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在线课程② | 李丰楙教授主讲《道教图像与信仰文化》

本号整理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编者按

课程信息来源网址入下:

ashcc.litphil.sinica.edu.tw/field_4.php

部分内容有所节略,请以原网址的信息为准。


《道教图像与信仰文化》

The Culture of Daoism Images

主讲:李丰楙教授


 

课程介绍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所谓的「儒、释、道三教」,相较于儒、释二教,道教虽然深入民间,但学术界的关注则远远不足。其远因既受西方啓蒙思想影响,近因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批判,唯其信仰与民众生活则是事实,虽不一定如鲁迅所说「中国文化的根柢」,亦表明渗透甚深,而民众生活中更有诸多形象富含道教文化精神。本课程乃以图像作为切入点,包括道教艺术、田野照片等,借由具体图像进入「仙道世界」。从众多的课题中选取13、4个主题,分别围绕着图像介绍道教文化,由此体会道教作为民族宗教,从教义到实践俱有,其如何形成汉人社会的神道经验:生命礼俗、节庆庙会,乃至修炼养生等。印证三教各有所长,融合三教始能「复合」汉人文化的全图像。本课程将带领入门者正确认识道教艺术及相关照片的价值及意义,探索图像背后所隐含的神道文化,理解图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解读图像中的象征符号,由此深入理解汉人社会与宗教(神道)的关系:诸如宇宙观、鬼神观及生命观,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体。

 

 

授课教师

李丰楙,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现为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荣誉奖座教授及中国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研究专长为道教文学、道教文化,曾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1994年、1997年)。从文学批评转向道教文学后,又逐渐集中于道教仪式,约历时三十余年。近年留心于华人宗教在全球的传播。目前以广泛的华人信仰和道教图像为主要研究项目,不断持续让华人信仰与学术对话,探索华人族群中的文化思维及其信仰背后的义理结构。

 

 

课程影片

课程介绍 ashcc.litphil.sinica.edu.tw/video.php?cat=156&vid=264

第一讲 ashcc.litphil.sinica.edu.tw/video.php?cat=156&vid=269

第二讲 ashcc.litphil.sinica.edu.tw/video.php?cat=156&vid=270

 

 

课程概述

传统所谓「三教」,相较于儒、释二教,道教虽然深入民间,唯学术界的关注则远远不足。其远因既受西方啓蒙思想影响,近因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批判,唯其信仰与民众生活则是事实,虽不一定如鲁迅所说「中国文化的根柢」,亦表明渗透甚深,而民众生活中更有诸多形象富含道教文化精神。本课程乃以图像作为切入点,包括道教艺术、田野照片等,借由具体图像而深入仙道世界。故从众多的课题中选取12 个主题,分别围绕着图像介绍道教文化,由此体会道教作为民族宗教,从教义到实践俱有,如何形成汉人社会的神道经验:生命礼俗、节庆庙会,乃至修炼养生等。印证三教各有所长,融合三教始能复合汉人文化的全图像。

 

 

课程目标

1. 正确认识道教艺术及相关照片的价值及意义,探索图像背后所隐含的神道文化,理解图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2. 解读图像中的象征符号,由此深入理解汉人社会与宗教(神道)的关系:诸如宇宙观、鬼神观及生命观,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体。

3. 在建立人道、政道,强调的主体性,也可换过角度,从神道、一个超越性视角观察人的世界,有助于理解多元化宇宙观,而非局限于人类采取的有限视角。

 

 

课程进度表


说明:主题+阅读资料

 


1. 「常与非常」的山海世界:观察世界的两个视角

李丰楙,《神化与变异:一个「常与非常」的文化思维》,北京:中华书局,2010,页77-127、180-209。

李丰楙审订,〈破译之迷〉,《山海经图鉴》,台北:大块文化,2017,页8-17。

 


2. 诸神世界:从道教创世纪到坛场的空间象征

李丰楙,〈道教坛场与科仪空间〉,《2006 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昶景出版,2006,页583-610。

 


3. 土地神煞:从解土到谢土的青龙与白虎

李丰楙、谢聪辉,《台湾斋醮》,台北:传艺中心筹备处,2001,页36-39、46-64。

李丰楙,〈祭煞与安镇:道教谢土安龙的复合仪式〉, 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A Berlin Symposium,页47-70。

 


4. 五方安镇:五营、五岳及五方真文的「中央与四方」

李丰楙,〈从哪咤太子到中坛元帅:「中央-四方」思维下的护境象征〉,《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 卷2 期,页35-57。

李丰楙,〈「中央-四方」空间模型:五营信仰的营卫与境域观〉,《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15 期,页33-70。

 


5. 升登昆仑:从汉画像到道教的西王母与东王公

李丰楙,〈崑仑、登天与巫俗传统─楚辞巫系文学论之二〉,《第二届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先秦两汉诗学》,页54-102。

李丰楙,〈多面王母、王公与昆仑、东华圣境:以六朝上清经派为主的方位神话考察〉,李丰楙、刘苑如主编,《空间、地域与文化─中国文化空间的书写与阐释》,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页42-132。

 


6. 化解瘟疫之忧:从代天行疫到代天巡狩

李丰楙,〈行瘟与送瘟─道教与民众瘟疫观的交流和分歧〉,汉学研究中心编,《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页373-422。

 


7. 解除凶死之惧:注连、解注及牵[车藏]

李丰楙,〈注连与解除:道教拔度仪中的非常性死亡观〉,黎志添主编:《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地方道教变迁》,香港:三联书店,2013,页157-181。

李丰楙,〈凶死与解除:三个台湾地方祭典的死亡关怀〉,黎志添主编,《华人学术处境中的宗教研究:本土方法的探索》,香港:三联书局,2012,页91-133。

 


8. 通过关卡:过关度限与出鸟母间

李丰楙,《庆典礼俗》,台北县:空中大学,2010,页42-56、80-93。

 


9. 寃结之解:从涂炭斋到扮犯示众的游行

李丰楙,〈解结与扮犯:道教与民俗交融的宗教疗愈〉,周惠民主编《中国民族观的抟成》,台北:政大出版社,2013 ,页57-79。

 


10. 入冥游历:面对死亡的解悟与教化

张家豪,〈从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论《西游记》中的「太宗入冥」故事之运用〉,

《敦煌学》第31 辑,页47-63。

许蔚,〈《西游记》研究二题〉,《华人宗教研究》第6 期,页87-135。

 


11. 身体游观:存想、内观与冥想的气功与入静

李丰楙,〈游观与内景——二至四世纪江南道教的内向超越〉,刘苑如主编,《游观─作为身体技艺的中古文学与宗教》,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9,页222-256。

李丰楙,〈丹火薪传:陈撄宁与李玉阶的现代化之道〉,萧进铭主编,《台湾丹道的传承发展与科学研究》,台北:博扬,2013,页9-45。

 


12. 故纵与鬼律:《西游记》中的土地召唤

李丰楙,〈故纵之嫌:《西游记》的召唤土地与鬼律叙述〉,《人文中国学报》第23 期,页码待查。

 

 

参考书目

1. 李丰楙,《神化与变异:一个「常与非常」的文化思维》,北京:中华书局,2010。

2. 李丰楙审订,〈破译之迷〉,《山海经图鉴》,台北:大块文化,2017。

3. 李丰楙、谢聪辉,《台湾斋醮》,台北:传艺中心筹备处,2001。

4. 李丰楙、刘苑如主编,《空间、地域与文化─中国文化空间的书写与阐释》,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

5. 李丰楙,《庆典礼俗》,台北县:空中大学,2010。

6. 刘苑如主编,《游观—作为身体技艺的中古文学与宗教》,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9。

7. 郑灿山主编,《道法海涵:李丰楙教授暨师门道教文物收藏展》,台北:新文丰,2013。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