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促进第二与第一课堂融合,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紧密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贯彻“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教育理念,推动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在人才培养中形成有效合力,结合学科特色,促进第一与第二课堂融合,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努力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学生科研兴趣不断提高,连续两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数量居全校第一,在高水平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部分研究成果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和取得专利。2020届本科毕业生超过76%选择保研、考研、申请留学等升学深造路径。
一、开展学业发展指导
学院坚持“规划先行,群策群力”理念,师生交流联动,充分调动资源,及时提供全方位指引,培养学生自主规划意识,提升个人升学竞争力。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各学生组织作用,共享学习资料,提供实时指导,导师、学长“云助力”不间断。
(一)世界高校节,境外深造全接触
2019年4-5月,学院指导学生会组织“CUE HUNTerS”世界高校节系列活动,包括线上系列推送、定向越野和留学分享会,不仅科普最新留学资讯,指导学生自主做好留学学业规划。
图1:世界高校节系列活动推送
(二)紧贴学子需求,学长-教师-学院国内深造指引
学院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毕业班同学去向及所遇到问题。举办考研、保研经验分享会,邀请保研及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进行经验分享。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助力职业学业发展“云指导”。针对2020届毕业生,为应对疫情新形势,组织学院黄耿志、韦春竹、石茜等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孔碧云党政专职辅导员,进一步深化职业学业发展“云指导”,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实时传递考研最新资讯,并就细致解答同学提出问题并作指导。学院调动师生,指导学生会通过“学策云”网盘分享平台及时分享优质的学习、考研资源。
二、推进主题实践教育
在学院党委指导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师资团队,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地理学为依托,社会学和人类学多学科交叉,形成一套以野外实习和社会调研为载体、实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地理科学认知综合考察实习
考察实习由重走抗战路和追寻中国地理科学先驱的足迹组成,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中山大学、中大地理系的发展史,缅怀先烈,培养家国情怀。综合实习考察系地理学第一课堂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促使学生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加深对地理学科直观的认识,为学生日后专业分流打下基础。
图2:云南考察实习中与昆明规划院交流
(二)“乡村有约”主题活动
“乡村有约”主题活动为引导学生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而组织。一是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合作,联合服务地举办“韶关康溪村展销空间设计及运营策划比赛”。该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地调研和服务,促进学生对中国乡村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解和思考,结合地理学知识技能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二是与嘉应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联合举办主题暑期调研。
三、推动科研育人
(一)搭建学术兴趣平台
为提高学生社团对第一课堂的衔接和支撑作用,推动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合,2019年4月,经学校批准成立学生学术社团——经纬学社。学社搭建本科生与研究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通过组建学术兴趣小组,开展学习交流会,组织实践活动,及时传递学院最新科研动态等方式丰富并深化学生对地理专业的认识,使学生保持对地理学科发展前沿的关注,提高学科素养。
图3:经纬学社联合中山大学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展调研活动
(二)定期举办地学论坛
为搭建青年学生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平台,学院举办“地学论坛”系列讲座。2019年“地学论坛”共计开展27场学术前沿讲座和11场学业发展讲座,内容涵盖面广,既有学术权威、国内外优秀学者的前沿理论和优秀实践案例分享,又有学长科研课题展示、留学经验分享、地理世界探索等。
图4:学院高级工程师黄德全老师“海上边界划分”专业知识讲座
图5:81级校友陈惠根分享地理人视角下的环球旅行经历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着力课程思政建设和科研育人工作,发挥青年教师力量,调动资深教师资源,进一步完善两支队伍合力育人机制,继续推进第一与第二课堂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服务学生升学深造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 中大学工 ---
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作者:邓灏钧、李思思审稿:孔碧云、张春华、岳辉
编辑:任司东
初审:郑梦婕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