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创新:智慧互联的商业新势能
4月11日至13日,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19(第十六届)年会在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举行。
年会由全国工商联主管的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发起主办,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场景实验室、吴晓波频道、华夏时报联合主办,以“新形势 新思维 新动能”为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荟聚业界翘楚,多种形式探讨商业地产的现状与未来。
当我们在讨论中国的商业地产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在讨论零售、城市更新,更在讨论数字化和新一代城市文明的进程。
我们正在进入智慧型的场景时代。
如果说连接型场景重构个体与商业的连接,内容型场景重构内容与体验的交互,在智慧型场景时代,数据与场景的设计已经开始融合。
所有行业的边界被打破,跨界和混合成为常态。
我们看到,小米,红星美凯龙,包括苏宁和腾讯,5G+AI+IOT模式已成为当代标配。
以下三个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场景的变化。
数字化场景
场景越来越表现为可推荐、可连接、可编辑的信息流。
拼多多是与今日头条、抖音、快手一样的信息流,只不过它呈现为小游戏形式的商品信息流。
算法驱动的体验氛围是什么?用户的自我感知为何能够成就一个又一个网红复合空间?
这是基于场景颗粒度产生的反应和表现。数字化的运营,技术的支撑,形成了逻辑自洽的、闭环的商业模式。
数字化场景的关键点是用户的数字化,表现为数据建模的智慧。
MAC 淮海路旗舰店
智慧零售会提升用户体验的速率。
用户体验的速率是5G最关键的指标,而在这个关键指标的背后,5G不仅是数据传输的革命和全新的生产力,它本身就是思维方式。
正是基于此,腾讯智慧零售和苏宁智慧零售不断赋能场景,带来了新物种的层出不穷。
内容数字化,则是全新的造物机制。
每个商场,每个地段,每个城市,都在定义一个全新的、能够被精准连接和分发的内容。分布式AI在精准地匹配着颗粒度的场景,激活场景决策。
我们原来理解的内容,转变为更加高速流动的场景。场景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意义。
场景IP化
内容变化的背后,是场景的IP化。富有意义的场景不是通过杰出作品被铭记,而是以持续的内容识别性和用户共建被广为口碑。
无论是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还是Instagram,这些社交网络所代表的全新效率机制正在定义:内容必须是IP。
策展型商业因此崛起。
所有的边界被溶解以后,消费体验成为了结果导向的指针。内容体验融入消费体验,艺术人文与商业购物创新混合,推动持续更新的创意场景集合地成为了IP容器。
我最近参加了厦门“言盐问答空间”的发布会。它是连锁书店言几又和互联网知识社区知乎,打通线上线下流量后所打造的新物种。空间中有扫码,有问答,也有与产品相关的、能够形成更深入探索的知识链接。它是书店新零售的典型代表。
言几又 × 知乎 “言盐问答空间”
我们的注意力分配有多少是在屏幕上,又有多少是在面对面,这种区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社交商业的火热。
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社交拼团、社交零售等社交商业形态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崛起,在这其中,买手店品牌尤为值得关注。
在我们的长期印象中,买手店可能是小而美、无法复制、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的生意。然而今天,商业地产空间中如果没有买手店,已难以成为潮人的打卡地。
DOVER STREET MARKET
这背后的逻辑是社交plus。社交网络驱动了用户的裂变,带来了高效的流量。在今天,全球品牌呈现出DTC趋势,大量品牌通过“社交网络+买手店”直接锚定超级用户,以“社交+”定义裂变场景。
因此,社交商业的未来必然会导向用户的运营。
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通过积累用户场景数据,以持续反馈建立关系运营,并以社群价值反哺新场景。
以招商为例。很多商业地产都希望招到大牌,弥补功能层面的稀缺性。可大牌们在想什么?大牌们正在努力跨界,和街头文化融合,和藤原浩、Supreme这样的潮流标杆联名。
用户运营,是运营用户飞速迭代的消费精神,是持续刷新用户引以为傲的骄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
没有“米粉”就没有今天的小米,保持对用户的持续追踪和分析,将之转化为场景的订阅,商业地产的模式才能升级。
Costco和Netflix模式的镜像是社区特权、内容礼遇还有积分忠诚,这些才是有效让用户形成算法的精密反馈。
场景创新的实质是人、货、场的数字化融合,今天的人货场已经难以分割,譬如拼多多的“人”就是“场”,“货”就是“人”。人格化的信用代理来自何处?来自更加颗粒度的反馈机制。
创新场景三要素:数据、传感器和IP。
它们分别代表了估值模型、技术手段和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