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蒙曼讲解丨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国学雨滴 2021-11-17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西陆:指秋天。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也用来比喻人正当盛年。


       骆宾王大家都知道,是初唐四杰之一。神童出身,七岁就写下那首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入选了小学一年级课本,一举成为所有中国孩子的童年回忆,知名度不亚于李白的《静夜思》。事实上,骆宾王也是“初唐四杰”中留下诗作最多的人。但是,这首咏蝉诗很不一般,它是一首在狱中写就的诗。有道是“文章憎命达”,诗人大多天真,又喜欢说话,有时候说多了,不免触犯各种忌讳,常常被贬官,或者干脆当不了官。但是,不得志归不得志,一般还不至于达到身陷囹圄的程度。骆宾王何以至此呢?

       说起来这和武则天息息相关。当时虽然还是唐高宗时代,但武则天已经晋升天后,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武则天一路上位,不知打破了多少规矩,突破了多少底线。而这些规矩和底线,恰恰是骆宾王作为一个士人内心坚守的东西。骆宾王当时的身份是侍御史,算是监察官员。监察谁呢?他居然监察到武则天头上去了,不断上书武则天,奉劝她就此止步。这当然会触怒武则天。于是就有人见风使舵,诬陷他贪污。监察官员自己贪赃枉法当然是重罪,所以,骆宾王被抓起来,关在大理寺的监狱里,等候命运的裁决。一旦到了这个地步,确实就是对人心志的极大考验。达观如苏东坡,在狱中不是也会写下“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样颓丧的诗吗?那么,骆宾王这首诗会怎么写呢?

        先看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所谓西陆,就是秋天。《隋书·天文志》讲:“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根据这个原则,春天可以叫东陆,夏天叫南陆,秋天叫西陆,冬天叫北陆。所谓“西陆蝉声唱”,其实就是秋日蝉鸣的意思。那南冠又是怎么回事呢?现在一般的唐诗选本也罢,乃至中学课本也罢,讲到南冠,都直接解释成囚徒。所谓“南冠客思深”,就是我这个囚犯思绪万千。这个解释没错,但是,南冠的含义,可远比囚徒要深。为什么呢?

      “南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里。讲的是楚国人钟仪的事情。春秋时期,楚国官员钟仪因为打仗失利,被俘虏到了晋国。他思念故国,当了两年俘虏,都一直不改楚国人的穿着打扮。有一天,晋景公看见了他,很好奇,就问:“南冠而絷者,谁也?”(那个戴着南方帽子的俘虏是谁呀?)别人告诉他,是楚国人钟仪。晋景公询问钟仪的家世背景,钟仪回答说,是乐官。晋景公又问,你会奏乐吗?钟仪说,这是我父亲的职业,我怎么可能不会呢?晋景公于是让他奏乐。结果,钟仪奏出来的,都是充满楚国风味的音乐。再问他怎么评价楚国国君,他的回答也非常得体。晋国君臣都说,这个楚国人是个君子。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忘本、不忘旧,符合仁、信、忠、敏的四种美德。所以不仅把他放了回去,还让他担任了晋楚两国和谈的使者。明白这个典故我们就能知道,南冠也罢,楚囚也罢,确实是囚徒,但又不是一般的囚徒,而是有节操的囚徒。所以,骆宾王这一句“南冠客思深”,不仅仅是拿南冠来对西陆,还是在表明自己的德行操守。这也就给全诗奠定了一个基调,这不是认罪诗,而是一个被诬下狱之人的内心独白,这是从情绪的角度说。那如果从写法的角度说呢?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讲:“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人心有所感,才要发之于诗,而心有所感,又往往因为外物触发。在监狱之中听到秋蝉哀鸣,足以引起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所以起首一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其实是古诗中起兴的手法,以蝉对人,以蝉引人。那接下来呢?

         看颔联:“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还是以蝉对人。什么是玄鬓影?玄鬓本来是一种发式。蝉不是通体黑色,又有一对薄薄的黑翅吗?古代妇女就模仿蝉的样子梳成发髻,称为蝉鬓,又叫玄鬓。玄鬓本来就是对蝉的模仿,那反过来说,玄鬓也就可以代指蝉。以玄鬓对白头,其实是说,秋蝉乌黑,但自己备受摧残,华发渐生,两两相对,不禁内心伤感。但这只是最直白的那层意思。背后还有什么意思呢?要知道,诗人先是听到秋蝉吟唱,进而看到蝉影,然后才引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所以,这个“玄鬓影”背后,还有秋蝉的歌声。诗人是说,当年,自己也曾经意气风发,像蝉那样高唱不休,可是现在呢?两鬓斑白、一事无成也就罢了,居然还进了监狱,少年才子监狱老,这是何等讽刺、何等可悲呀!这是第二层意思。那还有没有别的意思?还有。要知道,白头吟不仅是白头之人的吟唱,它还是乐府曲调。相传汉代卓文君慧眼识英雄,嫁给贫贱之中的司马相如,谁知司马相如富贵后,用情不专,要抛弃卓文君。卓文君愤而创作《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诗人在这里用“白头吟”是什么意思呢?要知道,古代有用男女关系代指君臣关系的传统,诗人是说,就像司马相如辜负卓文君的爱情一样,朝廷也辜负了我对国家的一片赤诚啊。自己精忠报国,反倒身陷囹圄,不也让诗人觉得悲愤不堪吗?“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么复杂的意思,这么深沉的感慨,就隐藏在这寥寥十个字里,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唐诗的蕴藉之美吗?

        首联和颔联都是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引人,蝉人对写。那颈联呢?颈联单写蝉了:“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秋凉露重,蝉要想飞也飞不起来了;秋风萧瑟,蝉鸣夹杂在风声里,也不再响亮。这只是在写蝉吗?当然不是,这是在用比的手法写自己。所谓露重风多,其实是说政治环境险恶;所谓飞难进,响易沉,其实是说自己仕途不得意,言论被压制,直至人身也失去自由。这秋日悲鸣的蝉,正如末路呼号的诗人,人就是蝉,蝉就是人,蝉和人融为一体,这就是咏物诗的精妙之处。

      那怎么结尾呢?看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其实既是比,又是直抒胸臆。为什么说它是比呢?因为“无人信高洁”首先仍然是在讲蝉。蝉远离世俗,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清心寡欲。可是,谁信它真的如此呢?同样,诗人也立身修行,清白无玷,可是,世事污浊,黑白颠倒,他居然会被诬陷贪赃入狱。他的高洁,又有谁信呢?这是以蝉比人。那为什么又说是直抒胸臆呢?因为“谁为表予心”。蝉的高洁,有诗人替它表白;诗人的高洁,又有谁能代为表白呢?这就好比《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葬花吟》中,人和花是一体的,《在狱咏蝉》中,人和蝉也是一体的。可是,虽然人蝉一体,诗人毕竟不是蝉,不能真的在蝉那里找到慰藉。所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一联,除了有清白被诬的冤屈不平,更有世无知音的寂寞孤独。这冤屈和寂寞用一个问句问出,问得直白,问得悲愤。在这一问里,诗人已经脱去了前三联的“蝉身”,直接以诗人的名义发问:“谁为表予心?”这不仅仅是骆宾王的问题,更是千古忠诚不表,负罪含冤之人的共同心声:“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它和杜甫《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样,不再是诗人自身的问题,而是具有了一种广大的代表性,因此也就具有了长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唐朝有三首著名的咏蝉诗,一首出自虞世南,一首出自骆宾王,还有一首出自李商隐。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虞世南的咏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按照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的说法,那是“清华人语”,写得高贵潇洒。而这首“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则是“牢骚人语”,是感时伤世,悲郁难平。不知“谁为表予心”的骆宾王一直在寻找知音,最后找到没有?从历史上看,似乎是找到了,就在写这首诗六年之后,他参加了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称帝的“扬州起兵”,还为徐敬业写了著名的《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让武则天本人都为之折服。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他也没有找到知音。因为徐敬业个人野心太大,他不光是反对武则天当皇帝,更是想自己当皇帝。换句话说,他的动机不纯,他并不高洁。

       无论如何,就是这次起兵葬送了骆宾王,让他从此不知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我们常常讲,唐朝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许多诗人,但是,同样是这个伟大的时代,也吞没了不少优秀的诗人。这就是历史的复杂之处吧。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国学雨滴

免费收听更多国学经典

往期回顾

蒙曼:57杨炯《从军行》

蒙曼:58刘禹锡《乌衣巷》

蒙曼:59高骈《山亭夏日》

蒙曼:60杜牧《泊秦淮》

蒙曼:6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蒙曼:62杜牧《赤壁》

蒙曼:63刘禹锡《蜀先主庙》

蒙曼:64杜甫《蜀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