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赏主播的钱款能要回吗?听听网警蜀黍怎么说
今年的假期格外多,很多孩子无事可做,玩手机的时间大幅增加。
这么小的孩子,玩手机的时候都干嘛呢?一般就是聊聊天、看看视频、打打游戏。最近几年,看直播的孩子也不少,随之而来的,打赏主播的事件时有发生。
未成年人对金钱没有概念,不少孩子为了打赏主播,把自己的零花钱都花出去了。有的“小机灵鬼”甚至弄到了父母的账号密码,用父母的血汗钱打赏自己喜欢的主播。
看到被刷光的账户,后知后觉的父母“五雷轰顶”,打骂孩子一场后,还得想办法把钱要回来啊!很多家长都想知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钱能退回吗?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解读解读。
案
例
北京市12岁孩子小奇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假期里,他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都会用父亲老吴的手机玩游戏,有时还会看一些游戏主播的直播。
一天,小奇跟老吴说想在网上购买教辅材料,因为爸爸也不知道买哪本,不如让他自己挑选下单,所以希望爸爸能告诉他手机支付的密码。
老吴一听孩子这么爱学习,欣然同意,告知密码。不久后,老吴惊觉自己银行卡里有20万存款不翼而飞,查询记录时,发现钱都流向了一个网络直播平台。
原来啊,小奇迷上了一个游戏主播。为了让主播带自己玩游戏,小奇学着他人的样子,看直播时不停地给主播刷礼物。每次连刷几个高价值的礼物时,主播就会带着小奇玩几局游戏。
老吴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个“懂事”的儿子竟闯了那么大的祸,责骂之余,急忙联系直播平台和主播,希望直播平台和主播能退还小奇的打赏。但主播表示打赏都是小奇自愿的,自己没有退还的义务,这让老吴苦恼不已。
相关法律法规
1
1、202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和网络打赏纠纷案件审理提供了规则指引。
《指导意见(二)》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未成年人进行较大金额游戏充值、打赏的退还提供了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十八条之二,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要注意区分哦)
2
案例分析
1、案发时,小奇仅12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小奇打赏主播的行为与其年龄不相适应,必须要得到监护人的追认;如果监护人拒绝追认,小奇的打赏行为就属于无效行为,直播平台应当退还小奇打赏的20万元。老吴应当先与直播平台进行协商。
2、如与直播平台协商退款无果,老吴可以向法院起诉追回打赏款。按照民事案件“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老吴想追回小奇打赏的20万元,首先得证明这笔钱确实是孩子花掉的,而不是大人花掉的。
他必须提交平台账号注册情况、账号的充值打赏及使用情况、当事人关于充值打赏情况的陈述、当事人的家庭背景情况,特别是打赏行为发生时,父母不具备条件进行相应行为的证据等,以此证明打赏主播的人是小奇等等。
3、如果是成年人,或是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向游戏主播打赏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赠与行为,其将财产无偿赠与游戏主播,游戏主播接受赠与,双方形成了赠与合同关系,想要回充值的钱,就非常困难了。
应该说,如果到了上法庭这一步,举证难度大,劳心耗时,严重影响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所以广大父母,不要掉以轻心,在孩子打赏这类事件中,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预防孩子盲目打赏小贴士
3
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不给孩子配备手机,严格规定使用时间、监管孩子玩手机的内容
父母以身作则
不在孩子面前过度玩手机、打赏主播
告诉孩子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每一笔支出都要与父母商量,不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设置开机及支付密码和指纹;严格管理银行卡的支付密码。
多陪伴孩子看书、做游戏,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孩子毕竟是孩子
对金钱没概念,对后果无意识
但大人也毕竟是大人
必须有预先防范教育的意识
不要等到后果已经造成
才想起来对孩子又打又骂
追悔莫及
图片 | 网络截图素材 | 广西网警编辑 | 吴梓媚/吴静
— END —
扫码关注我们
公安部网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