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传承】我在故宫管文物

知河北 2020-09-03

年·传承

初五俗称破五

春节的诸多禁忌

过了这一天皆可打破



凡事不破不立

打破旧习俗

过年新方式

比如自故宫建成以来

有史以来第一次

咱们老百姓

也可以到“宫里”过年啦 



把文物还归到历史场景里

打破分门别类的单纯陈列

利用现代科技 

耗费人力物力去营造氛围

增强游人与文物历史的互动与体验

尽最大可能还原打造年味紫禁城



这是故宫建院以来 

动用文物最多

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故宫一共有多少件文物?

这得问一下故宫“大内总管”梁金生





说梁家跟故宫的缘分 

还得从清朝时期

即梁金生的高祖父说起 

梁家祖辈原籍河北大成 

清咸丰年间 

高祖梁德润来到宫廷 

成为如意馆里的画师 

并把这份工作代代延续 



而传到梁金生爷爷梁廷炜这里 

时间已经到了清末 

1925年 故宫博物馆成立 

梁廷炜从宫廷画师

转身成为故宫工作人员



 “九一八”事件爆发 战火肆虐 

为了保护国宝不被洗劫 

故宫组织宝物南迁西移 

那夜午门前 

趁着暗淡浑浊的月光 

梁廷炜走在其中 

带着一万三千多箱宝物 

逃离了北京 

而这一逃 便是16年 




先到上海 再转入南京 

后又兵分三路西迁入蜀 

文物到哪儿 

梁廷炜一家到哪儿 



在这奔波的路途中 

梁家的五兄妹出生了 

由爷爷梁廷炜做主 

以所到之处取名 

所以 

先是峨生 嘉生 金生 宁生 

最后是燕生 

五兄妹的名字 

正好连成了文物的迁移路线图 



神奇的是 

带着文物逃离 一路颠簸 

遇战火 匪盗 天灾人祸不断 

却没有一件遗失损坏 

人们都说 

这是“文物有灵” 

可真的只是这样吗?

若非梁家和所有工作人员

以死守护 

就没有文物完整回归北京的这天 



就在等待回京日期来临的一天 

梁廷炜突然收到命令 

要他带着一批文物

1680箱离开大陆前往台湾 

本以为这是文物迁移的一站 

未曾想 

这一去 就是天人永隔 



1972年

梁廷炜和其夫人相继在台湾离世 

而远在大陆的儿子

梁匡忠却无法得知消息 

同时期 

年少的梁金生因这层“海外关系” 

被下放到内蒙古干活儿 

直到1979年 

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北京城 



填报志愿的那天 

梁金生想也不想 

就写下“故宫” 

结果 

因为超龄(31岁) 

梁金生被分配到故宫工程队 

成了一名瓦工 



在房梁边爬上爬下

梁金生发现故宫的很多旧砖上边

刻有窑烧和监工记录

他觉得很好

便把它们留了下来

而这些砖石后来

成为研究故宫建筑史的

一个重要资料



被调到故宫文物保管部

是5年后的事了

或许是冥冥中的注定

他重新做回父亲、祖父的工作



在这里

看到祖上的几幅字画

潜滋暗长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一个信念更加坚定

完整的保存好 

一代代留下去



2004年 

故宫开始第五次文物大清点 

由梁金生主持完成 

直到2010年

一个故宫有史以来最清晰的数字

1807558件(套) 

10万多字报告 

由梁金生上交 

文物清点圆满结束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

到《国家宝藏》

从院长单霁翔到文管部梁金生 

一大班前赴后继的匠人们

每个人的故事是那么平凡 

又是那么不凡 



其实 以他们的资历 

早能获得一份薪水更优渥 

环境更舒适的工作 

但每个人都不愿意离开 

为什么?

就是为了那俩字 

——传承 

时移世易

梁家一家五代

100多年只做了一件事

——在故宫看护文物

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传承

它虽随时代变化

却记录了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 一种精神

它承载了民族之魂 亘古久远



关于传承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从年俗的传承到手艺的传承

再到一件件文物 一项项事业

……



可能有些人觉得

学一门手艺太久

磨练一门技能太难

付出太多 收入甚微

价值取向的天平

慢慢慢慢发生偏颇



殊不知

手艺难 守艺更难

千金难换是匠心手艺

无价之宝是文化传承




热门文章:

编辑:杨彩云、王来淮、吕海坡

主编:张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