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君 | 怎样欢度一个原汁原味的西方愚人节
本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4月1日,欧洲传统的愚人佳节。
虽然这一天在任何国家都不是法定节日,却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个节日,人们能在今天不负责任地捉弄别人,然后双方轻松一笑。在现代愚人节之前,欧洲中世纪的愚人节,却是另一种玩法,虽然也是放浪形骸,却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宗教意义,一个原汁原味的欧洲传统愚人节,画风是这样的:
据说,最早使用“愚人节”一词的,就是一位12世纪下半叶的巴黎神学院院长贝莱,当时的愚人节可不是4月1日,具体日期也不固定,而是从圣诞(12月25日)到次年的主显节(1月6日)后第八天,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想过随时可以过。
在当时,愚人节可是个严肃的节日,所谓“愚人”,不是脑子愚笨,而是自低身份,以示谦卑,这是为了表达宗教上的虔敬,而且,这可是有理论依据的,神学家们从《圣经》里找出这么两段:“最后的要成为最先的”,(《玛窦福音》20:16),还有“为了基督成为了愚人”,(《格林多前书》4:10),这么一看,立刻就高大上起来了。
而对中世纪的普罗大众来说,愚人节是个可以无视社会等级和尊卑上下,胡乱开玩笑的日子,是难得的情感发泄窗口。大家会搞出各种花样,比如说选举“儿童主教”,在诸圣婴殉道节这天,教堂的神职人员全部歇班,由领主的侍童和教堂唱诗班的儿童们替代,孩子们中会有一人被选举为“小主教”,众人要为他祝圣。祝圣完毕后,“小主教”会被郑重其事地戴上主教冠,从议事司铎处接过主教的手套,仿佛他就是真正的教区之主。随后,“小主教”在一群孩童教士们的簇拥下,嘻嘻哈哈地围绕附近村庄和修道院游行,人们像向领主奉献一样,赠送小主教礼物,有人会赠送一只山羊,或有些人会送三只阉鸡,孩子们自然全部笑纳,这倒有点像今天万圣节的trick or treat了,小朋友们就这样欢欢喜喜地度过一整天。有些地方,甚至还会选举排场更隆重的“小教皇”。在英格兰,人们称之为“憨豆国王”。
当天选举出来的游戏神职人员有时还会串门和联谊。例如在15世纪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圣塞萨尔的修女院也会选举愚人节的“女院长”,另一位由圣特罗菲姆教堂选出的“小主教”会在圣特罗菲姆瞻礼日(12月29日)去拜访她,真的女院长要把小主教当作真主教来款待,鸡、面包和酒,全套规格。
在愚人节还能表演宗教剧,能让参与者过一把cosplay的瘾,例如香槟沙隆有一出表演基督诞生的宗教剧,主教要在其中扮演天父,他的宅邸装扮成天堂的模样,“小主教”扮演新生的基督,众教士则扮演一群天使,场面逗趣。还有很多地方,例如欧塞尔、沙特尔、兰斯等地,在复活节星期日都举办掷球游戏,代表基督复活和灵魂救赎。按照惯例,这只球由上一年新来的议事司铎提供,参加游戏的既有教士、也有官员和市民。新来的司铎首先按照习俗,“庄重地”把球呈献给教长。然后,教长开始与众人对唱《逾越颂》(Victimae paschali laudes),一边与众人手牵手,在教堂内围起圈跳圆圈舞,一边把球逐一掷给每个舞者,后者再把球投掷回来。
此外在各地还有各种不同的仪式和活动,在法国博韦城1月14日还有一个叫“驴节”,名义上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在圣约瑟的保护下,抱着耶稣骑着驴子逃到埃及避难的故事。但是场面充满欢庆气氛,人们要选出本城最漂亮的少女来扮演圣母玛利亚,让她手中抱着一个可爱的婴儿,骑在一头驴子上,从主教座堂游行到圣斯德望教堂,在教堂里会进行一出类似游戏的弥撒,弥撒里用驴叫声取代庄重的“阿门”。
一份13世纪的鲁昂的手稿上记录了一场充满愚人节喧嚣的弥撒:“当游行队伍进入教堂后,只见教堂中央有一个炉子和一个偶像,兄弟们要拒绝崇拜偶像。”游行队伍穿过唱诗班,在上面一边坐着“旧约人物”——摩西、阿摩司、以赛亚、亚伦、巴兰和他的驴子;另一边坐着“新约人物”——撒迦利亚、伊丽沙伯、“施洗者”约翰和西米盎。然后圣奥古斯丁主持,他一位接一位召唤异教的先知,让他们说出弥赛亚到来的预言,最后一位是女预言家西比尔诵读她的预言,然后所有的先知都高声赞美长久盼望的救世主已经降临人世了,热闹的弥撒就此开始。最后会有一个“巴兰的驴子”的独立环节,这个故事来自旧约故事:摩押王派人去请先知巴兰来诅咒以色列人,但是天主派遣拿着剑的天使堵在道上阻止他,肉眼凡胎的巴兰看不到天使,但他的驴子却能看到。出于避祸免灾的缘故,驴子不愿往前走,但它的好心却换来了巴兰的一顿鞭子,这就是典故的由来。此时,“巴兰”就在一匹木制假驴上表演各种着急的动作,然后狠狠地用手里的鞭子抽打纹丝不动的假驴屁股,引得底下观众们的哄堂大笑,这种情景喜剧,类似中世纪的周星驰电影,广受欢迎。
还有更“三俗”的内容,例如1470年,马恩河畔沙隆大教堂的圣斯德望瞻礼日庆祝中,包括司铎在内的神职人员要穿着奇装异服,和民众一起在集市上游戏,在教堂前敲打锅碗瓢盆,大喊大叫,打打闹闹,完全不顾往日矜持体面的形象。甚至有更出格的,史书记载桑斯15世纪的队列中还有“用破车载着的未穿衣服、露出私处的男子”。在一些地方,还有教士跑到集市上乞讨,或抢劫民众物品以索要赎金,甚至与世俗人斗殴打架的。还有些人戴上动物面具,甚至穿起了女装,喝得醉醺醺,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到这个时候,在中世纪广受欢迎的“愚人节”几乎失控,简直演变成了“疯人节”。
如此斯文扫地的愚人节肯定会遭受卫道士的一致炮轰,很早就有人控诉这是异教风俗的“放纵”。13世纪初,巴黎主教会议就曾试图“绝对禁止”大主教和主教这样地位尊贵的人参与到愚人节游戏中。14世纪末,王室总管就下令禁止“愚人节”狂欢,1531年,欧塞尔的掷球游戏也遇到了波折:一位巴黎来的新议事司铎坚决拒绝在复活节里提供游戏用球,他不想和这些人一起欢蹦乱跳,结果他被大教堂理事会先后告到地方法院和巴黎最高法院,吃了一通官司。
然而,时代已经变了,人们对神职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希望他们体现出和自身地位相匹配的神圣感,作责垂范,愚人节的胡闹实在是有失身份,再加之世俗娱乐兴起,民众不必在宗教节日上追求情感宣泄,能玩耍取乐的场合越来越多,“愚人节”变成了鸡肋,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如今,现代人在4月1日愚人节互相开玩笑和恶作剧,也是在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中得到一丝轻松的宣泄,这点和中世纪的愚人节的初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很巧地是:中世纪的新年普遍是从3月25日开始的,现代的愚人节正好对应的是中世纪人的新年伊始,而中世纪人则在现代的新年期间庆祝他们的愚人节,这种有趣的对应简直就是上天开玩笑了!
- 推荐阅读 -
王顺君 | 霍金预言世界末日,你知道世界已经“被末日”多少回了吗?
王顺君 |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这么多大事,而你只知道情人节吗?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147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