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日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动人时刻

中大学工 2019-05-28

今天是

中山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暨2018年学位授予仪式

的第一天


3263名毕业生参加仪式

其中

本科毕业生1937名

硕士毕业生1040名

博士毕业生286名



今天第一个与校长握手并接过毕业纪念册的是:

李玫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8届文学学士优秀毕业生



 李玫琦:


“有幸成为第一个与校长握手并接过毕业纪念册的2018届毕业生,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我依然记得黄天骥老师作为四年前中文系开学典礼的演讲嘉宾,他向我们打开了通往学术殿堂的大门;今天看到他举着权杖入场、向我们微笑致意的一瞬间,我热泪盈眶,也更深刻体会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深意。感谢中大给予我诸多优秀的平台和珍贵的机会,在这所历史悠久、人才济济的校园里,我不仅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前辈和同学,而且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中大以她独特的人文气息熏陶着我,而在中文系的四年专业学习形成了我对自己的身份认知,让我更深刻地领会到文学的魅力,并渴望能够以此为人生方向。很快我就要去武汉大学文学院攻读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了,我会以老师们为术上的榜样,牢记他们的教诲,继续为梦想而奋斗!毕业在即,远行之际,我不会忘记中大的师长同窗、一草一木,就如歌里唱的,千百个梦里,总把校园当家园。”



校长首次与院系全体毕业生合影的是:哲学系(珠海)2018届硕士研究生郝诗语、梁雷航、柳美贤、王曼人



 郝诗语:


“转眼又到毕业季,再次来到梁球锯堂,眼前闪过两年前本科毕业的场景,同样的权杖,同样的礼堂,同一个校长,还有同一个我。本科加上硕士,在中大六年,对于我尚短的人生来说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了。中大不会说话,见证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却不发一言;中大又始终在诉说,诉说每一个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六年前我来到这里,从此就不舍得离开。中大有可爱的人们,老师和同学都各有各的个性,包容而执着;中大有美丽的校园,每一个校区都各有各的魅力,或沉稳雅致或青春多彩。是这样的中大铸就了今天这样的我。现在,我只想和过去那个刚进大学、还有些迷茫的我说,别怕,中大不会让你失望。转眼就要毕业的我们一支脚在校园里,另一支脚已经迈进了社会。我们即将离开中大,我们又从未离开中大。”



 梁雷航:


“期待已久的中山大学毕业典礼终于到来了。当我踏进礼堂的那一刹那,感觉就像在梦中一样,庄严肃穆的礼堂坐满了神情脉脉、满怀梦想的人。当教授团队进来的时候,满心欢喜和喜悦,不仅可以看到各大知名教授,而且终于可以一睹传说中的中大权杖了。当自己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纪念册并和校长握手的那一刻,简直激动得不能自己。我衷心地感谢中山大学和哲学系(珠海),我将谨遵中山先生的教诲,矢志不渝,并努力践行“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精神索引。感谢中山大学和哲学系(珠海),并祝中山大学和哲学系(珠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取得更辉煌的硕果。”



 柳美贤:


“两年前的我们,怀揣着梦想,踏入凤凰山下人杰地灵的珠海校区,成为了哲学系珠海的首届研究生,两年来,我们与哲学系(珠海)共同成长,参与并见证了她的发展。陈老师说,我们是哲学系(珠海)永远的第一,永远是第一届研究生、永远是第一届毕业生。今后的路途漫漫,我们将肩负着作为第一届的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牢记老师们的教诲,将中大带给我们的收获铭记在心,定当不负青春,不负梦想!”



 王曼人:


“在珠海校区的两年时间就像指尖的流沙,总是想挽留,但却永远抓不住,欣喜的是它汇成了一幅美好的青春画卷,永远刻在了我们的脑子里,让我记住了珠海这座宜居的海滨城市以及它悠闲的城市生活,记住了珠海校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美丽生态,更让我记住了哲学系(珠海)的上下一心的团结融洽和谐的氛围。 这两年看到了新院系的超速成长上下一心,相信未来也势必发展强劲,也遗憾自己的弱小,不能立刻回馈院系,回馈学校,不过将来可期,我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不负培养。”



在首场毕业典礼上,校友代表广州市政协主席、中大哲学系77级校友刘悦伦发表了讲话。他用自己的三点遗憾去勉励全体毕业生。



 刘悦伦:


第一个遗憾,自认为学识面太窄。中大校训要求毕业生“博学、笃行”,就是要“跨界”学习。我是哲学系77级学生,当时的教授诚恳告诫哲学系学生,不仅要学习哲学和社会科学,同样要学习自然科学。这个告诫我听进去了,却并没有很好践行。毕业后几十年中,一直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学习、打转,阅读面学习面不够宽,对我后来的工作造成一定障碍。因为无论在学界、企业界、行政领域工作都不仅需社科知识,也需要自然科学、新技术领域的知识。比如我多年从事经济工作,不断需要接触洽谈各类科技项目,由于科技知识面窄,使我对项目的优劣把握拿捏不准,也缺乏理工学生的逻辑性和敏锐性。建议文史哲的同学毕业后继续通过不同方式,补充理工科知识,尤其是前沿的科技知识,新型产业知识。这对文科学生绝对是有利的。

 

第二个遗憾,是浅尝辄止。中大校训要求“慎思、审问”。对学问、工作要穷根追底,思考要彻底明白,做事要力争完满。我在母校读书前后经历了20多个工作岗位,“工农兵学商,就差扛过枪”。每个岗位时间工作比较短,形象的说,就是几十年不停“挖坑”。40年工作了20个单位,挖了20个坑,数量很多,但深度不够。阅历丰富识人较多,但明显的弊端是浅尝辄止,在每个岗位上难以取得比较大的成就。如果重新选择,未必从事一个岗位,一个专业,一个职业,但在尝试不同岗位中,要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机会,也不建议过于频繁的变动,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机会,老老实实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干一段时间,直到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个遗憾,对合作共赢的人生价值观,领悟还是迟了点。2015年毕业典礼上,罗俊校长给中大毕业生赠言“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激励学生立志成为各界精英和帅才,寄托了学校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如何成为各界精英和帅才,过去我对这十二个字(的理解)是努力自我奋斗达到很强的能力,然后振臂一呼,应者迎起,这当然不错。但我的理解并不全面,因为很多个人能力很强的人,并没有成为精英和帅才。在经历了较长时间体验和观察后,我发现真正的精英和帅才不仅个人能力超强,同时善于帮助他人成功。正如孔夫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获得成功,要有意愿有能力帮助其他人成功,能越多越好帮助其他人成功,自己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或者说帮助他人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是我在20多个工作岗位的深刻体会,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够的,需要他人帮助,形成团队,需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当我们领悟到这一点时,应当心中充满喜悦,事业也会比较顺利。



校友代表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中山大学1992级法律学系校友陈海仪,对毕业生进入职场提出了几点忠告。


 陈海仪:

首先,现在的年轻人首先必须克服眼高手低和骄娇二气,不要过于惧怕困难和挫折,它们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和能力。我们必须拥有长期打攻坚战的韧劲,善于化危机为机遇。


其次,职场遇到的危机各式各样,但只要我们坚定初心,沉下心,即使我们再平凡也会被发现被重视。机遇和发展是留给勇于接受挑战并时刻准备着的人。我觉得,我们不要过于强调个性或者依赖他人的经验,我们还必须拥有借力、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善于把集体的智慧和创意结合起来。当我们和大家能够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时候,我们就有能力成为行家里手。


最后,历经困难,勇于面对自我、立足平凡的人,最容易感知机会和感恩幸福,也最具有仰望星空的能力,但愿同学们和我共勉,一起探寻更广阔的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崇尚奋发勇为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崇尚真抓实干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求真务实的新时代,虽然当下我们可能前路漫漫,需要上下求索,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不忘中大校训,砥砺前行,立足平凡也定能拥有推动社会的力量。


        听了毕业生的心声和校友学长们的谆谆教导,我们更加坚定勤奋学习、追求卓越的信念!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三天的毕业盛典!


推荐阅读


毕业盛典全攻略:参加如此盛会,你准备好了吗?

投入132万!我校启动“卓越计划”辅导员工作室申报工作


--- 中大学工 ---

组稿:许嘉茵

编稿:杨力峰

核稿:周昀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