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心理调适指南】,一起守住“心灵绿码”

心理调适指南

  一份【心理调适指南】  

一起守住“心灵绿码”



近期,全国各地疫情反复

大家难免会感到不安、焦虑、烦躁

儿童青少年因其身心发展不成熟

更容易被激发出负面情绪

今天,送你一份【心理调适指南】

疫情之下,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认知——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焦虑、恐慌,担心自己及家人患病,过度紧张、害怕;因无法出门产生不安、焦躁情绪。行为——易冲动,烦躁,压抑,安全感降低。身体——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或适量增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因长时间焦虑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等情形。

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调整心态呢?一起来看:



中小学生心理防护——情绪调节放法


1、深呼吸放松法

吸气:深深地,慢慢地,大吸一口气,直到吸不进去,屏住;呼气:慢慢地,轻轻地呼出来,呼出来,呼出来;然后,重复上面的步骤3~5次,吸气,呼气~

2、躯体肌肉放松法

 选择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握紧双拳,握紧,再握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抱紧双臂,抱紧,再抱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双腿伸直,绷紧脚弓,绷紧,再绷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3、放声大喊

放声大喊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不论是大吼或者尖叫,都可适时地宣泄焦躁的情绪。但同学们选择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时间,避免打扰他人哦。

4、觉察自己,认识自己

利用难得的独处时间,试着觉察自己当下的心理。关注当下是正念疗法的核心,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信念和行为等,可以带来平静和愉悦。

5、积极的“愿望清单”

列出平时一直来不及做的所有爱好,排个队,逐项实现。如果你的项目少,还可以发展一些新项目,也可以邀请更多同学一起参与,相互激励。

6、多和父母长辈沟通交流

父母长辈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的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及时向他们倾诉你的感受和想法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学着换位思考,体谅父母并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7、过滤信息,避免造成创伤

替代性创伤是指通过看、听、读新闻报道或与他人讨论创伤性事件等方式造成间接暴露于该事件,进而产生心理创伤的情况。同学们在关注社会新闻和疫情发展情况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产生替代性创伤。

儿童青少年是危机事件

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

无论孩子年龄大小

在经历应激事件后都会产生

不安等消极情绪

家长应当对孩子的心理防护引起重视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家长【四要】


1、保持情绪稳定

孩子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从周围的成人身上看到的样子。当家长镇定、自信应对疫情时,可以给儿童提供最好的支持,家长应当给孩子示范面对疫情的正确应对方式,帮助儿童树立乐观、战胜困难的信心。

2、维持正常生活作息

根据疫情的发展调整计划,维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对年幼儿童而言,稳定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建议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亲子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

3、合理解释疫情相关的知识

在分享信息或者回答孩子关于疫情的疑问时,可以用孩子能听得懂的方式来讲解,或利用一些绘本资源等帮助孩子理解。在描述解释相关的知识和现象时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告知孩子我们已经为防疫所做的努力,并对此充满信心。

4、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当年幼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可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年龄稍长的青少年,可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倾听孩子的表达都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方式。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家长【四不要】


1、不要恐慌混乱

家长焦虑、恐慌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甚至有的时候,家长不经意表现出来的担忧也会增加孩子原本没有的焦虑和担忧。因此,家长要避免出现无序、无助的混乱行为。

2、不要信息过载

对于儿童而言,同样存在信息过载的风险。当家长在孩子面前持续观看收听疫情的相关报道、不断谈论疫情的负面消息时,孩子可能被动接受了超过其认知和情绪承受力的信息,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3、不要过于隐瞒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疫情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孩子提出的疑问完全避而不答。孩子已经观察到生活的异常,却不能获得相应的解释,这会让他们更加困惑,而且家长的“遮掩”也会让他们不安。

4、不要责备或迁怒

孩子在面临突发的应激事件时,可能会有多种不良的情绪反应,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不要随意责备。另外,家长要注意体察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迁怒于孩子。



寻求专业帮助

我校开通了心理关护热线,疫情之下

我们要如同重视“绿码”一样

积极守护我们心理健康的“绿码”

当我们感到恐慌、焦虑、无助时

欢迎你的来电咨询


喻琳玮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助理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沙盘游戏咨询师、初级绘画分析师


徐一心

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取向

两位老师均具有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无论你有什么困惑,我们都愿为你排忧解惑,驻足聆听!

面对疫情,如果你感到焦虑,如果你想倾诉,如果你想寻求心理帮助,请添加以下联系方式与心理老师取得联系。

1、方式一

工作微信号:yulinwei_psy(喻琳玮老师)

工作微信号:xuyixinpsy(徐一心老师)

心理老师将以微信语音、文字或视频的形式,提供线上心理咨询,进行一对一线上回复。预约咨询的来访者请在验证信息中备注“姓名+性别+班级”,通过核实后,方可成功预约咨询。

2、方式二

邮箱:ylw54321@163.com(喻琳玮老师)

邮箱:xuyixin625@qq.com(徐一心老师)

将你的困惑发送至上述邮箱,心理老师将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邮件题目请注明“姓名+性别+班级”。

3、咨询时间

11月23日 — 疫情结束:

上午9:00-11:00,

下午14:30-17:00,

其他时间需提前预约。

当我们感到恐慌、焦虑、无助时

你也可以拨打以下热线寻求帮助



· 文字:心理中心、成都市教育发布 ·

· 排版:范晓雅 ·

· 审核:谭文厚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9号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8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