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建引领,为国铸器!他们的青春在极地中闪光!





小编语

近日,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22年度教育系统党建创新案例”,我校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成功入选。

他们以党建引领发展,推动党建与科研相促进、共进步,服务国家极地战略需求,承载着宏大的兴海强国极地科考梦。

今天,跟随小编的步伐,让我们一起走近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的故事!

“身边的老队员以身作则地告诉我‘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支撑中国30年来南极考察巨大飞跃的精神基石。”这是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左广宇在第一次南极科考回国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也是太原理工大学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心声。30多年来,中国极地科考综合实力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这个队伍里,太原理工大学成长起来的年轻的科学研究团队——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也正承载着更宏大的兴海强国极地科考梦。


2014年太原理工大学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创建“极地驿站”党建品牌。2021年,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党支部始终秉持“党建引领,为国铸器”的工作思路,将支部建在学科团队上,让先锋作用发挥在科研攻关中。党支部的硕、博士研究生党员就是极地科考的一颗颗火种,他们在“山西极地科考第一人”窦银科教授的指导下,跨越千山万水,勇敢探险拥有极寒、极夜、世界上最大的暴风雪、最危险的冰裂缝的极地,聚焦极地气候环境监测,在冰雪中淬炼报国壮志。


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立足学科专业优势,推动党建与科研相促进、共进步,探索“一个引领”“四个举措”“三个融合”“三个阵地”的“1433”工作法,让科研服务于国家极地战略需求,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壮丽篇章中闪光。

初心铸魂 筑实党员理想信念之基

党支部依托实验室纵向设置,优选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支部书记,优秀党员担任实验室学生主任,形成一杆子到底的无死角管理模式。遴选优秀党员参加极地科考,做到党员即使工作在极地,先锋作用也能发扬在极地,党组织就能覆盖到极地,战斗堡垒也能跟到极地。


工作中,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支部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适时与科考队员谈心谈话,鼓励他们直面艰巨科考任务带来的身心极端考验,以“大我”战胜“小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即使身处极地,支部党员依然在考察队临时党支部中,不忘初心再教育,集体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史学习,真正实地践行“南极精神”,筑实党员理想信念之基。支部共7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累计13人次入选中国南北极考察队,足迹遍及南北极,包括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内陆考察以及长达15个月的南极越冬考察,圆满完成了预定科研任务,获取了宝贵的现场观测数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


结合“三会一课”与党建品牌主题活动,支部邀请科考队员、专家学者讲述奋斗历程,分享极地经验,引领支部党员努力成为政治过硬、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高素质人才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表率。党支部2022年获批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以样板党支部培养创建为例,开展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联动机制研究。支部党员在参与极地科考任务、服务国家极地战略的困境中磨砺,锤炼出了一种发愤图强、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不畏艰险、忘我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种遵守纪律、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一种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科学求实精神。这种精神激励支部党员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展、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进程中。


支部的考察队员们不顾生命危险搜寻失事飞机,有人在零下40度严寒中连续维修仪器4个小时冻伤了双手,有人陷入冰洞冻僵了身体……其他党员默默做好幕后工作,在山西汾河水库、偏关黄河、低温实验室不分昼夜进行改进实验,确保研发设备能更好的用于南北极恶劣的科考环境。

创新赋能 练就建设祖国过硬本领

作为项目骨干,支部成员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先后参与研制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海冰物质平衡浮标、海冰温度链浮标、冰海两用观测浮标、海冰/海洋漂移浮标、冰海界面声学监测浮标、中山站至昆仑站表面地貌特征监测系统、基于RTK的冰川移动监测系统、冰基无人机浮标、极地生态浮标等关键装备,正在投入面向极地的风-光-氢-储-荷结合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解决了极地现场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缺乏的难题,为揭示极地快速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为我国极地科学的研究发展贡献力量。自主研制的极地自动观测设备多次成功应用于中国南北极科考,获取了大量现场监测数据,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节省了约8000万元资金。无人冰站和极地浮标取得世界领先水平,这些装备通过参加国际“MOSAiC计划”,开始向国外推广展示。党支部科研团队作为支撑单位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极地清洁能源实验室,为解决国家极地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发展极地科学研究所需的颠覆性技术贡献力量。


支部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培养,鼓励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精心打造党建品牌活动,邀请科考队员分享经验,探讨自主研发装备的不足、借鉴国际极地海洋领域的先进设备,引导研究生党员学先进、赶先进,扎实投入科研工作中去。举办学术讲座,介绍学术前沿,拓展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优秀教师为指导,由研究生党员牵头负责,依托专业学科、科研平台等优势资源,全力支持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参加调研和就业见习,开阔眼界,全面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选树宣讲 传递爱国意识强国抱负

支部成立以来,共有8人参加了13次极地科考,顺利完成了极地科考任务。极地监测技术研究团队获得第12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2020年,左广宇入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获得“山西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50名“强国青年”称号。2022年博士研究生王煜尘获得“最美大学生”称号。三年来,支部共有8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余人在国家级科技竞赛中斩获优异名次,先后荣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金奖等;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包括SCI/EI在内的学术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达到了推动高校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积极挖掘、选树典型,以榜样为标杆,支部大力宣传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创先争优、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支部充分发挥极地科考团队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大范围、更多人群关注极地事业,增强爱国意识、强国抱负。支部极地科考的事迹在中国青年报社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3年来,在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太原36中、太原育英中学、太原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等大、中、小学校进行了10余次极地精神的宣讲,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投身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领域,引导当代大中小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刻苦钻研学习。支部书记左广宇、支部党员杨望笑入选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青年讲师团,举办的宣讲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勇于担当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支部党员时刻践行科考成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支部成立了由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电力急先锋”志愿服务队,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了百余次志愿服务;2020年初,支部成员倪梓航临危受命,担任学校在鄂成立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连续奋战超过3个月,为湖北地区的疫情控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刘洋、薛雍鹏、樊家晖等支部其他党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扶贫支教,将“南极精神”延伸至各个领域;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支部积极分子邢质瑞、张锋积极参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抗疫物资调运工作,诠释了“南极精神就是勇往直前,疫情亦不退缩”的誓言。

从北纬66°到南纬66°
电气第二研究生党支部
承载光荣与梦想
劈波斩浪,破冰前行
逐梦极地,筑梦青春!

来源|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通讯员|徐鑫 郭春耀 左广宇

排版|郭函荧



往期推荐


学雷锋春风行动启动!


太原理工大学喜提两银一铜!


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第一署名单位太原理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