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书纪事:八十不悔,若离未弃——我的学书生涯 | 李鸿召

李鸿召 四海书院USA 2020-02-01

文 / 李鸿召

编辑 / 云在




我平日关注书法,也喜爱书法。应四海书院公众号编辑的邀请写写学书体会,虽然心得谈不上,但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自己与书法的缘分和点滴感受。



01

从颜体到篆书的浅尝


我六岁入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写字描红,约八岁时找到了家里一本颜鲁公的字帖开始临摹大字。我父亲几乎是做了一辈子会计, 是镇上有名的“老会计”,他不仅精通算帐,还写得一手好字,深受称羡 。我临摹的颜真卿字帖可能就是我父亲习字时留下来的。记得当时看到颜鲁公的字,饱满端庄,又气魄浩然,所以我马上就喜欢颜字。


在我十二岁左右,过年时从旧诗文中摘些成语句子写成条幅对联,自己到街上摆了个摊出售。因为是个小孩子在卖字,价格又低,居然颇受欢迎,卖出不少,给了我很大的习字动力和鼓舞。


解放初,我给建设工程部部长刘裕民同志做秘书,白天开会做记录,晚上整理成文件。 文件报告要求誊写清楚,每天写很多的字。当时主要是用钢笔,逐渐形成了自己硬笔书法的风格。但这期间毛笔字写的很少,所以毛笔书法并没有什么进步。


前两年,我入住北京汇晨老年人公寓,当时看到别的老者习写篆书,古色古香,呈现着渊源的中国文字艺术,我也就爱上了篆书。即刻买了几本字帖认真地临写,自觉颇有收获。去年,我的老首长张哲民同志百岁华诞,为他祝寿,我书写了“福寿双韾,德高望众”一幅篆字,送予他,也算是我学习篆书的一次实践。


作者在博物馆欣赏书画



02      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浸润 


十六岁那年,我考入县小学教员训练班。一次休息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游戏打闹时,我拿了一本罗曼罗兰的《冰岛渔夫》站在一根大柱子前聚精会神地阅读。这时一个青年学员走到我的身边,问我看什么书,什么地方人,多大年纪。我当时是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平时不爱打闹,一有空就看书。这就引起了这个青年的注意,他名叫吕邦翰,是一个地下共产党人。他和我认识后,经常和我来往,给我讲当时国民党的黑暗腐败,共产党的进步情况,使我豁然开朗,认识到国民党的无能和中国的光明前途就是共产党指引的道路。


我本来就喜欢文艺作品,认识吕邦翰后,他给我介绍了更多的文艺作品。如鲁迅的《呐喊》、《二心集》,高尔基的《海燕》、《我的大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并鼓励我学写日记。从那以后我每天写日记。一方面记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另一方面也每日练字。写字也就成了每日的必修课,日积月累,收益甚多, 给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作者参观当地书法展


我曾于同济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写工程字,学习的是用仿宋体。而建筑学对美术要求颇高,我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到上海美术馆去看一次画展,平时也努力学习素描,水彩画等。遗憾的是,我一直没下苦功打好扎实基础,所以直到现在对绘画仅只是爱好,喜欢观摩,缺少实践。然而体会美术与书法在艺术上的息息相通,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03法理念和文化的传承


当年学写字时,老师要求身体坐正,姿势端庄,右手紧握拳,手心要空,握笔要紧。写字前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写字。古人写字要沐浴更衣,正襟危坐。中国书法是门艺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和艺术的内涵。我觉得习字时首先要有敬畏心、专注精神,认真对待,不得马马虎虎,草率从事。中国的说法“字如其人“,虽不完全贴切,但确有几分道理。字写得歪歪斜斜,丢三落四,这个人的生活也可能随心所欲、不负责任。


作者在芝加哥笔会期间挥毫书写,女儿李戎侍立一旁


书法文化需要代代传承。我已届耄耋之年,所幸女儿李戎也酷爱书法。女儿现定居美国,她学习书法我很高兴,也会经常向她提起必须保持习字时专注倾心的体态精神。女儿业余时间除了学习书法还参与了北美四海书院的组织工作。四海书院在北美发扬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很有意义。我今年访美探亲时,正赶上四海书院芝加哥夏季笔会,有幸结识了书法家李跃林先生和当地的许多书友。 笔会时我也助兴试笔写了“惠风和畅“四个篆字,受到书友们的鼓励和支持。


作者参加芝加哥夏季笔会合影



04      结语


如今,我虽然已过八十八岁, 学习篆书刚刚起步,但在老年公寓的书法班,还是想进一步学习。和一些志趣相同,并热爱书法的朋友们在一起,我会更加努力,痛下苦功,使我的书法更上一层楼,有新的进步。


时不我待,学海无涯,谨以此与书法同好们共勉!







作者简介

1931年出生。中国建筑总公司离休干部、高级工程师。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秘书。

曾参与航天部多项工程设计项目、其中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优秀设计奖。

曾担任中国建筑总公司的驻外机构之工程部经理。

现居北京汇晨老年公寓。







图片均由李鸿召先生提供

转载请注明:

(来源微信公号:四海书院USA)


艺术 · 欣赏 · 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