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学霸女神万蕊雪对中大师弟师妹有话要说

中大学工 2020-02-12


人物简介


万蕊雪,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09级本科生,2013年推免清华大学医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进入施一公实验室开展毕业设计。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2016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全国仅5人)。2018年入选《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

 

 

11月23日,《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for Young Scientists)揭晓,中大校友万蕊雪因其在剪接体三维结构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当选为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类别的胜出者。这是在中国本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首获该奖。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是一项全球范围的奖项,由Science/AAAS、SciLifeLab及4所著名高校共同发起。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从来自全世界的申报者中遴选出4位在各自领域最为出色的青年研究者。


图注:中大校友万蕊雪在做研究


万蕊雪主要专注于酵母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相关领域9篇研究文章(其中7篇发表于Science,2篇发表于Cell )。2016年,还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万蕊雪曾入选中国科协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成为全国5名入选者中唯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




带着对生物学的兴趣,追求卓越



有一次,家里亲人患病,万蕊雪听说基因工程可能会是未来解决这些疾病的方法,坚定了她学习生物学的决心,希望能够做一个有用的人。


上中学的时候,万蕊雪就对生物充满了兴趣,大到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小到人体内的细胞,对她来说都犹如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之于牛顿。她也将这份兴趣带到了大学的门前,生物医学专业也一度在她的高考志愿表上。但是机缘巧合把她带到了珠海,带到了有着海岸线、能在图书馆眺望大海、天天能感受到海风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此时的万蕊雪还是一个十分腼腆内向的女孩,表达能力不如人意的她被各种社团拒之门外,班委的竞选也落败了。此时的万蕊雪意识到,努力学习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大一期末,万蕊雪拿到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国家奖学金也收入囊中,此后的四年里她都保持了这样的好成绩。而成绩也成了她自信心的源泉,大二的万蕊雪开始变得开朗,一改往日的腼腆内向,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和逸仙书社的部长。到了大三,一个难得的机会把她带到了台湾中山大学进行交流。在海峡对岸,这位海科院女学霸第一次登上了海洋科考船出海考察,在波涛中真正见识到了何为“乘长风破万里浪”。也正是在这次交流中,她接触到了天然提纯物对疾病治愈的研究,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图注:万蕊雪参与学术会议时拍照留念


正是在中大的求学生活,开拓了她的视野,锻炼了她的能力。在往后的科研道路上,万蕊雪都展现了“追求卓越、不懈进取”的精神。问及至今仍然长存在万蕊雪脑海中的中大地标,她往图书馆的方向指了指。那里是她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学累了,抬起头来,还可以看到无边的大海。也许正是知沧海之大而自身之渺小,万蕊雪才会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保持奋斗吧。




跨学校跨专业攻读直博,她做到了



也许在其他人眼里,从海洋科学学院到医学院,始终是不可思议的跨界。但是对于这样的转变,万蕊雪做足了准备。“大二开始,我希望能尝试做科研。”她表示,海科院的专业课很多是与生科院一起学的,这为自己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清华医学院,读的是基础医学,而不是临床医学,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那些在中大打下的基础,给了她更多延伸发展的可能——“正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得到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成为我保研清华继续深造的资本。”


那时正读大三的她了解到施一公院士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后,很想有机会去清华大学学习,于是鼓起勇气给施老师写了一封邮件,希望能到施老师的实验室去做毕业论文研究,“邮件发出去一个星期之后,一直没有回音,我就想着这事儿可能黄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又发了一封邮件,想着要是再没有消息就算了。谁知道之后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了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打电话的人说:‘我是施一公,我看到你发的邮件了,欢迎你到我们实验室来。’”接到电话后,她高兴得在家蹦了一天。”就这样,怀揣着惊喜和忐忑,万蕊雪走进了清华大学施一公老师实验室,并如愿以偿地留了下来攻读博士


当然,成长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拿到直博资格之前,万蕊雪申请了6个清北复交的夏令营,但是却全无音讯。直到最后一次前往清华大学医学院面试才获得通过。她的英文并不是很理想,但她选择鼓起勇气,主动向面试官提出希望能用中文进行自我介绍,老师允许了。“要真诚,把自己在做什么真实地展现出来,不需要套路,清晰地认知自己,不要跟风。”这是万蕊雪对自己保研经历的最大感触。

 

图注:万蕊雪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在导师施一公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之后,万蕊雪开始了在清华大学的科研之路。后面的故事,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在万蕊雪眼里,对科学的追求才是“有意义的事情”,随着研究项目的不断深入,也许未来某一天能够成为改变人类命运的关键。因此,尽管跑道上的选手众多,但她知道,在这场超长的马拉松里,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自己。“自己喜欢的就要坚持。在科学马拉松的赛道上也许会跌倒,但是却要学会在每一次跌倒中反思、勇敢地爬起来继续前进——在失败中反思,在实验设计上反复揣摩,在操作上谨小慎微,最后一定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奖牌。”万蕊雪如是说。




回到母校,寄语学弟学妹



2017年的12月10日,在中山大学2016~2017学年度先进集体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万蕊雪受邀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感悟。

 

图注:中山大学2016~2017学年度先进集体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万蕊雪向中大学子分享自己的科研感悟



附上发言稿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万蕊雪,是中山大学海洋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是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的一名博士研究生。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作为校友代表来参加这次奖学金大会,在这里向各位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其实今天能站在这儿跟大家讲几句,是中大,让我的梦想起飞。刚入学时的我内向自卑,海洋生物学、高等数学等几门科目完全学不懂,是老师们在课堂和课下的悉心教导让期中考试还低分飘过的我在期末考试就迎头赶上,最后考了年级第一,我还因此第一次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让我逐渐对自己建立起了自信。大二开始,我希望能尝试做科研,我发现,中大有很好的平台,让我不仅能在本科期间就能进实验室学习、提升实验技能,还能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独立科研的能力。我想,正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得到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成为我保研清华继续深造的资本。


其次,我想谈谈我在科研道路上的几点感悟。

其一,我想谈谈勇气与挑战。2014年,我博二,在导师施一公的鼓励下,我开始做完整剪接体的空间三维结构这个课题。当时我已经做了一年半的关于剪接体中一个亚复合物的结构研究,虽然有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始终没有突破。当我面对更为困难、更有挑战性的完整剪接体结构这个世界公认的难题时,我有过短暂的犹豫,犹豫自己是不是太年轻,犹豫自己是不是能做好。但是这种犹豫立刻被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和兴奋所取代,因为年轻,所以可以什么也不怕,勇敢地去闯。回头想想,如果当时气馁了,可能现在我还在那“冰山一角”旁停滞不前。所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可能真的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其二,我还想说一说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我深以为然。生物学科,或许不只是生物,任何一门实验学科,由于实验引入的变量很多,所以很容易出问题,这就需要在每一点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常常在做实验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设计、确认整个实验的做法,在每一个变量上反复思考揣摩,而在真正的实验操作时,更要谨慎小心、注意细节,不能有一丝疏忽。我想,正是因为注意细节,我才能在纯化第一个剪接体样品时,一次成功。


作为一名曾经和你们一样有机会获得学校奖励的学姐,我觉得很光荣。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收到奖学金、拿到证书时,感觉沉甸甸的,因为它是一份荣誉、一次肯定、一种关怀和一个期待,期待我们能够用我所学,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母校争光添彩。我想现在在座手上拿着证书的学弟学妹们应该也一样能感受到这种力量,作为中大学子,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把母校的这种期待变成现实。我目前研究剪接体的相关课题,希望能从分子层面去解释人类遗传紊乱疾病。正是这样一份期待,前路漫漫,我会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无畏走下去。


最后,我想再次对台下的领导、老师、前辈们说一声谢谢,感谢母校的培养,不仅给了我良好的教育、更让我拥有了美好的性格;同时我更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一句,“百步九折萦岩峦”,培养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能力;“吹尽黄沙始到金”,养成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脾气。希望能始终让中大之精神站立,品味着苦与乐,微笑地向前,让自己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图注:万蕊雪和师弟师妹们交流学习




在荣获青年科学家奖后,谈及未来的发展,万蕊雪如是说:“我还是想一直做科研,剪接体的主要结构虽然都已经被我们捕获了,但越做发现谜团就越多,所以我现在就是单纯地想把剪接体的课题继续做下去;之后,我想成为PI用更多手段从不同侧面揭示RNA剪接的奥秘,以及探寻这个过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以万蕊雪师姐为榜样,秉承锐意进取的精神,怀揣“家国情怀”的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中大人,在人生的广袤舞台上创造灿烂的未来吧!



推荐阅读

1、美!地铁上17岁少年倒地后心跳全无,中大医科女学生挺身而出!

2、年初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1月又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这位来自深圳校区的院长,强!



--- 中大学工 ---

资料来源:中大团委、中国青年报

组稿:楚云

编辑:刘铿

初审:许嘉茵  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