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每年不超过5个博士能拿的奖,中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浩阳拿到了!

中大学工 2020-02-13

 

人物简介


周浩阳,男,2009年9月-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2013年8月入选学校“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继续硕博连读,师从孙晓明教授。2018年6月获博士学位后,将赴海外继续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我国西南地区金矿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矿床学期刊《Economic Geology》和《Ore Geology Reviews》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多次获得我校各项研究生奖学金。


以下是学工君收集到的

周浩阳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2018.10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7.11

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2017—2018

中山大学“优生优培计划”硕博连读生,2013—2018

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协会(SEG)国际会议资助,2017.9

中山大学光华教育奖学金,2015—2016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遵仪院士特别奖学金,2016—2017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中宝南玉奖学金二等奖,2015—2016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汇报博士研究生一等奖,2016.6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标本鉴定项目二等奖,野外地质竞赛项目优胜奖2012.9




“获奖很意外”


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广大地质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多做贡献而设立的。本奖项由李四光基金会全额资助,共分三个奖项: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李四光优秀硕士研究生奖、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每年评选一次。该奖全国每年评选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不多于5人;李四光优秀硕士研究生奖,不多于5人;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不多于5人;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提名奖,若干。


“李四光优秀学生奖”不需要额外地参加竞赛或者演讲展示,参评者只需要向组委会提交已经获得的学术成果和奖励,以及两封教授推荐信即可。所以评奖靠的是一直以来的知识和学术成果的积累。当谈起获得“李四光优秀学生奖”的感受时,周浩阳用“比较意外”来形容。他说,“因为类似的奖励我们院之前也有其他博士生拿到,比如我的同门师兄林志勇博士去年就获得了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提名奖。”在周浩阳看来,林志勇博士取得的学术成果比自己丰硕很多,他觉得这个奖项的竞争应该是相当激烈。他到目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只有四篇,后来他了解到这次能入选主要是因为其中两篇论文在影响力比较大的杂志上发表。他觉得获奖是对他一直以来科研工作的肯定。


与地质学结缘


周浩阳儿时对天文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放学后的夜晚经常躺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想着去弄明白深邃宇宙的奥秘,这可能是周浩阳结识天文地理的开端。不过周浩阳直到大学以前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地球科学,高考后报志愿时也并没有报名地质学,周浩阳坦言说:“脑海里对地质学的刻板印象就是找矿敲石头。”后来被调剂到地质学专业以后,周浩阳遇到了他最重要的地质学启蒙老师——张珂教授。


△张珂教授

 

张老师旁征博引的风采、温文尔雅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他,周浩阳说:“是他带领我走进色彩斑斓而井然有序的地球科学世界,让我了解到地球科学丰富的内涵,让我有机会一窥地球46亿年的沧海桑田。”随着学习的深入,周浩阳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学科。由于对这个学科的热爱之情,本科毕业的时候,周浩阳申报了学校的“优生优培”项目并顺利入选,这个项目要求入选者攻读博士学位。掌握了相对娴熟的地质学专业技能,周浩阳希望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好的突破。


周浩阳说:“无论选择什么道路和行业,我觉得我们都要争取做到行业顶尖。”

 


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


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规划,周浩阳认为自己的目标很重要,“是想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打算转行从事其它工作或行业,这决定了你研究生阶段的状态。”周浩阳的规划是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所以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专研文献、做实验,学习专业技能上。


周浩阳说:“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要求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随波逐流,所以想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只有在长期的摸索和独立探索中才能取得好的学术成果。


为了走好学术道路,他认为沉下心来和坐得住冷板凳很重要。要做出一项高质量、创新性的地质学研究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经历野外采样、室内实验、观察思考、论文撰写发表等步骤,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初学者可能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因此不要急于将数据、素材简单罗列然后去发表一篇简单普通的论文,那样的话前期辛苦的工作和付出将显得价值平平。


其次,他认为要设立一个高远的目标,争取取得有创新性的学生成果,并在高水平的杂志发表。他说,“研究生期间是学术生涯最宝贵的阶段,没有来自工作、家庭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和纷扰,可以全身心贯注到研究工作中,开展最细致的科学实验,所以这个阶段最可能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应该争取为我们的学术生涯取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周浩阳还特别提到“在学术论文的投稿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认真对待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让我们的学术成果呈现最完美的效果”。



“研究僧”的日常

 

除了出色的学术成绩,周浩阳爱好广泛,备受同学们的欢迎。研究生时期,他曾作为主力球员带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研究生篮球赛珠海校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唱歌也很好听。


当被问到如何平衡业余爱好和学习的关系时,周浩阳十分谦逊地说:“其实那些只是爱好而已,并不是非常擅长,我是在学业之余每天腾出一点时间,靠着这些兴趣爱好调剂一下生活。通过兴趣爱好可以使得自己保持精力充沛,这样子也使得我在科研上能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高度的自律也是周浩阳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研究生的日常规划其实是大同小异,都在科研上投入非常多时间,并且保持一定的规律运动,周浩阳也不例外。每天大约工作12-14个小时,平均1个小时的运动时间构成了他的日常生活。


周浩阳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很多研究生一开始可能按照时间安排学习生活,不过随着研究进展,一旦受挫可能就坚持不住了,这样的历程几次以后,就和其它同学拉开距离了。”周浩阳说他曾经有一篇论文,投稿以后反复来回修改四轮,每次审稿两个月然后修改一个月,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最终才得以发表。所以想要取得好的学术成果,也需要有充足的毅力和耐心。

 



砥砺前行


十年一瞬,当初在阳台上仰望星空的男孩在中大一步一步的实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下个月周浩阳将要和中山大学告别、远赴德国攻读博士后。作为学长,周浩阳对同样有着科研理想的师弟师妹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找一位好导师。因为研究生是精力最充沛的阶段,也是学术生涯的开端,一位好的导师、一个好的团队可以提供非常高的起点。


珍惜时间、做好规划。不论你是否热爱这个行业,不论你来中大是饱含学术研究的热情还是有其它目的,你的时间都是最宝贵的,千万不要浪费,请在这一阶段去寻找自己的终身兴趣(不一定是学术研究),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清晰起来,然后把你的时间投入到你的人生目标中。”


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位阳光、帅气、沉稳的师兄,祝福他一切顺利!




 推荐阅读 


年初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1月又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这位来自深圳校区的院长,强!


你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话?



--- 中大学工 ---

鸣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采写:徐越、高菲远

编辑、封面制图:刘佳燕

初审:许嘉茵、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