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两会时间”感受习近平的乡村牵挂

2018-03-09 新华视点 知河北


习近平的两会时间


乡愁是什么?就是你离开后还会想念。


曾经在梁家河插队七年的习近平,曾经担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领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习近平,对乡村、对广大农民饱含深厚情感,始终牵挂在心。


在习近平的“两会时间”里,乡村,也是他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乡村振兴”“逆城镇化”“脱贫攻坚”……连日来,习近平频频提到这些话题。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


7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谈到他对“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思考。

习近平说,“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与此相呼应的,是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的“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农业、重视乡村?8日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过去几十年的城镇化大潮中,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38(妇女)、61(儿童)、99(老年人)部队”,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乡村空心化开始显现。


习近平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振兴中“人”的问题。他对广东的代表说: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


在山东代表团,习近平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将来还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


“要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习近平这样表达他的期盼与梦想。


习近平最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关心最多的是脱贫攻坚。5日在内蒙古代表团,他说,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



在广东代表团,曾经的“外来妹”米雪梅代表和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互动。


21年前,米雪梅背井离乡到广东打工,先后做过女保安、车间统计、跟单员、工艺技术师、现场品质主管等,一路奋斗到今天的客服部总监岗位。如今,她在中山市买了房,还把在农村的孩子接到了身边读书。


“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习近平说,“同时,也要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归宿。”


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家庭人伦等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城镇化过程中,在农民进城的大迁徙中受到了冲击。这个冲击不可避免,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


“我们制定政策要设身处地为进城务工人员着想,把当前最需要照顾的、扶持的方面搞好。”“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讲得十分深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们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作出这样的承诺。

 

 

8日在山东代表团,和“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团队的卓长立代表交流时,习近平说,家政业像“阳光大姐”这个名字一样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同人民代表的亲切交流中,总书记表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



 


来源:新华视点

编辑:来淮、海坡、焦洁

主编:刘磊、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