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已全面建成,对参保人来说会有哪些变化?

健康一生保障一生 中国医疗保障 2023-03-08

近日,国家医保局表示,历时两年多的建设与试运行,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这意味着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网络已全面建成。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后,对参保人、医药机构、医保基金等方面会带来什么变化?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保业务编码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统一、经办服务统一,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有序共享,医保与多部门和医疗机构、药店等单位的信息共享。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前,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价格管理和药品招采等分别由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也由各地、各部门自行建设,业务编码不统一,数据不互认,信息系统碎片化严重,不利于政策规范统一。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的建设,统一了医保领域的通用语言,统一了建设标准,实现了标准全国统一,数据两极汇集,平台分级部署,网络全面覆盖、安全可控。


这样的一盘棋的医保信息平台格局,彻底结束了过去系统分割、区域封闭、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历史。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包括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管、分析决策共四大类14个业务子系统,通过大数据精算分析技术,助力提高全国医保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实时结算提供基础

我国约有1.25亿人口跨省流动,异地就医需求强烈。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14个子系统中,专门设立了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于2020年5月率先上线后,各地依托国家医保系统加快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依托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作为中枢,连通省、市、县医保平台,各地实现门诊就医直接结算。仅2021年,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40.59万人次,同比增长46.8%。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10万家,目前,日均结算量约7.8万人次。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了参保人基本医保参保信息和关系转移接续的跨省通办,能够给群众带来更多便捷的优质医保服务,真正能够让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及时提供医疗救助

国家医保局表示,目前已完成2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9年以来历史数据上传,累计归集数据约5307亿条。医保大数据逐步形成后,将有效提升医保治理能力。


针对全国脱贫群众,在国家医保局信息平台的系统里专门设立了“乡村振兴数据检测”,实现对低收入人群识别相关功能。

2021年8月底,甘肃省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在临夏州正式上线运行,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全覆盖、资助全落实、待遇全享受、结算一站式”的医保政策得到更好落实。


通过建立精细化动态监测和管理模式,结合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精准救助制度,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以甘肃临夏州为例,70.85万低收入人口、4.38万边缘易致贫人口100%参保。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政策法规处处长杨文彬表示,在平台中建立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数据库,并动态管理,做到参保资助对象精准到位;确保已脱贫人口不会因病返贫、边缘人口不会因病致贫,实现兜底保障。


科学评估调整,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医保是三分政策、七分管理。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可以对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及时科学评估和调整,促进医保工作科学管理、精细治理。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包括14个子系统,与参保人关系密切的,包括内部统一门户子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还包括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信用评价管理等涉及多种功能和作用的子系统。

过去,由于医疗保障领域缺乏统一的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全国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编码都不统一,国家层面难以统一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协同。


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将全国医保、医疗、医药相关编码进行了统一,形成全国层面、区域层面的医保大数据,提高医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为政策制定、科学决策、应用分析等提供基础支撑。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

• 一图读懂 | 2022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 薅医保“羊毛”,某医院院长获刑10年!

• 国家医保局: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