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新书速递 | 王中江著《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

老子研究院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书名:《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

作者:王中江

丛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1月第1版

页数:312

ISBN:978-7-300-25434-0

 

 

作者简介

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孟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会长、张岱年研究会会长。著有《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一个新的全能式世界观》《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道”与“万物”的三重关系

——老子世界观的构造  1

一、道的创造力和事物的起源:“道生之”  2

二、道的弱作用力和事物的自主性:“德畜之”和“道法自然”  10  

三、事物的“化作”与“无名之朴”:“反者道之动”  17

 

第二章 失常与回归

——老子的“反”探究  28

一、“反”和“复”与事物的“返回”和“复归”  30

二、为什么要返回:“欲作”和“妄作”  39

三、何处是归程:“无名之朴”和返本归根  48

 

第三章 老子的学说与《金人铭》和黄帝记忆  54

一、《金人铭》、黄帝之言与老子  55

二、从“谦卑”和“柔弱”方面来看  72

三、从“俭朴”和“节制”方面来看  85

四、从“变化”、“累积”和“结果”方面来看  94

 

第四章 “一”的思想的展开及其形态  101

一、从数字到本根:“一”和老子的创发  103

二、创生和万物的根据:《太一生水》的“太一”和《凡物流形》的“一”  111

三、“执一”、“一众”和“一法”:《管子》和《黄帝四经》中的“一”  121

四、共同和统一的世界:《庄子》的“齐一论”  131

 

第五章 终极根源概念及其谱系

——上博简《恒先》的“恒”探微  141

一、《恒先》的“恒”与“极”  143

二、作为终极根源的《恒先》的“恒”  151

三、《恒先》的“恒”与早期道家本根论的谱系  155

四、《恒先》的“恒”与古代早期中国思想中的“恒”  161

 

第六章 从文本篇章到义理脉络

——《太一生水》的构成和概念层次再证  168

一、从文本的构成说起:不同章节抑或不同篇目  169

二、概念层次和义理脉络:从“太一”“道”到“天地”“万物”  181

 

第七章 早期道家“统治术”的转变

——从老子的“道政”到黄老学的“法治”  191

一、从“道”和“道生之”到“道法”和“道生法”  192

二、从“无为”到“法治”  202

三、从“反智用道”到“弃智用法”  208

四、从“无名”到“形名”  212

五、从“自然”到“人情”  221

六、从“小国寡民”到“至世”  226

 

第八章秩序、制度与贤能

——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  230

一、道家眼中的良好秩序和生活:从老子到黄老  234

二、道家“反智”的类型与黄老学的“反智”  241

三、法治对贤能: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50

四、法治对贤能:普遍、活力与有限、无能  259

五、法治之公正与贤能之偏私  270

六、余论:期望、历史和比较  278

 

附录:北大藏汉简《老子》的某些特征  285

一、文本新尺度与思想上的异同  288

二、文本结构与《老子》的演变  297

三、书体和避讳与简本抄写年代  304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