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初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1月又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这位来自深圳校区的院长,强!

中大学工 2020-02-12


人物简介

舒跃龙,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病毒学报》主编。曾任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他是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1月19日,作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影响力奖项之一的“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举行了第十一届揭晓暨颁奖大会。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舒跃龙院长荣获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并参加了颁奖大会。本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出成就奖获得者2位、医学临床奖获得者2位、产业化奖获得者1位、创新奖获得者10位,以表彰奖励在生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成就的专家、突出贡献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产业化过程突出贡献和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

 

图注:“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第十一届揭晓暨颁奖大会参会人员合影(第二排左六为舒跃龙院长)

 

对舒跃龙院长来说,这是对他多年来聚焦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肯定与嘉许。在2017年4月8日,这位始终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学者,从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手上接过聘书,正式成为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攀越科研高峰,担当育人使命”成为了他新的着力点。

 

图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舒跃龙教授

 

4个数字,200+文字,概括15年成就

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上,舒跃龙教授总结了自己回国15年来在传染病领域做出的主要贡献,并将其总结为“3211”——“3个新发病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H7N9、H10N8和H5N6所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对于疫情防控和消除社会恐慌发挥了关键作用;2个诊断试剂: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2009年甲流以及H7N9诊断试剂,并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和推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1个监测网络: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流感监测网络,实现了我国基层疾控病原学监测能力零的突破,已成为我国和全球流感防控和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和防控技术体系的重要力量;1个合作中心:领导国家流感中心成为全球第五个、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跻身全球流感防控领导者行业。”

 

图注:舒跃龙教授获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3211模式”列出来,不过短短两百余字,却是对舒跃龙教授科研事业的浓缩与概括。2002年,他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回到中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主要从事流感、禽流感病毒相关病毒学、致病机制研究,研究基本集中在传染病领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初期,舒跃龙教授带领团队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研发出国际先进的检测试剂,并将检测试剂装备给我国疾控系统、医院系统、检验检验系统以及军队系统,使我国迅速具备了甲型H1N1流感检测能力。

 

目前,舒跃龙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有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然而,他却认为:“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但我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最令我自豪的就是,建立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流感监测网络。”这一监测网络覆盖我国31个省所有地市,有510家医院和408家实验室近1000家单位;建立了成熟的流感病毒检测监测技术平台、新病原发现技术平台、先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平台、预测预警平台。这些技术平台的建立使得我国新发病原发现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帮助我国从容应对了2013年的H7N9禽流感等多种突发疫情。

 

担任国家流感中心主任一职时,舒跃龙每天来到国家流感中心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全国流感疫情的新发病例。一例当地无法查明原因的流感疑似病例,最多需要1天的周转,就可以来到国家流感中心的实验室。早已严阵以待的工作人员,会经过病毒分离、提取核酸、探测序列等一系列程序,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得出初步结果。一例疑似病毒,从诊断到上报,再到最终结果的产生,仅用了短短两天的时间,这与舒跃龙绘制的全国流感监控网络密不可分。2014年,他入选了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等7部委共同主办的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6年1月,舒跃龙教授登上了央视容量最大的人物访谈节目《大家》的舞台,为观众们介绍这张“网”。

 

图注:在担任国家流感中心主任一职时,舒跃龙在国家流感中心办公室查看全国流感疫情的新发病例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舒跃龙教授“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二)荣获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并参加奖励大会。该奖项的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在发现新病源、确认传染源、明确发病机制、有效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六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创立了新突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该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国际典范”。

 

图注:舒跃龙教授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为什么选择中大

图注:罗俊校长向舒跃龙院长颁发聘书

 

2017年4月8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舒跃龙院长聘任仪式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中山楼贵宾厅举行。罗俊校长向舒跃龙院长颁发了聘书。罗俊校长对舒跃龙教授加盟中山大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成立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的重要意义。罗俊校长表示,舒跃龙教授的加盟有助于推动中大公共卫生学科的发展,学校也将全方位支持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的建设,希望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明确发展规划和目标,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建设,努力做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水平人才引进等工作。

 

谈及为什么选择中大,舒跃龙教授分享了他关于职业生涯的体会——“作为科学家,我们的所作所为要为国分忧,要做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事,个人的努力必须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他十分赞同中大提出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来中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家国情怀”对每一个学者来说非常关键:“有了‘家国情怀’,你才会觉得你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所以,我与中大从相遇到相知,可以说是一个心灵之约。”

 

 

我来中大做什么

“既然我选择了要来中大,那么我来中大到底要干什么?我能为中大做些什么事情,能再为国家做些什么事情呢?”面对传染病威胁人类健康、华南地区多发传染病的现实情况,舒跃龙教授认为,如何应对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奋斗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人员的职责和使命,这也是未来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的定位和使命。而他,将以院长的身份,引领学院全体师生,共同承担起这一使命。

 

图注:舒跃龙院长给新生们上第一课

 

在珠海论坛上,舒跃龙院长发表了对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的定位和规划:“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将和广州校区北校园的公共卫生学院错位发展,在五大公共卫生的基础上,以传染病特别是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为重点,培养学生全面的公共卫生理论和技术,加强现场技能培训和领导力培养,为我国培养新一代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精英人才;根据地区、国家乃至全球传染病防控的需要,建设研究水平国际先进、重点领域国际领先的学科和研究团队,为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并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的转化基地,将建成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为特色,专业齐全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建院以来,围绕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重点开展工作。去年8月底,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舒院长非常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参加家长会、院长第一课、院长午餐会、团学联等多种活动,与同学们亲切交流,激励同学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培养科研兴趣,勇攀科研高峰,保护人民健康。面对新时期的历史机遇以及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局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学院全体师生以勇于开拓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推进学院的创新发展,努力将学院打造为国内乃至国际的领军者。

 

舒跃龙教授以饱满热情推动学科建设,甘做学子的引路人,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的未来,可期!在大师云集的中大,有无数如他一般学识渊博的师长,手执教鞭,耕耘教坛,中大的未来,可期!

 


推荐阅读

1、深圳校区学院怎么建设?听院长们说!

2、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开班啦!



--- 中大学工 ---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科教、中山大学官微

组稿:刘佳燕

封面制图、编辑:刘铿

初审:许嘉茵  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