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精选|第14期《诗经·小雅·鹿鸣》

国学雨滴 2021-03-01

( 点击下方音频 即可收听 )


第十四期

《诗经·小雅·鹿鸣》



朋友你好,我是卫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梅花鹿呢?即便没有见过,也一定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见过很多与鹿相关的事物。比如说要给长辈祝寿,寿星的坐骑就是一头梅花鹿;比如说形容一个女孩春心萌动,会说她心中有如小鹿乱撞……总之,鹿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动物,它们温顺、优雅,明亮的眼睛中藏着祥和。


鹿是诗经中的常客,在很多篇目中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因为后世曹操的化用,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鹿鸣》,在诸多与鹿相关的诗篇中,显得格外经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á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áo)。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视:同“示”。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鹿鸣》是《诗经?小雅》的开篇诗歌,为《诗经》“四始”之一。司马迁在编写《史记?孔子世家》时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也就是说,如果风诗首篇《关雎》,是男女相悦之情的开端,那么雅诗首篇《鹿鸣》,就是礼乐和睦之情的开篇。这样一来,《鹿鸣》在诗经中的地位,以及它的诗歌主旨就非常清楚了。


《鹿鸣》在文辞上并不复杂,它以清亮的鹿鸣兴发,描绘了一幅琴瑟歌咏,宾主之间互敬互融的和乐宴饮场景。想要把握住这首诗的精髓,关键是要了解“礼”、“燕”、“鹿”三字背后的内涵。


《鹿鸣》中,宾主双方的身份历来有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君臣相欢的宫廷场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轻松和谐的民间宴会。但无论是宫廷雅宴,还是民间盛会,宴会都只是一种形式,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并不是诗歌想要表达的主题。实际上,诗歌的主题在第一章就已经很明显了。伴随着宴饮,我们看到了诗、歌、乐、舞各种元素,其实在先秦时代,诗歌乐舞本就一体,礼贯穿于其中,潜移默化。席间的音乐不仅可以助兴,同时也是礼仪的一部分,乐曲的形式、演奏的乐器,在礼仪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有人“承筐是将”,将礼物放在竹筐中恭敬的承上。如果在乡间,呈上礼物的是主人自己,而在宫廷之中,则为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宰夫代劳,《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说的就是这样的场景。在宴会中向宾客发放礼物,这在现代的宴会中也并不少见。


接着,主人愉快的高歌“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是非常礼貌谦虚的说辞,大概是在表达“承蒙诸位宾客的厚爱,希望各位不吝赐教,教导我大道”。如果宴会的主人是某位国君,那么这番礼貌的话,实际上传达了国君的两重意愿,一重是求贤纳谏,希望大家为国家举荐贤才提供好的方策,另一方面也是在劝诫在场的官员,希望大家清正爱民,不要辜负国君对大家的信任和坦诚。整首诗三章内容中,宾客之间的来往和乐自然,又不乏尺度,人们恭敬守礼,彼此相得益彰。


诗中的燕,便是宴会。朱熹《诗集传》中说:“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平日里朝廷礼节森严,以恭敬为常态,而如果日常的相处只有恭敬严肃,那么在人情上又未免有些压抑。所以国君宴饮,是为了君臣同乐,以达到张弛有度,上下和谐的目的,这样国家才更容易长治久安。今天,上下级之间、合作者之间、亲戚族人之间、乃至国宾交往之间,依然会沿用宴礼来交流情谊。所以这种宴会,本质是为了友善相交,既明确宾主之分,又亲近向好之情,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只是宴会的表象。


诗歌以鹿鸣兴发,这是借由鹿来表达情感的手法,鹿在中国古代的形象寓意美好,以不与人争、天然和顺的鹿为起兴,这是传达着主人礼贤来宾、与人为善的意思。正如《击鼓》首章的“击鼓其镗”陪衬出征战杀伐之意,而《鹿鸣》开篇的“鹿鸣呦呦”鸣唱出友好善交之情。


另外,鹿也是纳贤、纳吉的代表。当“呦呦鹿鸣”开宴的时候,只有嘉宾如云,才得基业如厦;雄鹿头上生角,头角如柴,柴是“才”和“财”的谐音,昭示着宾客们的德才兼备;况且根据鹿的字面谐音,鹿鸣的颂唱,也是在祝祷禄祚福祉的兴盛。


除了吉庆,鹿还有权位的寓意。”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鹿比作天下江山。因此,《鹿鸣》一诗也可能隐含着一种掌控天下的意义。


《鹿鸣》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曹操在东汉末年吟诵了一首《短歌行》,比《诗经》吟唱的年代晚了数百年,他的文辞表达更为豪迈直白。他直言期望“天下归心”,从而愿以“呦呦鹿鸣”之诚心善意来广纳“我有嘉宾”,但是他的思想渊源、表达来源,都是继承自《鹿鸣》,巧妙地表达出对成就王业而众星拱月的渴望,同时也不忘礼纳贤才而雅意温存。


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过“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道教兴盛的唐代,鹿这种动物,也是和神仙、修道等联系紧密的。《西游记》中那个要吃小孩子心肝的比丘国国丈,本来是南极仙翁的坐骑白鹿,而这个南极仙翁,其实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寿星老。


而自唐以后,鹿鸣宴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习俗。由于和科举考试有着紧密的联系,鹿鸣宴也成为了士子们心目中最神往的宴会。鹿鸣宴一般在发榜之后举行,地方官员联合士绅们举办宴会,邀请金榜题名的士子们赴宴,以彰显文教美德,宴会要演奏《鹿鸣》乐,共同吟唱《鹿鸣》诗歌,这种活动一直从唐朝延续到明清。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会。

 



本期配乐剪辑自罗启瑞《幽静沁人心》、王鹤《枫叶(箫与古筝)》、王俊雄《浮云天关》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诗经

特别推荐

1:精品《诗词格律与写作》合集

2:听书《活着》合集

3:听书《我们仨》合集

4:听书《狼图腾》合集

5:听书《老人与海》合集

6:听书《傲慢与偏见》合集

7:听书《追风筝的人》合集

8:听书《中国经典小说》合集

9:听书《世界上下五千年》合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国学雨滴

免费收听更多国学经典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