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使用新冠口服药门诊病人住院率下降88%”的神奇传说(中集)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2-12-28

❶ 前言

各位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话说,昨天这篇文章(见这里),还有一半没写完,现在来补一部分,但还是不一定写得完……总之,请各位品鉴。


首先总结总结昨天的上集。
在上一集,咱主要针对某条微博的标题党行为,做了一丢丢考据工作~

——请品鉴:
话说港大上周前后脚发了两篇关于新冠神药VS第五波爆发的柳叶刀文章,其中:
  • 第一篇发布在子刊《区域健康(西太平洋)》(IF8左右),第二篇则发布在正刊(IF大概两百多吧);
  • 第一篇作者暂不妄议,第二篇两位主要作者则分别是港大医学院院长(梁老师),以及港大公卫系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division head(Cowling老师);
  • 第一篇人数规模5万出头,第二篇则10万左右;
  • 第一篇考察期为2022年2月22日到3月31日,第二篇则是2022年2月26日到6月26日;
  • 第一篇没有入组患者症状信息、接种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和医疗依从性信息等,第二篇则直接搞到了医管局一手数据,没有这些limiatations~
  • 然后呢……第一篇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提到了嗑神药降低门诊病例入院风险88%,第二篇的对应数据则是……辉瑞神药降低门诊病例入院风险24%(默沙东神药更加一言难尽
  • 最后,第一篇那88%的结果,统计魔法痕迹略重,而第二篇则用的中规中矩的倾向评分匹配法。

结果,各位猜,某微博选了哪一篇的数据?
这到底是为了啥捏?



不过吧,虽然咱在上集把梁老师和Cowling老师那篇研究吹上了天,
但如果各位老铁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一篇这方面的文章来品鉴的话,
咱一定不会选择梁老师他们这篇。
原因很简单,梁老师他们这篇,样本量还不够大

虽然梁老师他们这篇柳叶刀大作有十万的受试者规模,听起来挺唬人,
但其中真正嗑到神药的,只有其中一成出头,剩下的都是当对照组的命……
然后呢,由于嗑药组的年龄和接种状态又太极端化,
以至于还不够得出按年龄段和接种状态分层的数据——而这两样,可能才是目前大多数人最关注的数据。

出于以上考虑,咱目前比较推荐的,应该是下面这篇……

——请品鉴:
在开始正式介绍之前,先简单地跑个题:
上面这篇报告,可能并不算传统意义的学术论文,而是更fashion的一种研究报告快速分享机制。
简单来说,EpicResearch是一个采用了全新研究模式的平台,
他们手持海量的电子病历档案,
然后自己开题,联系感兴趣的两支独立的研究团队,
并向两支团队提供相应的电子病历档案。
再然后,两支研究团队根据EpicResearch提供的数据自由发挥,完成研究,
接下来Epic在把两边的东西汇总,横向PK一番,并且自行内部评议。
最后直接跳过同行评议环节,直接发表。

上面这篇关于辉瑞神药现实世界有效性的研究,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所以原文作者列表里头才会出现"Team A"和"Team B"的说法)

这项研究使用了2022年3月1日到8月1日期间一共56.8万符合嗑药标准的感染者电子病历档案,其中14.6万人真正嗑到了药~

由于样本量够大,也由于赶时间,
所以这项研究直接豪放了一把:
除了按照年龄段和接种状态分层之外,不做其他任何变量调整……
也就是说基础病、性别、BMI、收入水平之类的因素统统不管
(当然了,后面还会发布一个变量调整之后的版本,敬请期待)

总之,下面直接快进到研究结果环节。

——请首先品鉴:
解释一嘴:
由于是没有调整变量的版本,所以这篇报告没有计算嗑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相对风险比,而直接给出了每组的绝对风险,即入院风险和死亡风险;
如上表所示:
  • 嗑药组入院风险=0.31%,对照组入院风险=0.65%(挺不错);
  • 嗑药组死亡风险=0.01%,对照组死亡风险=0.04%(也挺不错)。
  • 以上是年龄和接种状态不分层的数字。

——重点来了,请品鉴:
以上是完全接种(两针)后的入院风险和死亡风险,
其中,入院风险如下:
  • 18-39岁年龄段,嗑药组入院风险0.03%(置信区间感人),对照组入院风险0.18%;
  • 40-49岁年龄段,嗑药组0.07%(置信区间感人),对照组0.22%;
  • 50-64岁年龄段,嗑药组0.20%,对照组0.59%;
  • 65及以上年龄段,嗑药组0.65%,对照组1.78%。
死亡风险懒得一一复读了,自己看图吧……
总之一句话总结:药效害行。

——更重的重点来了,请接着品鉴:
以上是扎完三针后的入院风险和死亡风险~
鉴于扎完三针是目前国内(以及大多数发达国家/地区)的普遍状态,
所以这部分数字才是对咱们有用的数字。
并且正好,这也是港大的研究没法提供的数字。

总之,在扎完三针之后,50岁及以上年龄段嗑完神药能减少住院风险六成左右,这很不错,也刚好跟港大版数据基本吻合~
(再次申明一直:由于还没调整变量,上述口算暂不保熟)
然而尴尬之处就在于,18-49岁两个年龄段,扎完三针再磕神药,住院风险基本看不出啥明显不同……
(死亡风险也基本同理)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要说磕神药有没有用?那当然有用,
针对特定年龄层,减六成左右入院风险已经挺不错了。

但要说嗑完神药是不是就如同某微博所说的那样,脑硬减88%入院风险?
这个可能就有点扯淡……

最后,如果不幸没能打入上述特定年龄层怎么办?
还是老老实实扎针呗……

原文传送门:
https://epicresearch.org/articles/paxlovid-significantly-reduces-covid-19-hospitalizations-and-deaths

以上,今天照例要忙点别的,还有一丢丢尾巴来不及写,
所以请各位允许咱随性地再次强行拆分一集出来吧,
明天继续写下集



本人知识星球暂定2022年10月16日重新上线~

以及,本人微博(终于)重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