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黃永鋒:《莊子彙校考訂》序

黃永鋒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9-20


書訊

《莊子彙校考訂》(上、下)


作者:蔣門馬


出版社:巴蜀書社


版次:2019年8月第1版


黃永鋒:《莊子彙校考訂》序

 

《莊子》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之一。司馬遷爲莊子作傳,說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魏晉時,《莊子》與《老子》《周易》竝列爲“三玄”之一。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莊子爲“南華眞人”,《莊子》一書被尊爲《南華眞經》。唐陸德明“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而撰《經典釋文》,共收錄十四部經典,除《易》《詩》《書》《禮》《春秋》《孝經》《論語》《爾雅》之外,就是《老子》和《莊子》。聞一多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陸德明在《經典釋文序錄》中說:“莊生宏才命世,辭趣華深,正言若反,故莫能暢其弘致,後人增足,漸失其眞。”《莊子》一書流傳至今約有兩千三百年的歷史,篇章由《漢書藝文志》記載的“五十二篇”縮減至三十三篇,字數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的“十餘萬言”減少至六萬五千餘言,文字於傳鈔刻印過程中更是難免譌脫衍倒等錯誤。現今流傳的《莊子》文本,基本上是以王孝魚整理的郭慶藩輯《莊子集釋》爲標準,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個版本有很多錯誤,讀罷蔣先生撰寫的《王孝魚整理本莊子集釋缺陷舉隅》,心都涼了半截。東漢經學大家蔡邕以爲“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因此上書給漢靈帝,請求“正定六經文字”,於是就有了舉世聞名的“漢熹平石經”。石經衹有定本,沒有校勘記,後人不能窺見古代版本異文之一斑,不能不留有遺憾。蔣門馬先生的《莊子彙校考訂》,集現今能見幾乎所有漢唐宋古鈔本古刻本,經過極其精細的校勘考訂,而後校定《莊子》文本,這就是石經的遺風;書中有近二千條校勘記,這是石經所不具有的優點;考訂所引用的資料,更爲我們深入理解《莊子》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莊子彙校考訂》,爲閱讀研究《莊子》的人士,提供了一部文本校訂精審、校勘客觀詳盡的《莊子》,爲以後的《莊子》研究打下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古籍的整理校勘,是閱讀古書的第一步。版本目錄學家葉德輝在《藏書十約》中說:“書不校勘,不如不讀。”話雖如此,但這項基礎工作,非常枯燥乏味,費時耗力,需要極大的細心和耐心,涉及的知識面太廣,需要查閱的資料太多,難免漏校誤校、文字譌誤、句讀錯誤,旣對小學有極高的要求,而整理《老子莊子》,又需要對道家文化有精深的研究,否則亦難以勝任。在整理校勘本書之前,蔣先生就已在民間師傅指導下研習傳統道家文化十餘年,而且小學工夫非常精深,曾整理許愼《說文解字》電子檢索版無償共享於網絡,點校明代陸西星撰《南華眞經副墨》一書,由中華書局於二○一○年出版。中華書局的朱立峰先生在《“道教典籍選刊”成長記|精品之路》一文中說:“《南華眞經副墨》這部書稿的整理者是浙江的蔣門馬先生。人如其名,蔣先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是浙江大學外語系畢業,在寧波電視大學教英語。但他醉心於道教文化,且造詣頗深,曾在其他出版社出版過古籍整理著作。他還主持了一個名叫‘白雲深處人家’的網站,旨在爲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大量的道教文獻,在海內外道教學界極富盛名。經過審稿,我們發現,蔣先生不僅精通道教文獻,而且嫻於音韻訓詁,書稿質量達到了我們的要求。蔣先生按照我們的要求,對體例等問題做了修改打磨,實現了與我們的合作。再往後,我們有了第二次合作,他幫我們整理清代黃元吉的《道德經註釋》。”(《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16年第2期總第540期)

 

綜觀《莊子彙校考訂》一書,有以下五個顯著優點:


一、版本全面可靠:全面蒐集現今能見到的幾乎全部漢唐宋各種竹簡本、古鈔本、古刻本,南宋以下的版本皆未收錄,並查考這些版本來源,保證版本的確實可信。這一點是建立在現代出土文獻和圖書資源全球便利共享的基礎上,是前人所不可能具備的優越條件。

 

二、校勘客觀詳盡:以文本譌誤最少的南宋精刻本爲底本,用了整整七年時間,對《莊子》全書逐字進行反覆細緻的校勘,客觀記錄與其餘各種版本的不同文字,而且是反覆校對,絲毫不敢輕忽,確保無漏校、無誤校。校勘常規雖有“凡底本不誤而他本誤者不出校記”之例,然以校勘者一人的判斷,取代天下人的判斷,誠恐疏漏難免且過於專斷,有違探究《莊子》原文眞相的初衷,因此本書校勘記不厭其煩,務必提供最詳盡的異文,供讀者審覈。

 

三、考訂客觀簡明:參考各種資料,對異文進行研究考訂,都是客觀地引述相關資料,爲每一條異文做好辯護律師,以能說明問題爲目的,這爲讀者的判斷審擇提供了客觀依據;偶附簡單按語,以表校勘者的個人臆見,不作主觀論述。

 

四、文本校訂精審:不是根據整理者個人的主觀理解認爲原文應當怎樣,而是嚴格尊重版本用字,是客觀地去探究原文本來究竟怎樣,尤其是最早的鈔本或刻本到底作何字,或根據內文及注疏文字所透露的相關信息,來確定何者爲正字,去其所本無,還其所固有;如果有疑,就存疑不改:這就保證了校訂後的《莊子》文本精確可信。

 

五、全書分上下冊:上冊爲《莊子》原文,以大字號排印,方便各類人士閱讀;對底本文字的更改,以頁下注形式出校勘記;下冊爲校勘考訂,極便與上冊對照研讀。

 

蔣先生說:“老子一生衹留下五千多字,《莊子》亦不過六萬五千字,孔子則整理六經,述而不作。能把這些傳統文化經典整理好,不至於以譌傳譌,就不至於愧對古人。若能精研他們的絕學,學以致用,那更是莫大的受益。這不就是我們研讀古書的目的嗎?”蔣先生就是懷著一顆對得起古人絕學的心,去整理這些傳統文化經典。讀完本書的《整理札記》和《陳景元南華眞經闕誤疑謬辯正》,很多以前百思不解的疑難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而王引之、俞樾、劉文典、王叔岷等大家聚訟紛紜的問題亦迎刃而解。蔣先生的文本校勘考訂,讓我們反思:當賴以傳達思想內容的文字都有嚴重錯誤的時候,我們怎麼可能避免不歪曲誤解作者的原意呢?“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啊!

 

《逍遙遊》中“摶扶搖而上”之“摶”字,章炳麟先生說:“字當從‘搏’,崔說得之。《考工記注》:搏之言拍也。作‘摶’者形誤,風不可摶。”蔣錫昌、馬敘倫、王叔岷諸先生皆附和其說,王叔岷先生還說宋刻趙諫議本亦作“搏”字。

1

2

3

4

本書校勘記證明,眾宋刻本皆作“1”,卽“摶”字,趙諫議本字形作“2”,考訂文字引唐顏元孫《干祿字書》:“34上通下正。”卽謂這兩個字形爲同一字,前者爲通行寫法,後者爲正字,證明趙諫議本作“摶”不作“搏”。又引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十二:“摶霄,上奪巒反,《考聲》云:附也,《莊子》云: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也。”《廣雅釋詁三》:“摶,著也。”蔣先生加案語說:“‘摶’作‘搏’,音形義俱非。‘摶’義爲附著,‘摶扶搖’卽爲‘培風背’,爲乘風。若作‘搏’,據崔說訓爲‘拊翼徘徊而上也’,則與風何干?”蔣先生的校勘、考訂、案語,都非常簡明扼要,但把關鍵字的音形義解釋得一清二楚,直接解決了眾所紛紜的問題。

 

我們在閱讀古代刻本時發現,“己已巳”三字幾乎總是混淆不清,很多點校者不是爲此逐一添加校勘記,就是在《凡例》中特別作了校勘說明。然而蔣先生的考訂材料顯示:“已經”之“已”與“辰巳午”之“巳”本是同一字,寫作“巳”,“己”字又寫作“已”,因此刻本中的“巳”,可以根據上下文確定爲“巳”字或“已”字,而無論是“己”或“已”可一律確定爲“己”字,根本用不著糾結。本書中凡有此類在今人看來混亂不堪的字,都有校勘考訂,閱讀這些考訂材料,就足以大長見識,爲自己今後閱讀古書打下堅實的基礎。

 

《莊子彙校考訂》一書,不但適合所有的《莊》學愛好者和研究者,尤其適合《莊子》的初學者閱讀,因爲初學者最宜從正確的文本入手。閱讀傳統文化經典,無論是剛入門,還是深入研究,第一選擇當是不含注解的白文本。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何必強求自己完全讀懂呢?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又何必藉助前人的注解呢?管仲說:“能勿求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一旦豁然貫通,不亦樂乎!

 

黃永鋒 歲次丁酉中秋節



作者簡介


黃永鋒,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高級研究學者。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