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罪(第八集)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3-05-03
各位晚上好~
话说,《原罪》这个系列,已经很久没更新了。
这当然并不是因为缺少新的研究结果,
恰恰相反,最近几个月关于抗原原罪/免疫印记的论文一篇接一篇地出炉,

——比如说,曹老师的大作(点击图片跳转原文):

之所以《原罪》这个系列最近没更新吧,
主要还是因为,该说的基本都说过了,
该有的实锤也基本都有了~

——详见(点击图片跳转原文):

同样道理,今天《原罪》系列突然重新开张,

关键原因就在于,市面上又有新鲜素材和全新学术进展啦~

下面就开始八卦。




关于原罪,不少朋友都感到好奇的一点是——到底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原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
其实谁也没有确切答案,
但基于之前流感病毒相关研究的经验,
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相信,也许可以通过反复接种疫苗来暴力破解原罪。

然而,正好今天有一篇新鲜出炉的预印本,提到了一嘴这方面的情况,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吸个焦得了~

——请品鉴:
今天这篇虽然暂时只是预印本状态,
但是由于作者阵容过于豪华,
所以应该不至于会翻车……

简单来说,这是由UW的顶流巨佬David Veesler老师牵头,多个PI共同参与的一项多维度病毒学研究~
(有点类似于之前佐藤老师和G2P-Japan那种打法)

Veesler老师他们今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BQ.1.1和XBB.1等新发的Omicron子毒株,
研究角度包括但不限于:
  • DMS突变分析、
  • 受体亲和度分析、
  • 合胞效率测定、
  • 入胞通路测定、
  • 结构和电镜、
  • 中和测定、
  • B细胞免疫分析等等……

反正啥啥都有,一锅大杂烩。 

不过呢,以上大部分内容,
都可以看成是在重复验证之前其他组已经得出的初步结论,
并且也跟今天的主题没啥关联,
所以这里直接跳过不看得了。
各位感兴趣的话不妨自己去啃原文。
传送门:
doi.org/10.1101/2023.01.17.523798

下面直接快进到跟抗原原罪相关的高含焦量部分。

用人话来解释就是,这篇预印本复制了当初曹老师他们提出的免疫印记假说,

并且Veesler老师他们还进一步发现: 
红框部分翻译翻译:
连续发生两次Omicron刺突蛋白暴露事件(包括自然感染或接种加强针),
虽然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对各种Omicron子毒株的交叉免疫,
但仍然不足以克服之前原始株刺突蛋白暴露事件留下的免疫印记。



下面继续进入八卦环节。

——对于这篇预印本,曹老师给出了高度评价:
翻译翻译:
  • “Veesler组的新预印本好顶赞!
  • “在座各位搞疫苗的,你们得注意注意免疫印记效应了啊!”
  • “不然之后你们捣鼓XBB加强针的时候可能会吃瘪”

对于曹老师的贩焦言论,
推上某些鸵鸟表示很难接受:
翻译翻译:
“曹老师!不是说好了抗原距离越远,原罪效应越弱吗!

于是曹老师痛快地补了一刀……

——当当当当:
翻译翻译:
  • “抗原距离越远,幼稚B细胞越有发挥空间,这点固然没问题……
  • “然而这并不等于抗原距离越远,打完加强针之后中和抗体水平越好”
  • “我敢说这话,是因为我已经掌握了XBB加强针拉胯的数据”
  • “事到如今,我也不装了,我跟好几家疫苗厂都讨论过了,他们的试验结果也差不多。剧个透啊,Novavax马上就要公布相关数据了,在座各位等着瞧呗~”

……
……

总结总结啊:
  • Veesler老师发现:原罪效应硬硬的还在,并且连续发生两次Omicron刺突蛋白暴露事件,仍然不够把当初被掰弯的免疫记忆给掰回来~
  • 曹老师补了一刀,他表示:“因为这一原因,XBB疫苗拉胯啦!药厂们懂的都懂!”

呵呵~

以上!各位明天见啦~



欢 迎 关 注
永久备份区(历史文章陆续上传中)
https://github.com/Paibangzhu/backup/issues
小蓝鸟
https://twitter.com/paibangzhu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paizhaorushi
微博
https://weibo.com/pzxlbbz(有各种带货链接)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