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技① | 詹石窗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
出版信息
书名:《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
丛书: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
作者:詹石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
页数:329
ISBN:7-03-012595-9
内容简介
《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将中国道教文化、古代科技以及传统养生术结合起来考察,中心概念是文化养生。所谓文化养生是以文化为基本内涵的一种养生技术体系,它体现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向技术的转化。在传统养生学中,道教的贡献尤其突出,因为道教的基本宗旨是要延年益寿,为了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并进而实现“羽化登仙”的理想,道门中人努力探讨生命的奥秘,思考养生主体与养生客体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适于科技史工作者、哲学工作者、宗教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目录
总序
出版说明
绪论 1
第一节 道教的文化性 1
第二节 道教文化的多重特质 3
第三节 道教科技命题的提出 7
第四节 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的密切关系 11
上编 道教科技与伦理养生
第一章 科技哲学视野中的道教 19
第一节 道体论与信息论 20
第二节 道化论与系统论 22
第三节 修道论与控制论 25
第二章 道教科技哲学与现代化 29
第一节 道教科技哲学命题的提出 29
第二节 由认识方法论看道教科技哲学的内容与特征 32
第三节 道教科技哲学的现代意义 37
第三章 道教术数与科技哲学 42
第一节 “术数”的由来及其意义 42
第二节 道教对古代术数的吸收与发展 44
第三节 道教术数的科技成分探索 45
第四节 从道教术数到科技哲学 46
第四章 玄武信仰与古代科技思想 48
第一节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玄武”的符号学解读 48
第二节 代码链条的展开:从古代天文学到生命科学 51
第三节 玄武符号体系的内在能量:生命律动的搏击 57
第四节 玄武符号体系的深层隐意:生命律动与科技思想的交错 62
第五章 玄武与传统丹道思想 72
第一节 从武当诗歌意象看玄武与丹道之关系 72
第二节 从故事法术看玄武所凝聚的丹道信息 76
第三节 从师承渊源看玄武所表征的丹道逸趣 83
第六章 儒道德治精神与圣功法门 87
第一节 德治的精神指向 87
第二节 德治的圣功法门 92
第三节 德治圣功的思想扩展 96
第七章 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健康 99
第一节 道教生命伦理的建立 99
第二节 道教生命伦理的现实内容 102
第三节 道教生命伦理的思想特点与表现方式 105第四节 道教生命伦理在现代社会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109
第五节 道教生命伦理对调节现代社会结构与生存环境的作用 112
第八章 三教合流与朱嘉的身心健康思想 118
第一节 朱熹关注身心健康的原因 118
第二节 朱熹关于身心健康的主要思想 121
第三节 朱熹身心健康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其现代意义 130
第九章 净明道的身心健康思想 133
第一节 净明道身心健康思想形成的原因 133
第二节 净明道身心健康境界与忠孝修持法门 136第三节 净明道身心健康思想中的道、术统一 139 第四节 净明道身心健康思想与符咒治病、卫生禁忌 143
第五节 净明道身心健康思想的价值分析 145
第十章 三一教的艮背术与身心健康 148
第一节 去儒从道,隐心摄气 149
第二节 艮背正心,三门归夏 152
第三节 盟天养性,玄镜高悬 157
下编 道教修炼与符号养生
第一章 长生之道的符号隐喻 167
第一节 黄帝骑龙升天:“长生”观念的一种隐喻原型 168
第二节 扁鹊禁方与长生隐喻的变形 170
第三节 彭祖故事与“内丹”之前身 175
第二章 明堂思想与道教符号养生 180
第一节 明堂问题的解读思路 180
第二节 从明堂祭典看政治与神道之联姻 183
第三节 从明堂建筑看易学象数之化用 188
第四节 从明堂机制看天人对应的符号养生精神 195
第五节 医家明堂论与道教的明堂符号养生法 200
第三章 《参同契》的“纳甲法”与符号养生 209
第一节 “纳甲法”的由来与基本结构 210
第二节 京房与魏伯阳应用“纳甲法”的不同目的 212
第三节 “纳甲法”是一种符号养生系统 214
第四节 《参同契》应用“纳甲法”的思想特点 220
第四章 心法与《易》学的关系及其符号养生价值 223
第一节 依《易》理炼本心 223
第二节 以心法解《易》道 228
第五章 陈抟《无极图》的符号养生内涵 235
第一节 陈抟无极图的由来 235
第二节 陈抟无极图与“龙睡功夫” 238
第三节 陈抟无极图:丹道养生的符号图式 239
第六章 张伯端《悟真篇》的易学象数符号意蕴 245
第一节 张伯端生平及其性命双修思想 245
第二节 张伯端《悟真篇》的易学象数旨趣 246
第三节 张伯端《悟真篇》“翻卦象”的符号养生意义 248
第四节 张伯端《悟真篇》“三五”论与“火候盈虚” 250
第七章 全真道的内丹养生说与易学关系略论 254
第一节 全真道内丹养生学说与易学相关的原因分析 254
第二节 全真道内丹养生学说与易学相关的内容探讨 257
第三节 全真道内丹养生学说与易学相关的哲理发掘 263
第八章 白玉蟾及其传人的符号养生理念 268
第一节 白玉蟾与金丹派南宗之形成 268
第二节 白玉蟾的符号养生思想 271
第三节 白玉檐主要传人的符号养生体验 281
第九章 虚白子“规中”丹诀的符号养生旨趣 291
第一节 象外叠象:规中原旨成方圆 291
第二节 天根月窟:规中统贯旧翻新 294
第三节 斗柄逆旋:规中法象指玄牝 298
第四节 两弦合精:规中隐处药苗芬 302
第五节 长剑倚空:规中明时日月行 308
第十章 “我命在我”:道教养生的符号指归 313
第一节 道教养生的主体意义 313
第二节 阴阳大化与“执天之行” 316
第三节 以德养生与身国共治 319
第四节 “德化和气”与生态整体维护 322
参考文献 326
后记 328
作者简介
詹石窗,1954年生,中国厦门市人。1982年获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福建省老子研究会会长。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国学馆道家分馆文字总纂”、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副会长、世界道家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厦门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詹石窗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中国道教、宗教学理论和中国哲学,尤以道教与易经关系、道教文学研究见长。先后主持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首席专家)、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首席专家)等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学史》《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道教文化十五讲》《中国道教思想史》(副主编)等三十余部,组织编纂《国学新知文库》等多套大型学术系列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朱熹与〈周易〉先天学关系考论》等学术论文两百五十余篇。论著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十五项,其中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五项,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项。有两部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一部著作入选国家规划办“中华学术著作外译”项目。专著《道教与女性》《道教文化十五讲》先后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得到了学术界高度赞赏。
詹石窗教授曾作为第一学术带头人,先后负责申请厦门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四川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均获得圆满成功。近二十年来,詹石窗教授已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十余人、博士研究生四十余人,以及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数十人。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长
按
关
注
欢迎关注川大老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