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宗宪 段丁允│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作者简介:
冯宗宪,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丁允,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生
(1)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在数字贸易的内涵基础上,充分考虑数字贸易发展的环境、应用和条件,力图构建全面准确的数字贸易发展评价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数字创新环境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来衡量;数字贸易人才用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信息通信技术从业人员数量衡量;数字基础设施从基础设施和网络设施2个维度;数字贸易潜力从数字产业发展、企业数字化、数字交易规模和数字领域投资4个方面衡量;数字贸易现状选取ICT产品出口额和软件业务出口额2个指标;数字贸易政策选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自贸试验区数量、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数量和数字贸易政策4个指标。其中,数字贸易政策指标,以“数字贸易”为关键词,检索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国知网政府文件数据库,以政策文本中词频统计数量为具体指标。
(2)数据来源和处理。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区市(除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自治区)2013-2020年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海关总署的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信息年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和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CSAMR数据库、EPS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使用插值法或者类推法补充。
本文采取熵值法计算数字贸易发展指数DT,以避免主观赋权法存在的主观性问题。
由于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量纲差异较大,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综合分析。根据熵值法测算全国30个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指数结果。
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2013-2020年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处于平稳上升状态。2013-2020年8大经济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变化趋势显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经济区,并且3个经济区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其他经济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中游、东北、黄河中游、西南经济区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均在0.1~0.2。西北经济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保持在0.05左右,并且从时间趋势上看,波动较小。
(2)各省份聚类分析。为了更直观地呈现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情况,本文使用Matlab2019b软件进行K means聚类分析,将30个省份划分为数字贸易高水平地区、数字贸易中高水平地区、数字贸易中等水平地区和数字贸易低水平地区4类。
数字贸易发展高水平地区主要是广东省。广东省的数字创新环境、数字贸易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潜力、数字贸易现状均处于优势地位,2013-2020年得分均排在全国第一位。数字贸易政策方面,截至2020年,广东省拥有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已经获批成为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政府对数字贸易重视程度较高。
数字贸易发展中等水平地区的特点是数字贸易政策较多,数字贸易创新环境良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良好,数字贸易人才储备充足,数字贸易潜力较大。
数字贸易发展低水平地区的创新环境、贸易人才、基础设施、贸易潜力、贸易现状、贸易政策等方面均与数字贸易发达省份具有一定的差距,数字贸易发展较为落后。
(3)全国和8大经济区各一级指标分析。根据30个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指数6个一级指标得分的结果,计算出8大经济区数字创新环境、数字贸易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潜力、数字贸易现状和数字贸易政策的得分,并将各分项得分进行标准化,以更全面地分析各经济区数字贸易的发展情况及优劣势。
从全国来看,全国数字贸易发展的优势在于持续推出的数字贸易政策和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其次得分较高的是数字贸易潜力、数字贸易人才和数字创新环境,而ICT产品出口和软件业务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
从8大经济区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即近年来数字贸易政策不断推出,政府对数字贸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数字贸易政策得分具有较大的提高;而其他5项的得分相对比较稳定。
从各经济区来看,南部沿海经济区各项得分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优劣势;东部沿海经济区的优势在于数字贸易政策,2013-2020年数字创新环境的得分有所下降,劣势在于数字贸易规模较小;北部沿海经济区的数字贸易发展优势在于数字贸易潜力较强,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贸易人才较为充足,但是目前ICT产品出口和软件业务出口规模较低;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经济区具有类似的特征,即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完善,政府对数字贸易的重视程度较高,数字贸易潜力相对较强,而这3个经济区的劣势都在于数字创新环境较差,数字贸易人才不足,ICT产品出口和软件业务出口规模较低;西南经济区的各项得分和全国平均得分较为类似;东北经济区的数字贸易政策有一定的发展,但其他5项均处于劣势状态;西北经济区各分项得分较低,只有数字基础设施具有一定优势,与其他地区仍具有差距。
三、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区域时空差异
(略)
四、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
(略)
五、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马尔可夫链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数据,构建了数字贸易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全国整体、八大经济区和省域三个层面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并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对其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从数字贸易发展指数来看,2013-2020年中国数字贸易不断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其次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第二,核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其中,西北、长江中游和东部沿海经济区数字贸易发展较为均衡,其余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分化现象,南部沿海经济区区域内差异最为明显。第三,根据Dagum差异系数的分解结果,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差异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西北经济区和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经济区之间均存在较大差距,区域之间差异最小的是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经济区,各区域内部差距最大的是南部沿海经济区,区域内部发展最为均衡的是东部沿海、西北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第四,通过马尔科夫链的分析发现,中国数字贸易水平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各类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向上向下转移的概率都比较小,数字贸易发展较好的省份对相邻省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但正向影响作用不能呈现跨等级转变,而数字贸易发展劣势省份对优势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没有抑制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全国数字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推动各经济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推进数字贸易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提高数字贸易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提高数字贸易领域相关创新能力。二是继续促进数字领域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的相关引导,推动与数字贸易相关的高技术人才培育,积极出台户籍、住房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端数字贸易人才。三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推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推动计算机通信、个人娱乐、研发咨询等数字贸易相关行业发展,积极发挥本地产业的发展优势,发掘各地数字贸易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数字贸易深度融合。五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继续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规模,提高ICT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和质量,充分发挥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优势,增强与RCEP成员国家的数字贸易联系,进一步降低数字贸易壁垒。六是充分发挥国家数字出口基地、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的集聚作用,推进相关开放政策在各试验区内先试先行,打造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载体,积极制定数字贸易发展方案,培育新的数字贸易集聚区,以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数字贸易发展。
第二,促进8大经济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各经济区应明确自身定位和优劣势,重视数字贸易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发达经济区应当立足于自身数字相关产业,进一步提高自身优势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和贸易规模,提升中国在数字贸易价值链上的地位,对其他地区数字贸易的发展形成示范作用。长江中游经济区应当在自身优势产业基础上,承接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经济区数字贸易相关产业转移,完善数字贸易相关产业链发展。黄河中游、西南、东北经济区可以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中欧班列的发展,带动内陆跨境电子商务和ICT相关产品的出口。西北经济区应当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程度,积极推动数字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人员的数字贸易技能,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各省份应当在自身数字贸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对口支援和帮扶制度,一对一帮扶各经济区内数字贸易发展薄弱地区,在数字技术创新方面发挥带动作用,实现数字贸易人才流动,建立数字贸易联动发展机制,以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
[责任编辑:侯祥鹏]
为适应微信阅读,内容有所删减,原文见《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1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方毅 陈煜之│中国股市的移动均线指标异象 —基于投机和套利限制视角
《现代经济探讨》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国研网信息来源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