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三洋 | 曹公案 · 曹操全家遇害,幕后黑手又是谁?
本 文 约 40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曹操杀过老友吕伯奢满门,而几年之后,同样的遭遇竟又反坐在他自己身上: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等全家老小在泰山被徐州牧陶谦手下士兵杀害,曹操随后多次进攻徐州,陶谦病死后刘备、吕布又争夺徐州,汉末政局因此大变。这一案件的时间、地点、行凶者和受害人都没有什么争议,但是案件的原委在当时就有好几种说法,尤其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陶谦,在这起案件中扮演的究竟是什么角色。《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的陶谦传正文竟对此事完全避而不提,而其他的史籍中,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二类:
一、按照《三国志·武帝纪》、《后汉书·应劭传》、《后汉书·曹腾传》,以及《世语》的说法,曹操出任兖州牧以后,他的父亲曹嵩和小弟曹德带着全家老小离开隐居的徐州琅琊,去兖州投靠曹操。途径兖州泰山郡华县、费县一带时,遭到陶谦手下都尉张闿率领的骑兵袭击,全部遇害。事发后,地方官泰山郡太守名士应劭惧怕曹操追究自己,逃到袁绍那里求保护。《世语》讲得最详细,说徐州牧陶谦怨恨曹操多次攻打徐州,派骑兵去拦截曹嵩。曹家人以为是应劭前来迎接自己的部队,没有防备,不料曹德出门迎接时被士兵杀害。曹嵩闻讯急忙凿墙逃跑,可是他的小妾体肥,卡在墙洞里无法穿过,曹嵩只好带着她躲入茅厕,结果全家遇害。据此,杀害曹操一家的主犯是陶谦,而且是恶毒的蓄意谋杀。
二、韦曜《吴书》也记载了曹嵩遇害的一种说法:曹操迎接父亲全家来兖州,陶谦派张闿护送,结果张闿见财起意,就杀害了曹嵩,抢去财物,逃亡淮南。后来,《三国演义》也沿用这一说法,还添加了当时天降大雨,徐州士兵抱怨,不愿意继续伺候曹家人的情节。据此,杀害曹操一家的主犯是张闿,而且是临时图财害命,与他的上司陶谦无关,曹操打他实属借题发挥,陶谦只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倒霉蛋。
曹操全家遇害的主谋到底是陶谦还是张闿?陶谦对此案是否有责任?要断这个千古谜案,我们需要了解涉案的三项要素:
一、曹嵩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会隐居在徐州琅琊,又为什么要去兖州?
二、陶谦又是何许人也,此前与曹操和曹家,有过什么瓜葛?
三、案发后,陶谦是否曾经作出过与曹操和解的努力?
搞清楚了这几个问题,曹操全家遇害的千古谜案其实并不难破解。
曹嵩的身份,可不止是“曹操的父亲”,而是在《后汉书》、《后汉纪》、《三国志》中都有记载的大人物。他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也是汉末著名的大贪官,公元187年向汉灵帝的“西园”项目(相当于清朝的颐和园)捐献一亿钱巨款,因此被封为太尉(国防部长)。次年爆发黄巾起义,主管国防的曹嵩处置不力遭到罢免,返回谯县老家。董卓入京、袁绍和曹操等人离开洛阳东奔并组织讨董卓联军期间,曹嵩和小儿子曹德带着家眷进入了徐州牧陶谦的辖地琅琊。即便是曹操于191年出任东郡太守、192年出任兖州牧以后,曹嵩一家都没有去投奔他,而是继续待在徐州,可见在当地生活优渥,而这必然要有赖于跟当地地方长官陶谦的良好关系。
既然如此,曹嵩为什么在193年底或194年初决定离开琅琊,去兖州投奔曹操呢?
这就要说到陶谦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陶谦的人设是一位儒雅的老绅士,爱民如子。可是,在《后汉书》、《后汉纪》、《三国志》等正史中,陶谦却完全是另一副形象。陶谦是丹扬(今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南部)人,这个地方在先秦和秦汉时期民风剽悍,以出产精兵闻名。陶谦虽然以文官身份进入官场,但很快就转型为武将。与黄巾起义同时,西北羌族发动了规模更大的暴动,史称“中平羌乱”,羌军一度攻到长安城下。汉灵帝派去平定羌乱的是名将皇甫嵩和司空张温。张温手下有三员名将,就是董卓、孙坚和陶谦,其中数陶谦的年纪最大,脾气也最大,曾经在酒席上当面辱骂张温,事后还拒不道歉,比董卓还霸道。战后,陶谦被委任为徐州刺史。后来袁绍和曹操等人组织联军讨董卓,陶谦并未参加,《演义》里把他写成“十八路诸侯”之一,而事实上讨董联军远没有十八路之多,更不包括陶谦在内。
讨董之战打到后来,基本上就是孙坚单挑董卓,陶谦和孙坚也是老同事,所以继续观望,使徐州保持中立。董卓死后,陶谦开始积极介入内战,试图拥戴朱儁为太师,讨伐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不料朱儁与李傕、郭汜和解,共同拥立汉献帝,陶谦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的政治道路。
理解了曹嵩和陶谦其人,我们就能明白,曹嵩为什么会在诸侯讨董卓期间选择去徐州隐居:作为宦官的养子,曹嵩是阉党的重要成员;而曹操早年一直和阉党过不去,并追随阉党的死敌袁绍,可见他不仅没有利用父亲的政治资源,反而与父亲所属的政治集团敌对,究其原因,曹操认为党人是正义的一方,阉党是邪恶的一方,父亲不仅贪腐还给宦官当干儿子,实在是曹家的耻辱,曹操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挽回家族的声誉,为此不惜父子决裂;袁绍屠灭宦官,意味着阉党崩盘,曹嵩也在朝廷失势,只能在老家隐居;曹操追随袁绍东奔组织讨董卓联军时,曹嵩虽然不是董卓的朋友,却是袁绍、袁术的政敌,曹嵩老家谯县作为反董卓联军的根据地之一,对于曹嵩已经不再安全,所以他才被迫离开家乡;陶谦治下保持中立的徐州,就成为曹嵩的最佳选择。
然而,陶谦虽然暂时保持中立,其实却是个狠角色。他在汉末群雄之中,年纪最大,军事政治经验最丰富,徐州没有参与讨董卓战争,还在战时接纳了很多难民,实力雄厚。当朱儁与李傕、郭汜和解后,陶谦决定亲自参与中原逐鹿,而此时的中原诸侯,已经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袁绍和袁术两大阵营,其中公孙瓒属于袁术阵营,曹操属于袁绍阵营,陶谦主动选择参与了实力较弱的袁术阵营,以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
结果,就发生了《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的“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此事发生在192年底,就是曹操刚刚出任兖州刺史的那一年。也就是说,从曹操的角度看,陶谦是作为与刘备、单经并列的公孙瓒部将,来攻打袁绍的。
可是这段记载里有一个问题:陶谦的徐州与袁绍的冀州并不接壤,但是陶谦讨袁绍时驻军的发干却位于毗邻冀州的黄河北岸,属于兖州东北部,是曹操的地盘!
陶谦能把讨伐袁绍的军队屯驻在袁绍阵营重要人物曹操的地盘上,这只能有一个解释:他是用武力攻入曹操的领地兖州,也就是说,是陶谦先动手打曹操的!而此事发生时,曹嵩父子还在徐州琅琊,陶谦的地盘上。
当时,曹操打不过陶谦并不奇怪,因为曹操刚刚当上兖州牧,立足未稳,又没有多少军事经验,陶谦则久经沙场,先下手为强,兵力也有明显优势。
按照《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发干之战的结果是“太祖(曹操)与绍会击,皆破之。”好像是曹操帮袁绍击退了陶谦。但是从地图上看,很明显,是袁绍从冀州带来援军,才帮助曹操把陶谦赶出兖州的,也就是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里说的:“(曹操)故躬破于徐方(陶谦)……(袁绍)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可见当时,陶谦对曹操的威胁,不亚于后来袭击兖州的吕布。
第二年,等到袁绍的援军一撤,袁术也开始进攻疲弱的曹操了。这时,陶谦办了一件大事:按照《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下邳人阙宣自称天子,陶谦与阙宣联军,攻取了泰山郡的华、费二个县,这正是几个月后陶谦军袭杀曹嵩一家的地方!泰山郡于兖州,也就是曹操的辖区,换句话说,陶谦在发干之战的第二年又亲自带兵攻打兖州报复曹操,而且打下了兖州大片土地。阙宣已经自称天子,就是背叛汉朝,陶谦与阙宣联军,也就是背叛汉朝!而当曹操在年底发动反击时,没有遇到抵抗,因为陶谦这会儿又杀了短暂搭伙的阙宣,正忙着吞并他的部队,顾不上曹操。无论怎么看,曹操这两年对陶谦的战争都是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现在,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曹嵩会在193年底或194年初急于离开隐居的徐州,去兖州投奔一直与他政见相左的儿子曹操了。曹操无论怎样都是他的亲儿子,而陶谦自从加入袁术阵营以后,就成了曹操最凶恶的敌人。陶谦连续二年进攻曹操,蹂躏了发干、泰山、任城等大半个兖州,结果一再被击退,于是迁怒于隐居在自己辖区的曹嵩一家。离开徐州逃往兖州,是曹嵩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杀掉曹嵩一家以打击曹操,是陶谦及其部下都乐于做的事情。曹嵩一家遇害的泰山郡华、费二县地区,在案发前几个月就曾经被陶谦和阙宣的联军攻占,案发时可能仍然有徐州军队驻扎,张闿所部骑兵更像是伏击作案,而不是追杀。
原来,袭杀曹嵩全家,不过是陶谦连续进攻曹操的漫长战争中的一段插曲而已。但是,张闿袭杀曹嵩全家,是陶谦本人亲自主使的吗?
让我们用原始资料说话。
汉献帝于193年颁布《罢兵诏》,命令各路诸侯停止交战,解散军队。宣诏的太仆赵岐是汉末大儒,名著《孟子章句》的作者,还是袁绍、袁术兄弟的亲戚,社会声望极高。在赵岐的劝说下,诏书到处,连袁绍、公孙瓒这对宿敌都同意停战。但是陶谦接到诏书后,却上了一道奏折,拒绝停战,其中说:“妖寇类众,殊不畏死,父兄歼殪,子弟群起,治屯连兵,至今为患。”并表名字记地态度说,“臣虽愚蔽,忠恕不昭,抱恩念报,所不忍行。”
陶谦公然将袁绍、曹操等政敌斥为与黄巾并列的“妖寇”、“群凶”,拒绝汉献帝的罢兵停战诏命,而且还颇为恶毒地提到“父兄歼殪”,很像是在暗指当时刚刚被徐州军队杀害的曹嵩、曹德一家。可想而知,当曹操读到这份文件时,会是多么愤怒。
综上所述,陶谦就是曹操全家遇害的主要指使者,并且他还为此洋洋自得。
之后,曹操多次与陶谦交战,逐渐占据优势。倒不是曹操用兵比陶谦强到哪里去,而是因为陶谦阵营中爆发了严重的内乱,他的手下笮融、薛礼袭杀广陵太守赵昱,投奔扬州刺史刘繇,陶谦多次亲征笮融、薛礼,还准备渡江攻取扬州,兵力严重分散削弱,这才被曹操屡次击败。正在此时,袁术部将孙策乘虚而入,击败刘繇和笮融、薛礼,占有了江东。为未来孙家“坐断东南”,以及三分天下的局面打下基础。
曹操全家遇害的案情虽然已经破获,却带出了其他的疑问:既然在本案中,曹操完全是受害者,陶谦蓄谋作案,罪行清楚,那么为什么曹操及其御用文人后来不把这件事讲清楚,弄得陈寿等史学家都糊里糊涂,导致《吴书》和《三国演义》为陶谦开脱罪行?
因为曹操本人就不愿意把这件事讲清楚。
陶谦与曹操本来无冤无仇,正如《三国志·武帝纪》所说,陶谦之所以攻打曹操的兖州,实际上是协助公孙瓒去攻打冀州的袁绍,顺路把袁绍的小弟曹操收拾了一把。也就是说,陶谦起初他打曹操的唯一原因,是当时曹操附属于袁绍。曹操在担任兖州牧时期,仍然是袁绍的马仔,这是曹操与袁绍决裂以后要竭力掩饰的,为此,就得掩饰他与陶谦交战的真正原因。其实,对于未能保护曹嵩一家安全负有直接责任的泰山太守应劭,在案发后投奔袁绍,曹操根本就不敢去向袁绍要人,甚至在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以后,袁绍还专门派应劭去许昌,指导曹操的政治礼仪文化工作,曹操也都忍了,可见他是多么依赖和惧怕袁绍。更何况,在曹操和陶谦交战之初,曹操一直被动挨打,大半个兖州都被陶谦蹂躏,直到两年后才趁着徐州内乱,有了还手之力。如果照实写,实在影响曹操百战百胜的军事天才形象。对打胜的仗大书特书,对打败的仗一笔带过,或者干脆隐而不宣,古今中外的宣传伎俩莫不如此。
这就是真实的曹操:为了支持正义、反对贪腐,他不惜父子决裂,成为阉党的叛徒;为了支持盟主袁绍,他招来了袁术、陶谦等可怕的敌人,兵败地丧,家破人亡。曹操攻打徐州期间的残忍杀戮,是因为陶谦先动手。在当时,曹操几乎是人见人欺,谁也想不到他最终能够成就霸业。
- 推荐阅读 -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夏晴朗
这是第 31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