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LOFT 24小时:创意城市里的N种生活方式
15年的时间,可以怎么丈量?
如果用来丈量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则是从正式启幕,到此刻整整走过的年岁。
当然,也可以是212期T街创意市集、20季80多场“一人一世界”讲座、9届国际爵士音乐节、7届公共艺术展、7届创意节、6届明天音乐节、4届独立动画双年展……等等数不清的计量方式。
或者是,5475天,5475种不同的24小时。这些24小时里,可能有你的短暂出现,或者也有他、她、TA们的长期停留。也正是因为着这些关于“人”的确定与不确定性,每一份属于创意园的24小时,才如此可爱,如万花筒般,时刻蹿出不同的排列组合。
而如下的这24小时,也只不过是在创意园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无数天中的一天,质朴而真诚,典型,却绝不再重复。愿它足矣,带领着你我,走入属于创意园的15年长卷,庆幸我们都未曾缺席。
🕘
⌛09:00 - 10:30
📍深圳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
上班的仪式感
要走过这座大楼梯才算
刘智敏在OCT-LOFT上班,已经有15年了。
可以这么说,创意园存在了多久,刘智敏便在这里工作了多久,每个工作日从侨城东地铁站步行至F1栋高文安设计公司的距离,现在数来,大概已能绕地球好多圈。
可这并不是每日最频繁的路线。最常走过的,还是办公室里一楼前厅通往二楼空间的那座硕大的楼梯。三面环绕的设计取材于古罗马剧场,既可用作交通主线,又可用作聚会平台;火车枕木的踏板,大多都已有百余年历史;平台上四处可见高文安先生从世界各处搜罗回来的古董家具与艺术品,正如刘智敏所说,“它们是我们看向世界的一个眼睛。”
9点上班,这位高文安设计公司的资深设计师,会走进前厅,然后走上这座大楼梯。唯有从楼梯走过,她才感觉一天工作正式开启。然后到达二楼,再向里走一些,是自己堆满图纸的办公桌。
上午的时间段,她或是埋头在办公桌前,或是召集组员商讨手中的项目。会议、商务等等的需求,她往来于大楼梯的两端,每次穿梭都仿佛一种仪式感:这座楼梯见证了她形形色色的项目汇报,见证了她的高光时刻,也见证过她的忙碌。同时,也见证了高文安设计公司在创意园的发展与蓬勃——刘智敏还记得多年前的一场年会,同事们把楼梯平台坐满了,公司创始人、“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高文安先生穿着一件红色上衣站在众人之中,所有人共同鼓起掌来,“那个画面还是很震撼,这么多年记忆还是很深。”
受访设计师刘智敏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2006年,深圳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移师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是开园以来首批进驻的设计公司之一,多年来一直扎根于此。刘智敏还记得15年前创意园的景象:人少,仍是一片旧工业园区的样貌。而如今,氛围变得热闹起来,人群的结构层次也愈发多样化,建筑却大多维持着当初朴实而简洁的气息,包容着在这里的各色企业和商户,包容着这里的各项活动。
她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共生”——人们因着不同的原因聚集在同一个地点,彼此成为彼此的风景,在时间的横轴上发生交集,然后又共同,组成了创意园历史上的每一个瞬间。
🕥
⌛10:30 - 12:00
📍从E5办公室走向C2展厅的路上
这里的每个角落
都有关于连结的记忆
阳光正好,宁宁走下楼,与艺术家和展陈设计师一同,前往北区的C2展厅。
虽然还是上午,楼下星巴克户外的卡座上,早已坐满了客人。刚在东部市场买完菜的老人,推着小车穿过咖啡香,闲话家常。OCAT当代艺术馆的外墙旁,游人陆续拍照,相机里既有着巨幅展览海报,也有着这个原是旧家具厂的展馆的斑驳砖墙。
F1栋通道,My Floral的花丛下,系着红色围巾的大白安静注视着行人,思考着狗生。My Noodle传来阵阵香气,预示着热闹的午市时光。
穿过车流不息的香山东街,便来到创意园北区主干道,这是T街创意市集的主要举办地。她想起那些充斥着游人和交谈声的、属于T街创意市集的周六日,明黄色的帐篷下人来人往,一个个精致的文创好物映着阳光发出别样的光彩,A3+墙上的壁画旁是往来拍照的人们,远处A4、A5栋之间的斜坡成了孩子们的滑梯。
再向左转,穿过文昌街,来到C2广场。思绪一晃回到2018年OCT-LOFT公共艺术展,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志愿者,正是在这个地方,艺术家尹秀珍进行了《种植2018》作品的展出,以汽车尾气管为材料,将上百根形态各异的管道倒插在水泥墩上,又在管道里种植起绿植,整个布置成为一个错落有致的大型公共花园。宁宁协助了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装置的搭建,开幕式结束后,工人们在广场的阶梯上歇息,面朝着不同方向,坐成一排。
她仍然记得那个画面:“他们可能不明白公共艺术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但其实,他们也有参与到这个活动里来。”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感受到了创意园里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无数种联系,无论是在有意还是无意间。拿出手机,她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广场旁歇息的工人们 图源:受访者提供
如今,加入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园区运营团队的一员也已一年有余,宁宁既负责线上新媒体的运营,也参与到创意园主办各项活动的全过程。前不久刚忙完OCT-LOFT 15周年主题论坛,疫情的突然反复,使得原本的线下活动只能转为线上直播,遗憾之余,也要马上转变心态和工作方式,加强线上宣传工作。而活动当天现场,她也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各个直播平台,以防出现任何技术问题。
从一名粉丝,到一位工作人员,宁宁在园区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所见证与感受的,都是在加深当初关于“连结”的思考。15年来,从T街创意市集、国际爵士音乐节、明天音乐节、创意节、“一人一世界”设计师讲座、公共艺术展、创意节到超级新年等等,创意园用形形色色的文化创意活动,联动着园区的多面资源,维系着园区的创意氛围,打造着多个关于想象和创造力的平台。
2021超级新年主装置“时间之诗” ©OCT-LOFT
而这,在宁宁看来,正是“创意社区的营造”。“如果说我作为这里的员工有哪些特别的感受,那就是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场域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
走到C2展厅,她开始与大家一同对照方案推进展览的筹备。几个星期之后,在这个有着1300平方米、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空间里,将会发生一场儿童艺术节主题展览,既有艺术展出,也有互动工作坊,当然,也会为宁宁的创意园记忆,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12:00 - 14:00
📍GEE COFFEE
每一杯咖啡中
都有浓郁的人情味
2014年来到创意园开店时,对于GEE COFFEE创始人之一郭锦而言,就是直觉。
原因很简单,“我们喜欢的,肯定也是我们客人喜欢的。”她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这里的人群,喜欢这里的活力,也喜欢这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在此之前的几家分店,都开在繁华的购物商圈,创意园仿佛是一个“常规之外”的选择。而如今7年过去了,午间时分走进位于B2栋一楼的GEE COFFEE,无论是户外的庭院,还是室内空间,都坐满了食客,热络地聊着生活与日常,享受着轻食与咖啡。
店里的视觉中心点,是一棵来自云南的咖啡树,在大型试管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整个店面在原本南区店仓库和混凝土风格的基础上,混合了热带雨林和实验室试管的概念,绿植的加入中和了灰色调的冰冷和硬朗。咖啡树试管的周围是一圈圆形的吧台,如同风味实验室的氛围,工作人员一边在吧台后忙着手冲,一边与另一端的客人交谈,仿佛是熟识多年的朋友。
郭锦随手一指,便能说出在场几个熟客的习惯与特点,还有一位咖啡师,原来就是GEE COFFEE的熟客,后来选择到这里学习精品咖啡。在创意园多年,GEE COFFEE早已成为这里耳熟能详的“邻居”,上班族爱这里的咖啡,有应季最新鲜的豆子,有背景多元的咖啡师讲述每一杯咖啡背后的人文与历史,也有好的环境可以办公或放松。同样,GEE COFFEE也与其中的不少熟客,发生过各色各样的合作或展览跨界,将每一次相遇的价值延续到更深。
GEE COFFEE目前有9家分店,郭锦常常要到处巡店,但最爱来这里。草木丰盛、创意聚集的园区赋予了这里独特的氛围,邻里的关系、一进门便亲切打招呼的热络,让这里更为放松而惬意,忙碌感也随之微弱了起来,“这里好像有一个磁场一样,就很想来。”正如GEE COFFEE的品牌理念一样,探索世界各地不同的咖啡,探索每一杯咖啡在烘焙、冲煮之后不同的风味,也探索在这个创意社区里,咖啡可以带来的不同可能。
🕑
⌛14:00 – 16:00
📍T街创意市集
以香气记录
每一份午后时光
周六日的时候来到T街,大概率会遇到Dr.Wong(早期用名“黄药师”)。
从2014年参与至今,这个芳疗品牌早已成为T街耳熟能详的名片,或者用T街“行话”来说,就是“老摊主”。
午后的T街昏昏欲睡。刚在创意园用完午餐的人步行至此,才逐渐打破了些困倦。尽管如此,这段时间却成为了Dr.Wong品牌创始人顾迅的T街故事中,最珍贵的一些时光:日光倾泻,蝉鸣打破宁静,赶在客流高峰期前,摊主们开始热络起来,各自分享风扇、蒲扇,喝着手中的冰咖啡,诉说着各自创业的甜蜜,与心酸。
「T街创意市集」活动现场 ©OCT-LOFT
自2008年创办,T街创意市集至此已走过13个春秋,是国内周期最为密集、场地设施最为稳定的街区型创意市集,坚持守护创意生长,不断鼓励原创孵化,任何阶段的创造,都可能在这里落地生长,收获更多关注与认同。这13年里,它已见证了太多优质的创意品牌与个体在这里生根发芽,走向大众,走向商业成功,成为公众心目中文化与创意灵感碰撞的展示交流平台。
Dr.Wong品牌正是成长于T街,也一直坚守在T街,甚至后来第一家实体店便开在了创意园里。7年来,它几乎风雨无阻,不错过每月两次的市集活动,同时,也常常是T街里,最热闹的摊位。
顾客爱来这里试用最新的产品,闻不同的植物精油的香气,工作人员同时也是芳疗师,便一一娓娓道来,细细介绍每款产品背后的故事,讲得起劲了,渐渐也就聚集了更多闻声而来的人。其它摊主们也常爱来与Dr.Wong的工作人员唠嗑,一来二去,碰撞出不少合作的火花,催生出不少跨界的案例。由此说来,T街对Dr.Wong而言,不止是生意,也是家。
“深圳很多地方都会变得特别快,新的购物广场,新的公园。但T街和创意园就没什么特别大变化,时间好像停留在这里,这是不是最美好的一点呢?就是大家做T街,就一直做下去。”顾迅感慨道。
这一个个属于T街创意市集的午后,便是如此。有欢声,有音乐,有茶,有咖啡;有燥热,也有沁凉;有故事,当然还有Dr.Wong带来的香气,悠长,绵延。
🕓
⌛16:00 – 17:30
📍旧天堂书店
在无秩序的世界中
重建精神的秩序
在旧天堂,书与建筑是没有界限的。
北区A4和A5栋之间的平台下,歪歪扭扭地辟出一块儿空间来,要不是仔细瞧着,大概率要错过那低调的门面。店里的书籍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四周靠墙的书架如同藤蔓,几乎要与屋顶无缝衔接,就连横梁上都摆满了黑胶唱片。
局促的室内用书架辟出几条过道,凡是两人相遇,都要侧身而过,让人顿时没了架子。用透明亚克力篮子装书还纯属罕见,粗犷,但也实诚,或偶尔会被书架上突然伸出来的亚克力框吓了一跳,明白看书正是为了人间清醒。店里的各式陈列都来自于废弃家具,磨蚀的痕迹,不比书籍缺了故事。
于是便明白,这家书店啊,是真性情。
旧天堂的选书范围涉猎很广,与其着眼于好卖的,不如就做合拍的。一面墙上下摆满了黑胶和CD,以惊人的细分领域分门别类,一台黑胶唱机欢快地放着爵士,仿佛置身于店主的私家收藏室。2011年,创始人阿飞带着旧天堂书店,从原来华强北8平米的门店,搬迁至创意园这个200平米不到的空间,成为北区开张的第一家店铺。平日里是书籍和唱片的销售,每月举行“书店塑料人”黑胶音乐分享,而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旧天堂策划的明天音乐节、爵士音乐节期间,又成为音乐人演出过后的返场“第二现场”。并不宽裕的空间,把书、唱片与演出三件事都干了。
阿飞和朋友赵三才「你未曾听过某某人唱的那些歌——磁带海洋中的遗珠之作」讲座现场
十年了,它早已成为创意园甚至深圳的精神高地,读者在这里如逢甘露,乐迷在这里醉生梦死。在《@LOFT》总第39期、华侨城创意文化园15周年特刊里,阿飞谈到:“文化是建立在一些特别琐碎的基础工作之上的,它是你自己的需要,不是客人的需要。我觉得没有比自己需要更重要的事情,它会让你做一件事情不觉得辛苦。”
🕠
⌛17:30 – 19:30
📍驴吧
十年的箴言
是珍藏,停留和出发
十年了。傍晚时分,亮起昏黄灯光的驴吧餐酒馆,一如往常。
位于创意园南北区主干道,上班族们收工,总要经过这个郁郁葱葱的小花园。低调的门面并不喧宾夺主,客人一个转弯便走了进来,消失在绿植中。
十年前,这里还只是旁边侨城旅友国际青年旅舍的小仓库,潮湿,杂草丛生。驴吧的几位创始人在拉萨相遇,詹晓春和万兰夫妇正经营着粤菜馆“驴窝”,黄英经营着拉萨娑娜姆青年旅舍,各自红红火火,名气越来越大,便越发想要让大家所秉承的背包客驴友文化,向外生根发芽。
驴吧,应运而生。延续着“驴友”的信念与热爱,希望通过作为旁边青年旅舍的配套结合,成为世界各地的背包客暂时小憩、相互分享旅行故事的餐酒馆。因此,无论是室内外装潢,亦或是店内的摆件,无不充斥着浓郁的旅行色彩,同时又带着丰富的藏域文化风格:木器、铁艺、石雕、手作、甚至是桌椅、大门……每一件,都诉说着一个包罗万象的,关于历史、人文与情感的故事。
时光飞逝,至此,驴吧已走过十年光阴,背包客们在这里短暂停留又向远方进发,创意园里的上班族视这里为小憩和会议的据点。世界风云变幻,深圳日新月异,十年,驴吧还是静静地守在创意园里:它的菜品和价格几乎没变,如同住家菜一样,照顾着客人的习惯与记忆;它的装潢与理念一如往常,时光的磨蚀,只会让这里更为鲜活和亲近。
“恰恰在一个变化这么大的城市里,不变是我们的一点点坚持,一点点执着。”詹晓春说道。
上个五月,十周年庆的那一天,驴吧早早打了烊。老同事们都回来了,每个人带着关于驴吧的一部分记忆,围坐一桌,讲起往日趣事。静谧的户外花园,热闹而温暖的室内空间,十年啊,仿佛都浓缩在了这一刻:收藏别人的故事,创造自己的故事。
🕢
⌛19:30 – 21:00
📍空体
每一份热爱
都是为了这个沸腾的夜晚
夜晚的活动,即将开始。
F1栋106B的空体新媒体实验室里,石尔莎正紧锣密鼓地与当晚的嘉宾对着流程。加入空体已有两年的时间,石尔莎一边负责空间里的各项展览和活动策划,一边也是大大小小活动的主持人。尽管在这里也主持过数十场活动了,可每当这个时刻,她还是不能完全放松,“毕竟是在进行时,所以还是得提着一根弦。”
而在此之前,团队已对今晚的活动筹备已久:从前期的策划沟通,到落地执行搭建;从当天活动开始前的观众群运营,到嘉宾彩排、流程梳理、现场最后布置……每一个环节都是团队通力协作的结果,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让这个夜晚,再沸腾一些,再完美一些。
自去年六月搬离科技园,空体正式入驻创意园已有一年的时间。新的创意氛围和人群,使得空体能够更为专注在城市青年的文化、艺术、设计、创意相关内容,输出更为多元而热烈的展览与活动,如去年年底的「沸腾的图像」影像出版机构联展,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沸腾 • 新媒体 想象后人类」。
「沸腾 • 新媒体 想象后人类」展览现场 ©空体
无论是与合作方共创的内容,还是空体主策划的内容,每一场活动,空体都会有相应的代表或主持人与嘉宾进行互动,输出空体的观点,而石尔莎正是这座桥梁。热爱与人沟通的她,享受着每次互动中迸发出的新创意——如与假杂志图书馆创始人言由的对谈活动中,尽管事前特意没有与嘉宾沟通对谈内容,现场爆满的观众与热烈的氛围,反而更激发了对谈中的观点碰撞,“做完那一场之后,我感觉自己都被洗礼了。”石尔莎回忆道。
假杂志图书馆讲座现场 ©空体
她自称有“园区情结”,随空体来到创意园后,享受着这里紧凑而充实的工作,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接触到园区里的“明星”策展人、设计师、学者、主编等等,在空体之外,也投身于各式各样的音乐现场、讲座、展览。而这,正是她心目中一个创意园区该有的样子:不止有工作,更有生活。
🕘
⌛21:00 – 00:00
📍黑邮票爵士咖啡
无人打扰的夜晚
有音乐、奇遇和希望
Penny Black,“黑便士”,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名字。
BinBin将翻译稍微调整成“黑邮票”,便有了黑邮票爵士咖啡的名字。
这张世界最早的邮票,面值是英镑中最小的便士,面值最小,价值却最高。“黑邮票就这么一点点大,但我想要我们的能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价值,能够传播到世界。”
这里,是创意园夜生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当走到文昌街附近,很难不被黑邮票的现场吸引驻足。户外花园三面绿植围绕,昏黄的灯光下,客人们早早已入座。乐手在花园的一角演奏,有人凝神注目,有人交头接耳,有人用手机拍照,有人刚刚赶来,小心翼翼地穿过人群。没有人,敢打扰这属于乐音的一晚。
在周二至周四的夜晚,这里常演奏弗拉门戈或世界音乐,由优秀的弗拉门戈吉他手小猫主理这几天的演出。而周一、五、六、日则是爵士乐的主场,如果这时前来,常常能有幸听到BinBin的演唱——她既是黑邮票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爵士歌手。长发及腰的她,在舞台上款款舒展,音色浑厚温暖,韵律慵懒而略带活泼。一首唱罢,她向听众问好,讲起一些爵士乐的文化与礼仪。
2012年,黑邮票爵士咖啡正式在北区A5栋开业。当时的北区尚未开发,BinBin看中这里临街又临近车辆出入口,也方便设计师丈夫David的vintage家具店管理,更重要的是这个宽敞的户外大花园,“我想要做的的事情,这里是最合适的。通过我们的爵士和推广的生活方式,吸引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来。”
BinBin的live现场
当时的创意园,爵士乐氛围还很稀薄,BinBin坚持live现场,一点一点,“总会被听见,总能影响别人的生活”,正如爵士乐对她的影响一样。加之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的愈发壮大,来听爵士的人也日渐增多,有人成为固定的常客,有人在这里结伴即兴,有孩子在这里耳濡目染后开始学习音乐,然后考取音乐学院,然后,又有新的孩子拽着家长到来。
BinBin在这里收获了不少知心的爵士同好,还偶遇到了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专辑——《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的制作人。得知对方是谁的那一刻,她整个人呆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真真是我的奇遇。”
她将黑邮票比作自己的孩子,是生命中极其重要的地方,即将踏入第十年,黑邮票也迎来设计升级,届时,这颗创意园的夜明珠,也将更为眩目。
🕛
⌛00:00 – 02:00
📍香山东街与文昌街交口
咖啡书籍音乐酒精
是虚度时光的标配
丰盛的一日终于走到尽头,鬼鬼走到香山东街和文昌街的交叉路口,熟练地坐上了回家的出租车。
这个点离开创意园,对她来说大概率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刚在B10音乐现场如痴如醉,又随着音乐人转场旧天堂书店继续加码即兴,依依不舍直到最后一个乐音停驻,才意犹未尽地回到静谧的现实世界。
三年前的明天音乐节,德国摇滚传奇Guru Guru在演出后的书店加码体验,至今难忘。“是人挤人腿发软汗津津却没人愿意先离开的记忆。”
第二种可能,是B10音乐现场出来之后,三两步走向A2栋的牛啤堂,一味牛肉汉堡一杯精酿,深夜的碳水炸弹,是朋友间开启话匣子的标配。聊演出,聊演出里“超有梗”的观众,聊那些参与过或没参与过的日常,“你一言我一语,把五六年前这块老地方又活生生搭起来了。”末了,今夜在一记酒嗝中完美落幕。
前前后后,与创意园的情谊也有个七年多的时间。大学时每周都要往B10现场跑个两三次,或是当志愿者,或是听演出。毕业后在创意园里一家公司从事媒体工作三年多,连周末都爱泡在A5栋的523 Coffee里写写东西,好几年间,是完完全全地住家和创意园两点一线。
一次在523 Coffee加班到凌晨,店员还细心地留了灯 图源:受访者提供
尽管如今已不在创意园区工作,但,“曾和朋友说创意园就是我的快乐老家,现在也依然是。”旧天堂书店,B10现场,牛啤堂,咖啡书籍音乐加上酒精,足以浪费一整个下午和夜晚。
就像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从B10 现场看完演出去洗手间,通道深处却传来相当迷幻的即兴演奏,似是一堆锅碗相撞迸出的咣咣锵锵夹杂以模糊的念词,来自散场后意犹未尽的观众。声音里有力量,有弹性,有希望。你看,老废墟里总能冒出新东西,她说。
🕑
⌛02:00 – 09:00
📍午夜创意园
你听
布谷鸟叫声多清脆
万籁俱寂,伍军默默地走着。
他是创意园的治安巡逻员,半个月一次夜班,从夜晚7点上到早上7点。在这从热闹到寂静的12个小时中,他需要多次巡逻创意园,无论是街道还是楼栋里。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交通堵塞、小贩摆摊等等;到了深夜,便要看看是否有办公室没有关灯或锁门,或者白天交接的任务,晚上是否有相应的跟进,“有一个开环,就有一个闭环。”前段时间的深夜两点,有人醉倒在大路边,确认醉汉没有生命危险后,他们报了警等警察来。“我们为他撑伞,衣服鞋子都湿透了。”
因着这份工作的时差,他得以领略创意园不为人知的四季。冬天的夜晚结束得早,10点过后便开始人烟稀薄,而夏季常要到晚上12点之后。人流四散过后的园区,便是静,格外的静,“鸦雀无声,反差很大。”
当然,夏日里也有专属的小情趣。他发现南区星巴克及附近餐厅的户外座位上,常有情侣深夜聊天,一待便是到天亮;冬天则很少。
午夜的困意,最好的驱散方式便是夜巡。他喜爱毛毛雨的T街,细雨在灯下飘逸,眼前仿佛一张薄纱,湿漉漉的地面衬着光线变得亮堂堂,“给人一种很惬意的感觉。”
或者有的时候,流浪猫蹭地一下从某个角落窜出来,一闪而过,“能把你的魂吓掉一半。”
香山东街上出租车列成一排,懒洋洋地等待着夜归的人们,到了凌晨5点也就散了。雨点渐渐变小,清洁人员开启打扫,伴着布谷鸟的声音清脆,预示着新的清晨来临。
附近的居民稀稀疏疏地出现。买菜,晨运,遛狗,散步,要抓住这最新鲜的阳光。等到8点过后,上班族陆续来临,另一种关于创意园的24小时,就此又热闹起来。
©周振冬
本文由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特约制稿
Author 撰文
卢丁
Photographer 摄影
Suleo
Editor 编辑
Suleo
Design 设计
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