升小微金融业务覆盖率的中小银行在样本银行中占比超过90%,反映出中小银行近年来正在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成果的利用程度。多数中小银行的线上渠道逐步由手机银行拓展至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推动小微金融业务逐渐由线下转移至线上,拓展小微金融市场。因此,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更有可能通过技术扩散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银行业竞争程度的鲶鱼效应(孟娜娜等,2020)以及促进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联系效应(沈悦和郭品,2015)推动中小银行利用金融科技的应用成果赋能小微金融业务。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来开发出多样化的电子业务渠道,助力银行从线上拓展小微客户群,降低获客成本,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有利于增加银行的小微信贷供给。  (2)智能风控的运用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根据《中国地区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的调查结果,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地方中小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由于长期以来业务重心都聚焦在物理网点的经营,线上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地方中小银行线上业务的风控能力,如防范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等的能力成为制约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也是银行希望借助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凭借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的应用成果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信贷业务过程中,中小银行大多存在重贷前、轻贷后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贷款不良率偏高。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联系效应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的研发成果,推动银行打造智能化风控体系,通过优化风控决策、提供贷款全流程的动态监控和配套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实现金融科技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目的。

  有关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影响银行小微信贷供给和信贷风险的机制如图1所示。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小银行电子渠道的应用,增加银行的小微信贷供给。

  H2b: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推动智能风控的运用,降低中小银行的信贷风险。


  3.公司治理特征的差异影响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的吸收利用

  根据前文的文献梳理可知,目前有关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管理层等方面。那么在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与之密切相关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特征又会如何影响银行对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的吸收和利用?首先,从战略决策的制定来看,董事会中具有金融科技相关背景的人才占比越高,董事会层面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也会越高。因此决策层在制定银行3-5年甚至更长远的战略目标时就更倾向于选择“科技立行”的战略,有利于银行尽早地确立转型方向。其次,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委员会设置来看,董事会层面的信息科技委员会负责制定全行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和运行规划,对外达成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入金融科技应用成果,对内确保配置足够的人才、资金和相应的制度保障,并负责维持稳定、安全的信息科技环境,加强对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管理层设置的信息科技委员会主要负责将全行的信息科技战略与经营战略有效结合,将金融科技应用与全面风险机制建设有效结合,推动金融科技项目的落地与维护,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效能。因此信息科技委员会对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至关重要。另外,从管理层的职位设置来看,首席信息官(CIO)对银行应用金融科技也十分关键。CIO既要负责开发已有 IT资源,同时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还要领导企业探索IT赋能的创新。在银行业中,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首席信息官的职责更加重大,既可能参与到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提升银行的获客与风控能力,又负责整合全行的数据资源,在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过程中通过技术转移和人才引进逐步建立自身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因此,首席信息官的设立有助于增强银行对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的吸收与应用,提升针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降低信贷风险。综合来看,董事会的金融科技背景、成立信息科技委员会与设立首席信息官都可能增强地区金融科技对加大银行小微信贷供给和优化银行信贷风险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设计

  (略)

五、实证结果

  (略)

六、结论和启示

  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小银行能否通过利用金融科技发展实现与小微企业的共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利用2012-2019年117家中小银行的相关数据,考察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供给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增加银行对当地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并且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这种正向影响在城商行中表现的更加明显。第二,电子渠道的运用在地区金融科技促进城商行小微信贷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这种中介效应主要来自手机银行和基于社交平台微信打造的微信银行。第三,银行对智能风控的运用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第四,董事会的金融科技背景、信息科技委员会的成立与首席信息官(CIO)的引入对城商行的风险控制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无明显促进作用。

  结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小银行的发展实际,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几点启示:应该鼓励地方金融科技水平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成果的运用并缓解地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银行应该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浪潮带来的机遇,吸收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积极主动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便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提高小微信贷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构建与小微企业的“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与当地小微企业的共生发展;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而言,重点应该在加大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同时注重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积极引入金融科技相关人才,在增强管控风险的能力同时,改进电子服务渠道,提高客户粘性。

【责任编辑:张震】

  

  为适应微信阅读,内容有所删减,原文见《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周天勇│二元体制转轨数理逻辑与未来经济增长仿真展望新刊上线│《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4期目录刘金全 申瑛琦 │央行沟通能弱化金融市场波动吗
朱超 王戎│健康冲击下的劳动力供给——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

《现代经济探讨》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国研网信息来源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