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思达 | 捷尔任斯基同志在看着你——克格勃前身“契卡”诞生记

2017-12-20 李思达 搜历史


本       文       约       45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全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缩写为KGB(克格勃)的这个机构,已经早跟随苏联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遗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似乎只有那些真伪难辨的香艳传说,比如什么代号“燕子”的克格勃美女间谍,是如何用美色诱惑,从窃取情报……

但更多的是冷酷铁血:19591015日,主张乌克兰独立的斯捷潘·班杰拉,在慕尼黑的住宅楼上被人毒死。据后来档案解密表明,克格勃派出的间谍,用的是一把能喷射氰化钾气雾的特制手枪,在楼梯喊住了他,然后照着脸上喷了一把毒物,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将其当场杀死。

另一桩奇案发生在1978年。保加利亚异议分子,作家格奥尔基·马尔科夫逃到西方旅居伦敦。某天,他在伦敦的一个街口等红灯,突然感觉自己腿被刺了一下。当他转过身来,一名拿着雨伞的男子向他道歉之后匆匆走开。这在雨水充沛的伦敦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马尔科夫也没有在意,但谁都没有想到这桩常见小事居然是致命的,这是一柄由克格勃提供的特制的伞,伞尖将一枚包含剧毒蓖麻毒素的金属球射进他的小腿,4天之后马尔科夫就不治身亡。

不过,可以想象,虽然这两期案件轰动一时,但对克格勃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在那些没有新闻关注的角落,还有更多没报道出来的行动,正被克格勃的特工秘密实施着。其实,在整个冷战时代,克格勃一直拥有着庞大的力量,他们操控着秘密和人命,甚至拥有能改变历史进程的力量。在存在的37年又8个月的历史中,它都是这样一个神秘、庞大、让人望而生畏的冷酷机构。

原克格勃总部大楼



任何大树,也都是从一颗种子开始的。即便是克格勃这样庞大的组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契卡”(Cheka),这也是一个缩写,苏维埃政府于19171220日成立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如果单论契卡,它从1917年建立到1922年改编建制,只存在短短4年,之后先后被改组成“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国家安全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直到1954年斯大林死后才改成“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就是克格勃,之后直到苏联解体名称再也没有变过。

虽然经历了多次改组和改名,但从契卡以来,这个机构的核心功能和组织就没有变过,一直是苏联用于控制国内外的国家工具中最强力的部门之一。实际上,从契卡成立的初试啼声起,这个机构的强权和独断专行,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与其说是革命局势的水到渠成,不如说是列宁个人领袖意志力和胆识的胜利。命运女神只冲他微笑了一次,他就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局势之严酷复杂,是今天人所想象不到的。对当时的列宁来说,局面就极其复杂,无论内外都充满各种敌对势力:在苏维埃控制的彼得格勒,核心力量的布尔什维克没有占到多数,还有大量左派社会革命党、无政府主义者等形形色色的势力;在外部,大量反苏维埃势力正在蠢蠢欲动,更别提还有西方边境上虎视眈眈的德国军队。在重重危机之下,“乱世用重典”成了必然的选择。列宁和他战友们需要成立一个强力机构,铁血无情地铲除所有威胁。

1917125日,捷尔任斯基向当时人民委员会建议,应该成立一个专门机构,用来“摧毁旧的地方政权的反对,和维护首都的秩序”。这项提议很快获得了列宁的支持。隔天,人民委员会就责成捷尔任斯基去成立一个委员会研讨此事。就在这个委员会还没有搞出什么决议的时候,传来一个让苏维埃为之头疼的消息:国家公务员可能会举行大罢工。这个消息明显刺激到了列宁,127日,他签署了《关于通反革命分子和怠工分子作斗争》的法令草案,要求立即成立一个机构,指派一个意志坚定的,像雅各宾派那样的革命人去“采取紧急措施同反革命分子和怠工分子作斗争”。

捷尔任斯基

被列宁寄予厚望的是波兰贵族出身的俄罗斯人,捷尔任斯基。这种身份虽然奇怪,但并不是难以理解,因为波兰在革命前是帝俄一部分。不过,这种出身,或许让捷尔任斯基具有更强烈的革命欲望——就苏俄革命历史来看,往往是那种非正宗俄罗斯血统的革命者具有更坚定的意志,比如波兰人、拉脱维亚人和格鲁吉亚人。总之,这个有着“钢铁的菲利克斯”(菲利克斯是捷尔任斯基的名)绰号的人,的确没有辜负列宁的期望。他在几天之内就搭起了一个机构的架子,这个机构就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就在7日这天晚上,他向人民委员会汇报这个机构的宗旨时,就已经直白地表示:“你们不要认为,我在寻找革命的公正方式,我们现在不需要公正,我们是在进行一场短兵相接的战争,要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生或者死。我所建议的,所要求的是一个与反革命进行革命清算的机构。”



人们应该注意到,这个新成立的契卡名称上要求肃清的就是“反革命和怠工”。这是一个绝不容忽略的细节,因为“反革命”是很明确的政治行为,而“怠工”说破天,最多也就能追究刑事责任,但契卡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要同时肃清反革命和怠工,这实际上就意味着,这个机构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同时要插足政治和民政,全面控制整个社会。而这个机构在诞生之初,就如捷尔任斯基说的那样,是一个决定“生或者死”的清算机构。

1220日,在新年来临前十一天,契卡正式成立。转眼来到的1918,却是更加狂暴的一年。5月,西伯利亚捷克军团叛乱,苏维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政权全被全部颠覆,白军在高尔察克的名义,已经将苏维埃逼到绝境,只有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还在手中。92日,列宁遇刺。一连串的打击之下。95日,苏维埃颁布了著名的《红色恐怖》法令,号召要用“红色恐怖”来对抗白军的“白色恐怖”,并且正式地赋予了契卡生杀大权,提出加强契卡;允许他们逮捕关押阶级敌人;允许他们枪毙白军成员,唯一的限制就是“必须公布所有被枪毙者的名单,以及对他们采取该项刑罚的理由。”

正如有历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这道法令表明,苏维埃政权在此时已经面临绝境,不得不依靠大规模“铁拳”和“恐怖”手段作为最后的挽救手段了。以革命的恐怖对付反革命的恐怖,正是他们此时的想法,毫无疑问,此时契卡就成为了他们的强心剂。但也正是因此,契卡,这个执行他们恐怖意志的机关,解放手脚,获得了无限的权力,使得它们能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实施恐怖。

俄国电影《契卡》,契卡成员在地下室枪决犯人

被开动的机器是可怕的。在这个时期,甚至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做“契卡的十字军讨伐”。在这个“十字军讨伐”时期,契卡拥有独自进行搜查、逮捕和枪决的权力——换言之,集公检法三位一体。特别是契卡在枪决“人犯”时,全部的手续,就是经过一个三人成员的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否则就要提交到契卡总部。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苏维埃领袖对其的限制。但在实践中这根本没有任何限制的可能,只要想想就会知道,这不仅是将生杀大权交给了三个可能是毫无法律知识的不相干之人,更是让契卡总部获得了超越一切法律的地位!所以,丝毫不难理解红色恐怖之下,地方契卡很快就漠视一切法律和生命。有的契卡公然声称:“执行枪决,我们既不需要证据,不需要审讯,也不需要怀疑,我们总会找到枪决所需要的东西并执行枪决。”在1919124日的《人民政权》上也公然写到:“你是共产党员,有权杀死任何奸细和怠工者,如果他妨碍你踏着尸体走向胜利的话。”



正如契卡自己宣称的那样,这个机关(契卡人对自己机构的称呼)从成立的那天起,就让自己成为一把尖刀,保证苏维埃政权能踏着血海走向胜利。在残酷的内战时期(1918-1922),契卡实行了著名的“人质”政策:将所有涉嫌同情或者支持白军的人统统逮捕,特别是没有固定职业的前军官;“资产阶级和地主反革命所有著名领导人”;黑色百人团所有成员;社会革命党中间派和右翼、立宪民主党人等。对于这些人质来说,契卡绝不仅仅只有威胁和恐吓。只要共产党员被杀,或是危机来临,作为报复,契卡就会毫不留情地枪毙他们——事实上他们的确这样做了。据契卡自己公布,从1918年到1919年前7个月,就有8389人被枪决,13111被作为人质抓捕。列宁遇刺后,这类枪决事件明显增加,到1920年局势危机时,俄共(布)和全俄肃反委员会甚至联合下达指示:“枪决所有反革命分子。”行动时间就在收到电报的“今天夜间”。

在这次处决的浪潮中,最著名的牺牲者,恐怕非前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莫属。1918412日,就在捷克军团叛乱前夕,中央特命全权代表雅科夫列夫从莫斯科赶来西伯利亚小城托博尔斯克,将尼古拉二世转移到更靠近莫斯科的叶卡捷琳堡。但局势迅速恶化,几个月后,捷克军团和白军已经逼近喀山,苏维埃政权危在旦夕。716日夜,当地契卡将末代沙皇全家带到住所的地下室集体枪决,之后尸体被运到林间烧毁,埋藏在一处废矿井中。事后,只是在《乌拉尔工人报》发表了一篇冷冰冰地评论,告诉世人末代沙皇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个带皇冠的刽子手利用革命的仁慈,活得太久了。”

尼古拉二世一家

但很显然,列宁也知道,无论是红色恐怖,还是授予契卡特权,只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年代不得已的猛药。1922年内战一吿终结,列宁就立即将契卡撤销,改组成国家政治保卫局。三人小组的做法被制止,枪决权力被收回。血雨腥风已经过去,这把副作用利刃也需要被收起来了,而且看上去,也的确被好好地收藏在刀鞘之中了。

然而,基因已经种下了。三人小组可以做出审判;为了在地方上征集粮食,因而不得不配备自己的武装;为了对付“人民公敌”,可以将他们关押到集中营。这一些紧急时刻的措施和功能,都深深地藏在机关中,等待有心人将它这些本能唤醒——十多年后,大肃反时代的三人小组;内务部的军警,遍布全国的古拉格就会告诉世人,契卡从来没有忘记它嗜血和掌控一切基因。


尾声 故事并没有结束


契卡——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一直到今天的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对外功能拆分为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从这个“机关”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和恐怖、震慑、威胁这些词相伴。当然,在漫长的历史上,他也不是没有遭遇过低潮:斯大林死后,出于对贝利亚领导的内务部的恐惧,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等人将其改组为克格勃,并且缩小规模和权限,然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克格勃又再度成为控制一切,并震慑一切的强力机关;苏联解体之后,克格勃被撤销,改组,卢比扬卡(克格勃总部所在地)前捷尔任斯基像被推倒,就连“克格勃”也似乎成为反面名词。 

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然而二十多年后,在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捷尔任斯基的雕像被重新树立起来,内务部特种部队“捷尔任斯基师”的番号也得以恢复。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契卡早就根植在俄罗斯的基因之中。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夏晴朗

这是第 45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