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背古诗】089.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国学雨滴 2021-03-01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长相思


纳兰性德 (清)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跋山涉水,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想来此时此刻的家乡应该不会有这漫天的风雪声吧。


从古到今,少数民族诗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有很多至今还在广为流传。像我们之前学过的《敕勒歌》,可以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少数民族诗歌。今天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也是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是满族正黄旗出身,被称为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字,容若,所以人们也称他为纳兰容若。他可是当时京城有名的公子哥。母亲是皇室宗亲爱新觉罗氏。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期的重臣。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就连骑马射箭也很擅长,所以深受康熙的赏识。康熙把他留在身边。御前侍卫,多次随着康熙出巡打仗。这首长相思就是他跟着康熙去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的时候写的,描写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跟着皇帝出游多有意思呀,妈妈那纳兰性德为什么还要想家呀?

纳兰性德从小成长在京城。出巡到了关外,看到冰雪未消的场景,感觉特别的陌生荒凉。作为词人的敏感就被触发起来了,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首流传至今的好词。

这首词的名字叫《长相思·山一程》是什么意思呀?

这个就涉及到词这种文体的特点。

像《沁园春》《长相思》还有常见的《浣溪沙》《如梦令》这些呢都是词牌名,同一个词牌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词。像《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有的词人没有给词起题目,为了方便区分,我们就把首句也放在题目里。比如这首《长相思·山一程》。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山一程水一程”这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旅程的艰难、遥远、漫长,出巡的大部队翻山越岭,一程又一程越走离家乡越远。

他们走这么远。是要去哪儿啊?

下一句啊,就告诉我们答案了。

“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就是山海关。那“畔”呢?就是那边的意思。指的是山海关的另一边,就是关外。

清康熙21年2月15日也就是1682年,康熙啊,因为云南平定了叛乱,出关告祭祖陵,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的随从一起出行。那时词人很年轻,才27岁。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都城中家的思念。


同学们,如果你离开家很多天是不是会想家呀?那想家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儿呢?

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呗!

你说的倒是很形象。

那诗人会怎么来描写这种对家的思念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夜深千帐灯”。“帐”指的是军营的帐篷,“千帐”就是突出军营之多呀。

“聒碎乡心梦不成”。“聒”是什么意思呀?

“聒”呀,指的是吵闹声、风雪落在帐篷上的声音。

作者说吵闹的风雪声把我思乡的梦都打碎了。

纳兰性德看起来特别发愁啊?

是啊,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愁肠百转的旅人因为思乡而辗转难眠。词人并没有直接说故乡多美多好,而是用一句“故园无此声”就写出了反差。舒适的故园没有扰人心绪的风雪声,这是多么的温暖安静啊。这就是文学家眼中的乡愁,在愁之外还写出了美。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就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好了同学们,理解了这首诗,下面我们再一起把这首诗复习一遍吧。


长相思


纳兰性德 (清)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今天我们学习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会发现这首词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一程、一更重复了两次,是不是感觉强调程度,增加韵律感的效果呢?这就是古诗里常用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比如辛弃疾的名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个欲说还休,强调了心酸无奈,想说而不能说。

妈妈,你之前给我念过朱自清的《春》,里面有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不是也是反复的用法?

是的,你说的对。


我简单再来举个例子,比如: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这就是反复,也能起到一种强调的效果。你也可以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看看咱们谁用的最好。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儿童背古诗

特别推荐

1:精品《诗词格律与写作》合集

2:听书《活着》合集

3:听书《我们仨》合集

4:听书《狼图腾》合集

5:听书《老人与海》合集

6:听书《傲慢与偏见》合集

7:听书《追风筝的人》合集

8:听书《中国经典小说》合集

9:听书《世界上下五千年》合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国学雨滴

免费收听更多国学经典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