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婷:如何破解公司“衰亡宿命论”?

吴婷 吴婷校长 2022-07-31


▲点击图片进入婷姐专栏


同学们好,我是吴婷。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几乎所有企业的宿命:



我们看看横坐标是经营企业的时间,纵坐标是一个公司幸存的可能性。


图上的曲线就是1950—2009年间,美国所有上市公司的“生存和死亡曲线”。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公司的结局已定:那就是幸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除了这个数据外,图还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隐秘的数据,即便是美国的上市公司,每十年也有一半会消失。



所以,一家公司能存在一百年的概率,只有不到百万分之四十五。


以上的数据和这张图,来源于《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这本书。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些信息就在我的脑子里构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衰落是一个企业的宿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破这个魔咒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今天这条视频中,我将分为公司的本质、公司的危机和公司的转机三部分,一次性为你讲解清楚,解决方案在第三点,请你耐心地看完。



首先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公司和生物非常像。

生物有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公司有收入和成本。

生物有生长和发育;公司有融资和发展。

生物有死亡;公司有破产或者被并购。

所以,我管公司叫做一个商业生命体。


这张图体现的就是一个生物体,在发育成熟之后,它的体重就会趋于稳定。

想想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不管是动物、昆虫还是人,在我们进入成熟期之后,我们的体重就很少变动了。这是因为,一个生物的生长是有极限的。有人说我年纪大了还长啊,那不叫发育,那叫发胖。

其实,一个公司也是一样的。


这张图,是美国853家上市公司最终的一个规模统计。

新型公司,由于有市场需求,它们能够快速增长、迅速崛起。

可是一旦他们度过了增长期,就会越来越依赖现有的业务模式,变得非常“稳定”。

对比这两张图,即便后者比前者杂乱很多,但你依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粗的向右上方延申的曲线。


是这种稳定并不好,因为它蕴含着公司发展的潜在危机。

我们接着再来看一张图:


这张图是1950—2009年间,美国全部28853家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和雇员人数的对数坐标图。

作者取了中位数,连成一条直线,最终得到了销售额和雇员人数成正比例的关系。

再具体一点,销售额和雇员人数的0.98次方成正比,这差不多就是k=1,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线性关系。

但这也意味着,即便一个商业模式非常好,很挣钱,但它也无法摆脱雇员数量这个成本。它无法形成额外的溢出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1+1>2,而是勉强维持着1+1=2的局面,甚至更差。

这还只是销售额和雇员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纵坐标的销售额换成纯利润呢?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净收入和雇员人数的0.79次方成正比,挣钱效率其实并不高。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公司面临的只是一个勉强维持的局面。即使它依然有利润,但如果无法跟上市场增长的步伐,一个公司还是非常脆弱的。

市场中稍微有一场具有规模的波动,或者在错误的时间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冲击,就会给收支恰好平衡的公司带来一些灾难性后果。

风浪过后,公司或许会复苏,但在严重的情况下,大多数公司就直接倒闭了。

这个过程就和动物死亡的过程相差无几。

我们看看,生命体在新陈代谢上,就保持着非常精妙的动态平衡。

随着生物的成长和发育,它内在的消耗所导致的不可修复的损伤逐渐积累,这会让生命体变得不再具有韧性。

一个生物在青年或者中年时期或许能够应对疾病和外界的侵扰。可是当它步入老年之后,一个很小的病症,都有可能导致衰亡。

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能选择坐以待毙呢?

并不是。

企业想要打破这个魔咒,我们还得回到公司的“生物性”上来。

我们看看大自然中,生物的传承发展是依靠繁衍生息,孕育生命,来传承文化和遗产的。

所以,世界上很多类似小作坊的百年老店,基本就是靠着“一代传一代”,把一门手艺保留到了现在。

也就是说,虽然一家公司在增长乏力之后,可能走向末路了,但是它依然可以通过二次创新来“脱胎换骨”。

这种二次创新,可以是“从内部革自己的命”,拥抱变化,就比如说“Facebook”改名为“Meta”,全面进军元宇宙,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期;也可以是因为做了正确的收购,从外部获得了新的增长点,就像一些资本大鳄和家族企业,始终能屹立不倒,就是这个逻辑。


就像这张图显示的一样,在衰败性奇点到来之前,就重置时钟,我们就可以再次开始整个循环、整个周期。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发展符合这条连续的曲线。

从大的意义上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数字信息科技的发展,就是促进我们持续增长和扩张的一连串的“二次创新”。

就像已经有了155 年历史的全球化巨头企业雀巢,它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风雨,今天依然很强大。

它活下来的密码是什么呢?2/3 靠并购,1/3 靠创新式增长。

总之,如果你认准了一个方向,以“all in”的心态往深做,那么你一定可以有所发展,但是也有可能伴随着不小的破产风险。


但是如果你愿意拥抱各种创新和连接,或者带着利他之心帮别人连接,那么这场无限游戏,你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至于怎么选择,一切都在于你自己。好了,点个关注,和婷姐一起聊商业。


吴婷:“双一流”新榜单公布,三大影响值得关注

2022-02-21

吴婷:《野蛮进化》,谷爱凌最爱看的一本书

2022-02-16



© THE END


转载/合作/上课请联系我的微信号:wutingmedia
(添加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事由
      
 你在看吗?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报名嘉宾派第十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