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运会来了:成都走向世界,梦想照进现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WEEKLY Author 李子建


图 | 东安湖体育公园/温泉 摄


近期,凤凰周刊推出《大运成都:拥抱世界 成就梦想》封面故事专题,深度报道成都大运会,凸显成都谋赛营城、兴业惠民。以下为相关专题报道《大运会来了:成都走向世界,梦想照进现实》原文。


一天忙碌的工作后,27岁的刘兴拿出手机,指纹解锁,屏幕上显示成都·体育生活地图。这份地图呈现49个大运会场馆以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门球等8大项目运动场馆。人们可以就近寻找自己喜欢的项目,选择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运动场馆,提前电话预订。


刘兴喜欢打羽毛球,查看体育生活地图场馆信息后,他预订了双流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羽毛球馆的运动时间。他告诉记者,羽毛球运动吸引许多年轻人,如果不预约,到了现场很可能没有位置,“预约可以直观了解是否有位置,避免空跑一趟,特别方便。”


图 | 双流体育中心体育馆


双流体育中心体育馆,也是成都大运会的羽毛球比赛场馆。大运会之后,该场馆通过产业融合拓展“体育+”模式发展空间,将成为一个集体育赛事、体育运动、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构建体育健康消费新场景。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表示,成都大运会作为世界综合性运动会,将会留下社会、文化、体育三方面遗产。大运会对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投入,基础设施的投入未来会留给城市,“虽然是为大运会的投入,但是最后会留给这个城市,对未来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开闭幕式则会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奥林匹克精神主要体现在和平、团结、友谊上,大运会在此方面应该体现得更突出一些。此外,为筹备大运会建了一些场馆。大运会的场馆也会考虑到未来作为体育遗产传承给后辈。


于再清表示,成都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成为赛事名城,通过成功举办一次世界大型综合运动会可以实现这个目标,“通过改造体育场馆和提升环境也能助力实现‘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目标。我期待成都大运会成功圆满举行!”



大运遗产:

成都“创造”留给未来的礼物



刘兴来到双流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羽毛球馆时,已经有很多人在打球了。这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拥有达到国际水准的运动设施,刘兴说:“以前会在电视上看到高水平运动员的羽毛球比赛,也曾想什么时候也有机会去这样的场馆打球锻炼。如今在家门口,也能够实现这个愿望了。”


按照通常服务付费的逻辑,大运会场馆建设,承担的是国际顶级赛事,实现的是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那么普通居民来打球,是否会价格贵一些?其实,当你来到场馆时,会发现完全想错了。


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双流体育中心健身馆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天的下午、晚上,包括节假日期间,收费价格低廉。成都大运会双流赛区田径场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体育场馆不仅能承担更高标准的赛事,更能激发大家的运动热情。通过多种形式灵活的运动空间,实现民众健身举步可就,对城市面貌也是一次巨大提升。”


图 | 双流体育中心体育馆/据运动成都


尽兴挥舞球拍的刘兴并不知道,在成都,49个大运会场馆,都和双流体育中心的体育场馆一样,这些场馆与新业态、场景相结合,让更多的成都市民享受到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这一点在大运会开始之前便早有规划了。


规划始自大运会遗产规划管理办公室。该机构专门负责成都大运会遗产,这也是自大运会创办以来,第一届提前全面规划管理运动会遗产的大运会。在筹办工作初始,即提出“办赛、营城、兴业、惠民”,专门设置了相关组织架构,并牵头制定了完整详尽的成都大运会遗产工作规划。


大运会遗产规划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筹办工作的一切出发点,是去研究“办赛”和“营城”的内在关系,与“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内在关系,举办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能给成都,给广大市民留下些什么。这就是“大运遗产”理念的起源。


大运会遗产不是过去留给成都的,而是从现在去“创造”并留给未来的。在此思路下,2020年9月,确定了一批重点遗产项目,并于2021年12月完成《成都大运会遗产报告2019-2021》。


“全面规划管理大运会赛事遗产”,正是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设想是“打造大运创办以来第一个全面规划管理大运遗产的先行典范,树立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办赛的特色品牌,实现大运会与承办城市在更高层次上的良性互动、双赢发展”。


筹办初期,一切才刚刚起步,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在申报时提出的遗产承诺应该怎样兑现。据悉,成都在申办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时,就将赛事遗产工作与申办同步研究考虑,在提交的申办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成都将通过举办夏季大运会,为主办城市、大学体育、学术界等各方面创造更加丰厚、更为优秀、更可持续和更有影响的大运遗产。


借鉴世界各国的大运会经验,是打开思路的良法。在此过程中,成都既看到伦敦的“战略眼光”、悉尼的“全面思维”和日本的“软遗产关注”的优势,也观察到里约的“昙花一现”和雅典的“勉为其难”的困境。


借鉴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遗产规划管理经验,结合成都大运会申办和筹办实践,做好赛事遗产的顶层设计,加强赛事遗产规划管理,确保遗产能“留得下来、传得下去、用得更好”,对整个赛事筹办至关重要。


未来在向成都招手。上述负责人介绍,成都将通过全面规划管理成都大运会赛事遗产,科学规划管理成都大运会筹办成果,为城市创造更加丰厚、更为优秀、更可持续和更有影响的重要遗产,打造大运创办以来第一个全面规划管理遗产的先行典范。


成都大运会将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的丰厚遗产,为城市长远发展留下宝贵财富,实现大运会与承办城市在更高层次上的良性互动、双赢发展,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中外优秀文化交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现实中的大运会场馆,呈现的是未来已来的景象。在成都生活了53年的谢志高向记者回忆,他小时候,总是会和小伙伴一起去成都锦江区的猛追湾游泳场玩耍。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夏天是从猛追湾的游泳场开始的,一湾水,便可带给他快乐的童年时光。


图 | 猛追湾游泳场,成都最早的游泳“胜地”,几代成都人的“盛夏乐园”。


时光在变迁,在许多成都人看来,现在的猛追湾游泳场完全脱胎换骨大变样。猛追湾游泳场作为成都大运会场馆改造提升项目之一,按照大运会训练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规划设计,将原有的室外深水池改造成为一个室内游泳馆和一个室内水球馆。


2020年开工改造,如今已经完工。在大运会之后,猛追湾游泳场不仅可以为各级运动队的水上项目训练提供更好的条件,还将为成都市民的健身休闲提供场所。两片25米×50米的泳池,可以满足成都人游泳健身的需求。谢志高说:“我现在坚持每天来游一次,能够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场馆游泳,这是成都人的骄傲。”


据了解,如猛追湾游泳场等经改造的大运会体育场馆,在大运会赛事场馆中有36个。这些改造场馆充分依托高校、区县原有体育场馆进行改造提升,场馆原本具有全民健身的功能,经提升改造后,提高了场馆的标准和服务能力,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城市赛事举办和全民健身需求。


大运会新建场馆的设计以经济型为主,13个新建场馆在选址上也充分考虑了区域周边的需求,以保障赛后可将场馆运营做优、做活。围绕赛后场馆体育功能,明确商业运营模式,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既保持场馆持久运营,又全面服务大众、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


为保障大运会各场馆在赛后得到充分利用,成都大运会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遗产传承利用保护工作。强化重点遗产管理,制定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运动员村、东西城市轴线、城市智慧中心等重点遗产可持续利用方案,明确其产权主体和责任单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支持多业态融合发展、多功能场景运用。


图 | 凤凰山体育公园/据凤凰山体育公园


前述负责人表示,强化场馆可持续利用,坚持“一馆一策”“一馆一案”要求,“督促制定可持续利用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鼓励管理运营创新,强化场馆开放和场馆惠民,确保场馆长期、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锦城记忆:

传承价值见证城市发展



在成都市金牛区花圃北路9号,繁华地段有一个犹如飞碟样的建筑,极具未来风格的钻石切割棱面体,在城市繁华地段彰显着独具一格的后现代风。


对于初至此地的人而言,或者以为这是一栋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待走进其间,却发现这里是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大运会比赛期间,城北体育馆将举行武术等比赛项目,也将成为首金诞生地。


图 | 改造后的城北体育馆/安森 摄


成都人熟悉这座城北体育馆,李禾的家就在体育馆附近,上下班时,总是会路过。他告诉记者,城北体育馆是四川省第一座综合性体育馆,诞生于1965年,以前是育苗养花的基地,后来增添了一些体育设施,成为体育公园。后经多次沿革,建设了能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1993年正式更名为成都市城北体育馆。


对于成都人而言,这里有着太多的记忆。曾经举办过费翔的演唱会,红遍大江南北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在体育馆唱响。中国女排的比赛,观看比赛的人们一直排队到绳溪河大桥上,场内座无虚席,为中国女排姑娘们加油的声音响彻全场。2019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成都市第十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城北体育馆成为唯一入围的体育场馆。


成都获得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后,城北体育馆被确定为大运会武术项目比赛的主场馆。在原有基础上,成都市政府决定对体育馆改建工程提档升级,按照国际A级标准对场馆进行改建,具备可以承接绝大部分室内体育项目的能力,并增加了地下停车场、户外篮球场、足球场以及训练馆中央空调等建设内容。


改造后的城北体育馆,也让周围的环境发生巨变。李禾向记者介绍,体育馆附近的居民小区,街道环境大变样,“在自己家门口有国际标准体育馆,平时也可以去锻炼,生活幸福感确实增强了。”


图 | 改造后的城北体育馆


在李禾看来,成都城北体育馆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成为城市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个体回忆,“大运会期间,城北体育馆承载体育赛事,迎接各国运动员。大运会后,更是重塑一座城市的形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李禾的感受,在成都市民中普遍存在。多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运会场馆对生活的影响,不仅是在办赛期间,更多是在赛后,仍然能够对城市发挥影响。


从目前来看,如城北体育馆一样,一批具有传承价值的大运遗产初步呈现。比如,具有国际水准的大运会体育场馆全面建成,大运村与成都大学融合发展的建设成效基本显现。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门户功能明显优化,公园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和服务品质有效提升。


国际赛事组织方式持续创新。此外,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管理水平整体升级,城市文明和人文素养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大运会遗产规划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大运会遗产,是在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创造,并可持续利用的物质财富和人文成果。大致可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


图 | 3月30曰下午,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艾瑞克·森超率国际大体联大家庭成员,来到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参观考察,对博物馆建设和展陈给予高度评价。


有形遗产主要是新建和改造场馆、大运村、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公园、绿道和最美阳台等城市宜居环境,以及遗产博物馆、标识纪念物等城市档案和记忆,还包括城市交通、通信、餐饮、酒店、旅游等产业和新消费场景、特许商品和文化创意等业态,也被称为“硬遗产”。


无形遗产则是指给国家和城市带来的国际形象、社会发展、文明风尚、教育影响、赛事规制、体育精神、专业知识,以及城市美誉度、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价值,也被称为“软遗产”。


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尹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成都大运会的软、硬两方面遗产,比如通过大运会促进城市基建等方面的投资,增加体育场馆等,进而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两者结合,助推成都城市发展。


借鉴一些曾举办大运会的城市发展经验,可以明显看到大运会对城市的推动作用。尹响向记者分析,尤其是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创新的转变。比如深圳大运村,远离市中心,大运村的修建,带动了深圳与东莞连接区域的快速发展,现在成为深圳的科技园,很多科技企业在此发展。而运动员公寓,也成为人才公寓。


尹响认为,也可以借鉴深圳的成功经验,在成都大运村周边区域,依托大运村建成的场馆,围绕物流交通、新能源汽车、工业智能化等科技创新产业布局。成都大运村运动员公寓及配套设施,也可以成为未来的大学生公寓和学校的人才公寓,而大运村内及周边的配套设施可成为周边社区配套的一部分,进一步解决招引的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图 | 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米克 摄


大运村在成都大学区域,可以借鉴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惠普等高科技企业的成功经验,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尹响表示,尤其是成都大学与东安湖片区,距离较近,可以和天府新区、高新区共同形成两条科技走廊,对成都的均衡发展有带动作用。


此外,成都东安湖体育馆在龙泉区块,位于成都东面的核心区,传统制造业发达。也可以借大运会东风,引进一些国际国内高科技、文创、体育等产业,比如下一步可以引进大型赛事运营企业,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赛会组织落地,推动全民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成为成都新的重要发展片区,对城市区域协调发展有推动作用。”



大运会遗产范例: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29岁的刘丹丹是河南安阳人,7年前来到成都工作,现就职于某文化创意公司。刘丹丹的居住地,距离东安湖体育公园仅有十五分钟路程。每天下班后,她总是会来到东安湖跑步锻炼,“这里太好了,空气优良,环境优美,跑几圈下来,心情好极了,能够切身感觉,生活在成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图 | 东安湖体育公园/据东安湖体育公园


环湖绿道,黄花正盛,一湖碧水,倒映着一场三馆,湖中景色恰与龙泉山相伴,正是山峦近水,如烟似黛。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相伴相佐间,便是大运会核心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该体育场是本届大运会开幕式的主场馆,将隆重举行精彩难忘的大运会开幕式并点燃大运会圣火。而大运会高水平竞技赛场和市民休闲运动场所,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实现了巧妙融合。


据了解,东安湖主体育场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事运行及赛后运营诸多方面。比如东安湖主体育场的座位数是4万座,这一个数字,是分析了包括伦敦奥运会、俄罗斯世界杯、北京奥运会在内的多项国际赛事,发现大型体育场馆租赁的费用高昂,但是满座的情况却较少,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也提升运营难度,多番研讨调研之后,东安湖主体育场最终确定为4万座席。


大运会后东安湖体育场的运营,在设计之初便在规划。据悉,相关企业将围绕体育场所在地东安湖体育公园,对周边进行城市综合开发,将其打造成为集赛事、旅游观光、小型展览、全民健身及文化演艺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为周边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经济动能。


和东安湖体育场一样,大运会众多比赛场馆均提前进行了规划。大运会遗产规划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会科学规划管理成都大运会筹办成果,创造更加丰厚、更为优秀、更可持续和更有影响的大运遗产,打造世界大运史上第一个全面规划管理的大运会遗产范例。


对已经确定的首批遗产化项目,坚持“一馆一策”“一馆一案”原则,严格按照遗产化规划、遗产化建设和遗产化管理的要求加以推进,确保遗产项目长期、高效、可持续利用。


某种程度上而言,体育赛事遗产开发与利用工作,将为城市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对于解决大型体育场馆后期利用问题,场馆规划是赛后运营关键。


图 | 2021年6月26日,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面向社会发布了大运品牌惠民、大运环境惠民、大运场馆惠民、大运文化惠民、大运服务惠民五大惠民计划。


大型体育场馆后期利用问题,是所有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遗产规划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比如世界上一些奥运会举办城市,在奥运结束后,媒体对场馆再利用现状做了回访,发现曾承担多项赛事、一度喧嚣的奥林匹克公园像一座“鬼城”,或是像电影里被最大灾难光顾后空荡荡的城市。场馆设施在体育赛事后就被废弃,馆内随处可见钉子、松动的石块和零部件,体育场面临着无人管理的局面。


成都大运会共设置赛事场馆49个,其中新建场馆13个、改造场馆36个,提前考虑的规划可以很好地避免大型体育场馆后期利用问题。新建场馆遵循城市场馆布局规律,立足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充分考虑赛时场馆运营和平时场馆可持续利用需求。


同时,在场馆区域充分展示巴蜀文化、成都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广大市民大众审美取向。而高规格新建场馆和相关体育设施的投入使用,使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市民运动休闲环境得到质的提升。


改造场馆则遵循“合理利用、节约集成、功能完备”原则,在保留原有建筑框架、立面形象和历史印记的前提下,按照竞赛项目新竞技规则进行改造,增加泳道、跑道和必要功能用房,实施翻新、扩声、灯光更换等体育工艺改造,实现体育场馆功能的整体提升,以满足竞技比赛项目新竞技规则和老旧场馆功能拓展的需要。


图 | 四川省体育馆/米克 摄


比如四川省体育馆、猛追湾游泳场等一批承载着市民情怀的老旧体育场馆的升级改造和焕发新生,不仅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也为今后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更多空间和选择。


尹响作为成都本地人,对于大运会诸多场馆规划,带给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便利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成都近年来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越来越高,从大运会体育片区,到社区微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满足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与成都打造世界生活名城、幸福生活的理念相一致,增强成都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 | 2022年5月28日,成都,正在举行的一场皮划艇比赛。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全球顶级赛事的溢出效应和地标性场馆的聚气作用,是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化城市功能格局的引爆点,“在服务于国家城市集群的整体发展中,体育生活化的路径有着更大的创新价值。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归根结底就是要持续满足百姓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而借助大运会,正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城市形态正在重塑、建构。而市民乐享运动生活的新场景,正在这个大时代中与城市的发展理念和谐相融。


据了解,在激发成都这座城市的运动基因、新活力方面,成都大运会将全面推动大运场馆开放使用,激发市民参与热情,让市民充分感受体育场馆设施带来的便利,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为成都留下“安全办赛、绿色低碳、文化交流、科技赋能、国际表达、宣传引导”六个方面,以及“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的大运遗产。


其中,在绿色低碳方面,成都大运会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打造碳中和先锋赛会,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


在文化交流方面,以组织开闭幕式活动为牵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展示天府文化,展示世界青年大学生风采。


在国际表达方面,注重遵守国际规则,遵循国际惯例,倡导协商、尊重和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推进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刘丹丹因工作的原因,会与一些国外的朋友接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六年前国外的朋友提起成都,经常是川菜、大熊猫,来成都主要是为观光旅游,成都成为大运会举办城市后,国外的朋友提起成都,更多的是询问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


“大运会确实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到成都,国外的朋友看到的是新时代发展中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他们会更渴望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成都的城市发展中。我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刘丹丹说。



· 推荐阅读 ·


大运成都:拥抱世界,成就梦想

古都正青春 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活力

成都大运会,为梦想全力冲刺

🤩探营:大运会里藏着哪些“绿色”黑科技?

青春大Party,成都奔向世界

跻身“世界赛事名城”,成都按下“加速键”



·END·



来源:凤凰WEEKLY

编辑 | 张   浩

校对 | 李燕霞

审核 | 冯兰钦


动动手指

把成都大运会“设为星标”


 FIND OUT MORE 


🤭在大运会的_____里面挖呀挖呀挖


大运人物志|身处地下15米的“大运管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