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区学院怎么建设?听院长们说!
医学院院长郭德银教授:
“院系办校”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模式转变,就像由一个火车头牵引几十节车厢的绿皮火车模式,变成每节车厢都可以发力的动车模式,这样运行速度就可以显著提升,效能就可以大幅提高。
这样的新模式意味着在学校的统一规划部署、统一宏观指导之下,更多地下放一些管理的自主权到院系;在学校将一定的资源合理配置到学院之后,学院有一定的调配权,可以使资源的利用更加优化、更加合理,就能用到我们关键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学院管理效能的提高。
为了主动迎接“院系办校”的变革,我们会在学校界定的宏观框架内,首先集中全院教师的智慧,做好能够适合全院发展的统筹规划;然后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项措施,更好地行使学校赋予学院的管理权力。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舒跃龙教授:
“院系办校”是学校在深化教育体制下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改革特色,学院是办好院系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责任主体;只有学院成为一流学院、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学校才能成为一流学校。
院系办校实际上是把办学主体责任下放到每个学院,我们新建学院尽管不是学校第一批试点院系,但我们也应该将院系办校的理念融入到学院建设过程中,按照这一目标及早部署学院未来的工作。
药学院(深圳)院长邓文斌教授:
“院系办校”是学校新时期的新目标、新路径,必将促进学校事业的新发展。“院系办校”的基本前提是明确院校两级管理的权责利清单:学校明确办学主体责任、工作任务和目标,按学科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对试点与非试点院系进行分类评价;学院自主分配资源,并接受学校的监督、管理。
对此,学院将着重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制定好学院规划,在积极落实学校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深入分析院系在建设“双一流”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的资源,积极作为,主动发展;
二是要明确权利与责任,在运转中应主动担负相关职责,并享受一定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院发展动力;
三是调动、提升全院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教师、教辅、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协调发展,有力保障院系办校顺利进行。
材料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黄丰教授:
材料学是所有工科的基础必备学科,具有非常强的理科特色,可以说是“工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工科” 。材料学无处不在,对于现代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更是深圳新工科的枢纽,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发挥着“树根”似的中坚作用。
材料学是一门追求高、精、尖的深度学科。 我们学院的发展重心就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是一门非自由探索的选题模式。现在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材料,比如航天、通信、核能等等事业,都需要完善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材料支撑。至于面向大众需求的一些材料,如生物医药材料等方面,我们也会适当布局,作为学院发展的补充方向,同时也为地方经济服务。
我们材料学院的育人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为国家培养两类人才:未来的材料科学家,材料业的领军人物和工程师,这其中工程师应该占到很大比例。
电子与通信学院院长 陈曾平教授:
关于新工科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个“新”是指新工科的内涵。它既包括传统工科的要素,同时也新的内涵。我们办学的所有知识积累、所有科研条件,都要和新工科的快速发展特点相匹配。
第二个“新”是指服务对象。深圳是通信、信息等电子技术非常发达的地区,我们深圳校区要服务于当地的优秀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电子通信类的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等等。我们要给它们提供新的支撑,比如人才输送、技术研发、科研合作。
第三个“新”是指培养模式。我们原来的培养模式是上课、做习题,这种培养模式显然不行。所以,我们学院就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增加了大量的实验课。要在实践中去巩固学的知识,甚至在实验课上发现学生理论上没学到的东西。
第四个“新”是指课程体系。知识更新换代快,不能再只讲已经过时的知识。
当然,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的分类上也有不同。
正因为“新工科”如此与众不同,所以深圳校区建设新工科是非常正确的,而且这几个新工科专业,是工科当中非常有亮点、非常有创新性、非常适合深圳区域、未来可以辐射珠三角地区的专业。
航空航天学院院长 吴志刚教授:
航空航天专业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人才,我们就是要培养国家需要的、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敬业的航空航天高层次人才。
中大航院从组建之初,就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等火箭、卫星的主力研发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也在积极地推进和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等驻广东省的航空航天国企、民企的交流与合作。
“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投资十多个亿,很快将在深圳校区开始建设,建成后由中大航院管理运行,并向全世界开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专业将有更多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超副院长:
新工科与传统工科是有显著差异的,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工科的“大拼盘”。
“新工科”一方面可以是根据社会需求而新出现、设立的工程类学科,比如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大数据等;另一方面,传统工科如有新的办学理念、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新的发展理念,也可以称为新工科。这样,就把传统工科和新工科统一起来,而非对立。
新工科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和经济前沿、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其发展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因没有任何可以遵循、借鉴的先例与经验而充满挑战。这是短板,也是优势。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就可以更充分地去发挥创造力。
当然,新工科不是空中楼阁,必然要在原有工程技术学科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需求来发展。具体到中大这样具有优势文理医学科基础的综合性高校,新工科的发展尤其不能忽视、脱离多学科支撑与协同发展。
我们学院提出的办学理念就是“背靠工科、面向医科、医工融合”。
“背靠工科”是指作为工程学科,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问题。“面向医科”是指我们要为临床医学服务,运用创新技术手段解决临床问题,提供大型医疗仪器、高端器械和医学材料等支持,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医工融合”则更看重工科学院与医院的合作,由“医工交叉”转向“医工融合”。
智能工程学院蔡铭副院长(主持工作):
随着科技的创新、技术及产业的带动,传统的工科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必然要有相应的变革和拓展,但新工科与传统工科并不相斥。
例如,交通工程传统的方向是以土木工程为主,主要涉及路桥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等;现在它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智能交通,用信息、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更好地提高交通效率。把它定义为新工科的发展方向,但它仍是交通工程的延展。
我们并不排斥原有工科,而是应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拓展工科的新方向,使其更符合时代特性,更具内涵。
要做好新工科的研究,一是要有团队的交叉组合。现在工程科学一般都是一个大系统工程,一个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技术难题;二是需要搭建大的科研平台,才能比较好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需求服务;三是一定要争取大项目,把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所有力量激发出来,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工科组群效果图
文案:深圳校区管委会
推荐阅读
他是中大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6年前他选择去西藏工作并坚持至今
--- 中大学工 ---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公众号
封面制图:刘铿
转载编辑:郑晓雪
初审:许嘉茵 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