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美杜莎妈妈》中获得女性成长之力

绘本后花园 源源的能量 2022-11-10

这是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女儿的故事,同时也是作为女性的成长故事。

这是一次母亲节的群内共读,用童话心理学观点共读解读绘本。

整理成文,希望更多人从中获得力量。




这是一个狂风呼啸的晚上。满月光辉是如此耀眼。

有两位夫人匆匆忙忙地在路上走着。

小个子的夫人低声嘀咕:

“你确定是今天晚上吗?”

“我确定。”胖胖的夫人回答。


“呼!总算到了。”

她们中的一位叩动门环,敲了敲门。

然后,她们同时深吸了一口气。

“进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传了出来。


两位夫人进了门,胖胖的夫人说:“美杜莎,你要好好配合我们。

“……”回答她的只是一声喘息。

小个子的夫人说:“你尤其要管好你的长头发!”

接着,一场迎接生命的伟大工程开始了。


“用力,再用力!我们马上就要成功了。”


“放下我的助手,美杜莎!”


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努力之后,孩子终于降生了。

“她很可爱。”胖胖的接生婆说。

“是的。”美杜莎嘟囔着。

她用头发卷起两位接生婆的外套。轻轻地把她们推出了门。



美杜莎的女儿叫伊丽赛。她爱着女儿,将她当做是自己贝壳里的珍珠。同时,她不让女儿跟外界接触。


伊丽赛渐渐长大,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美杜莎从最开始的拒绝到最终允许伊丽赛去上学。


放学时分,亲人们都来接孩子放学,此刻有一个声音在伊丽赛背后呼唤她。

是剪掉了头发的美杜莎。



最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

母爱如此深刻又难以割舍。

珍珠的取出也意味着贝壳的死亡,孩子就是妈妈的命。


再读这个故事,站在伊丽赛的角度,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接纳并实现与原生家庭分离的命题


再读呢?或许美杜莎和伊丽赛,正是我们作为女性的两重性。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最近迷上了童话心理学,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绘本,获得成长力量的感觉简直不要太过瘾。


三个层面,三个故事,我有茶,你要听吗?


关于母爱的放手


美杜莎是谁?

在希腊神话里,她是一个可怕的女妖。头发由无数小蛇组成、眼睛会发出可怕的光,看到的人会变成石头;腿是响尾蛇的身体。在她的洞窟里,到处是人兽的石像。

可曾经,她是雅典娜的祭司,美丽的少女。因为太美丽,被波塞冬在雅典娜的神殿里强暴了她。被雅典娜变成了丑物。

美杜莎是死亡、危险和恐惧的隐喻。


这样的一个角色,居然会跟母亲联系到一起。


想想看,初为人母之时,到现在你会不会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和危险而过度保护呢?


如果我们曾经在“原生家庭”或是其他原因受过伤害,是不是会用尽全部的力气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作为母亲,当我们孕育出这样一个可爱的个体时,是不是会想要给TA更多的呵护和爱呢?

在绘本里,美杜莎说“你是我的珍珠,我是你的贝壳”。想想珍珠孕育的过程,贝壳是多么的疼。这是一份带着疼痛和保护的爱。

身为人母,我们常说,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有了铠甲也有了软肋。

或许我们就是厉害又美丽的美杜莎呢?


头发是有意指象征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代表着生命。

用生命之力保护孩子,用生命之力来教孩子。

即使孩子跑的再远,也会有头发一直围绕着,保护着她。


当以爱为名的保护变成了束缚和压抑,这还是爱吗?


可是,孩子终究会长大,母亲总要放手。

当那一刻到来的时候,美杜莎拒绝过,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校。

此时的女儿伊丽赛却不愿意妈妈跟着自己:“不,妈妈。你还是别送我去学校了,你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害怕的。”

作为母亲,当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内心一定会酸涩不已。

难道我的付出都是错的吗?

躲在石头后面的美杜莎,明明那么厉害,却感觉爱的好卑微

好在,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伊丽赛在学校过得很顺利。一天结束,家长来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有个声音在她后面呼唤她“伊丽赛”。


妈妈减去了自己的头发,变成了孩子眼中“更好的妈妈”。

第一次读,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份关于放手的爱。

第二次呢?


关于原生家庭的分离


在我们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

转变、接纳、成长、勇气,如果让你从故事中选一种力量,你会选哪一种?


两位妈妈选择了“接纳”

一位选择了“成长”

一位选择了“转变”


刚好,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就是一个关于接纳的故事。


这一次,我们换个位置坐下来,看看作为女儿的伊丽赛是怎么想的


有妈妈陪伴成长的女儿是幸福的。

“天冷记得穿秋裤。”


“那个我已经给你打包准备好了,你直接微波炉一热就好。”


“孩子睡着了,你回来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我们的妈妈不仅照料着我们,还帮忙照顾着我们的孩子。


可是,当爱变成了束缚呢?


从提醒穿秋裤变成必须穿这件衣服,

从帮忙准备食物变成只能吃我准备的东西,

从照顾孩子变成孩子只能按照我的想法来养。

……

当爱变成了束缚和规定,这还是爱吗?

作为女儿的我们,会接受吗?


有界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如今很多文章都会提到,原生家庭之痛。

有时候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原生家庭的影响如影随形,似乎限制了我们的脚步,却又无从破解。

从小跟妈妈头发一起生活的伊丽赛,已经习惯了妈妈头发的存在。而当她看到别的孩子的生存状态会忍不住提问“别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学习的吗?”

回想我们的成长,会不会也在不停地问自己。


“别人也是这样成长的吗?”

“难道别人不是这样的吗?”


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人事物,

恰恰就是约束我们成长的桎梏。


原生家庭之力,就是这样的存在。

承认这种力量的存在,是接纳的开始。

实现与原生家庭真正的分离,是我们成为真正独立个体的人生课题。


故事里的接纳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伊丽赛说:“我是厉害又可怕的美杜莎!”

从这一刻起,她承认了妈妈的力量,也看到了妈妈的不足。

我们将自己的种种归咎于原生家庭的时候,有没有以一个平衡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家庭呢?

看到家庭的不足(可怕的美杜莎),也接纳并承认家庭的爱(厉害的美杜莎)


因为接纳才有了接下来的推进。


妈妈主动问孩子:“你想……去学校?”

这是因为接纳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可身为伊丽赛的我们真的接纳了吗?


“不,妈妈,你还是别送我去学校了。你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害怕的。


从察觉到承认到真正的接纳,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女儿的头发是什么颜色呢?

伊丽赛从出生就戴着头巾,我们并不知道。

直到她真正地接纳并获得了原生家庭的力量。


当妈妈也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时,伊丽赛也终于摘下了自己的头巾。


当母女拥抱的时候,象征着生命力量的头发也迎风飘舞。

这也就意味着,伊丽赛真正接纳了原生家庭之力,实现了自己能量的释放。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因为“妈妈”改变了,所以伊丽赛才能实现能量的实现。我的父母是不会改变的,是否意味着,我再也没办法突破了呢?


在破解原生家庭伤痛的心理自助书籍中,常常会传达这样一个信念——

重要的不是期待父母的回应,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信念和感受告诉父母,并且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告知这个动作,就是对自己情绪的认可和接纳。

我们也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头巾,以真实的力量示人。


关于新旧自我的接纳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母亲的。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女儿的。

第三个呢?

是关于我们自己。


在希腊神话里,美杜莎是非常可怕的角色。

故事的一开始,这个可怕的女人有了孩子。

分娩是需要勇气的。

不仅仅是妈妈的勇气,同时也是孩子的勇气,要努力冲出去。


在最初的时候,美杜莎觉得自己是贝壳、伊丽赛是珍珠。

贝壳忍着疼痛将珍珠孕育,珍珠的取出则意味着贝壳的死亡。

作为母亲的美杜莎和作为女儿的伊丽赛,像不像女性的旧我和新我?

旧我孕育了新我,新我的存在和壮大,在旧我看来就意味着死亡。

所以会抵触,会抗拒。


当作为新我的伊丽赛怀着憧憬看向外界的时候,旧我选择惊恐地背对着这个世界。


一直环绕着伊丽赛的这一堆小东西,就像是过去旧能量旧框架的声音。


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会忍不住想

“别人改变的时候也会这么纠结吗?”

“如果我变了别人会怎么看我?”

“别人会不会不喜欢过去的我?”

这些琐碎的小声音,是旧我的力量。


当新我壮大探索世界的时候,似乎不太愿意承认过去的自己。总觉得过去的自己怎么会这么low啊!还是不要让别人看到的好。


这样的想法,哪怕别人如何称赞伊丽赛,她都无法真正放下自己。

最舒服的状态是——自然地承认:

无论是过去的我,还是现在的我,

都是我,就是我呀!


只有当“我”决心摆脱过去的命运,迎接新的开始时,你会发现,你的身边没有别人,只有相互拥抱的自己。


故事讲完了。

你听的可还过瘾?



在这个讲述中,我还想要澄清一点。


妈妈剪头发的动力在哪里?

一开始会有小伙伴觉得是希望女儿承认她。所以才想要剪头发。


三个故事读完之后。

更多的小伙伴则觉得,是自发的想要改变了。

厉害又可怕的美杜莎自己,想要改变了。


孩子上学不让妈妈出现的时候,美杜莎是难过之中也夹杂着一些小自豪。

从送孩子去学校,到孩子放学的这个时间,美杜莎到底心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想,她不是为了孩子才要剪掉头发

而是她知道——

“我已经准备好了。

准备好放下过去的那一段命运,

迎接新的命运了。”


花妈说

在母亲节用精神分析法解读了这个故事。很过瘾,在整个带读的过程中,很多小伙伴也受到了感染。打最后那几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和手都在颤抖。


“你准备好了吗?”当我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也在不断问自己。每当我想要改变的时候,我真的准备好了吗?或许,不是改变,而是更加接近自己。


在共读的过程中,有个小伙伴说,她觉得做出改变会有点别扭。如果内心的别扭到了没有办法克服的地步,那一定表示,这件事不是真的合适。你还没有真正准备好。


别给自己设限。

放心,这一天会不期而至。


我是花妈,90后博士妈。育儿路漫漫,愿与你相伴。绘本推荐,育儿交流,请加我的私人号。邀你入群。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