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句话贩焦] XBB,大趋同时代的邪恶结晶,凶兆初现
本文主角XBB在亚洲增长优势明显、在大洋洲也接近BQ.1.1; BQ.1.1在除了亚洲之外其他地区保持领先; BA.2.3.20则在除了亚洲之外所有地区都紧咬BQ.1.1。
一来,BQ.1.1的成绩,绝大多数是靠着测序数量较多的欧陆和美帝刷出来的。而XBB的表现,靠的则是测序数量明显低很多的亚洲地区来反映; 二来则是因为,BQ.1.1略老(并没有),8月初就登场了,9月中旬展露出毒王风范,前后间隔了一个多月。而XBB则直到9月初才在孟加拉以外的地方冒头、9月12号初现增长优势,然后……短短两周时间就在新加坡完成了从零到主流毒株交替……
以上是Cornelius小哥版本“大趋同时代”的计算结果,使用了Cov-spectrum平台的数据和算法; Cov-spectrum平台的数据则全部来自于GISAID数据库(有3天左右延迟)。不过Cov-spectrum提供了比GISAID好用一百倍的检索功能; 其中Cornelius小哥的检索逻辑是“[x-of: S:346T, S:356T, S:444, S:445, S:450, S:446, S:452, S:460K, S:486, S:490, S:494P]& ! (S:444- | S:445- | S:450- | S:446- | S:452- | S:486- | S:490-)”……也就是说,他认为趋同突变位点不止Johnson老师所说的五朵金花,而是多达11朵金花,即:346、356、444、445、450、446、452、460、486、490和494(其实还是不止)。
当前已经有很多子分支集齐了十一朵金花当中的三朵,包括深受CDC重视的BA.4.6和BF.7。这个档次的子分支绝对数量最多,然而增长率最低; 有五个子分支的收集进度达到4/11档次,即:BA.2.75.2、BQ.1、BM.1.1、BY.1和BA.2.3.20。这部分子分支绝对数量略低,但增长率明显更快; 另有四个子分支收集进度达到5/11档次,即:BQ.1.1、BN.1、BM.1.1.1和CA.1,这一档各个都是怪物了可以说是……增长率触目惊心; XBB则独占一档,收集进度为6/11,增长率傲视全场; 暂时还没有收集进度更高的存在
上边的单抗中和测定表,想必不需要解说了,绿框框出来的,就是XBB的战绩,NTD单抗基本全灭可还行? 下边的NTD结构图,紫色高亮的部分(标记为α),是针对BA.5有效的主要NTD中和抗体表位。然后绿框标出来的全都是XBB特征突变(从BJ.1那边儿继承下来的)……突变成这样,怪不得中和抗体全灭呢
↑ Wenseleers老师专门为新加坡跑了个预测,
结果显示,XBB已经在新加坡成为主流毒株;
不是即将,而是已经……
或者更具体地说……
前两天咱这边太粗心,然后Wenseleers老师也犯了差不多的毛病……
总之,上图有点笔误~
在新加坡一桶浆糊的,并不是普通版XBB,
而是其子毒株XBB.1(额外多出了刺突蛋白G252V和ORF8:G8stop)……
——请品鉴:
↑ 可以看出,XBB.1相对于XBB额外多出来的两个突变,发生频率从9月初的0%迅速蹿升到9月底的95%左右~
或者也可以说,XBB在诞生之后,暗搓搓地经历了一次适应性演化,获得了额外的fitness,完成了自我取代。
啊……这内卷而励志的演化史!
那么问题就来了~
XBB.1还有没有可能继续快速演化呢?
——请再品鉴:
Cornelius版“大趋同时代”计算器今天更新了最新计算结果。
之前说XBB之上暂时没有段位更高的存在……这条记录已经被打破了~
如上图红字所示,市面上已经有了两条金花收集进度7/11的怪物。
很不巧,这两条怪物序列都是来自印度的XBB.1加额外的刺突蛋白K444R突变。
——请品鉴:
——请再品鉴:
↑ 9月9日到10月6日期间,新增确诊病例数,按年龄段分层(20-39岁年龄段醒目!)
——请继续品鉴:
↑ 9月9日到10月6日期间,入院病例数,按年龄段分层~
——请接着品鉴:
↑ 9月9日到10月6日期间,需输氧的病例数,按年龄段分层~
——以及,含焦量最高的来了,请最后品鉴:
↑ 9月9日到10月6日期间,ICU病例数,按接种状态分层~
大趋同时代的邪恶结晶,凶兆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