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公益慈善口述史计划·青年伙伴招募
(请上下滑动阅读)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公益慈善的理念开始在国内传播,公益慈善事业迎来解冻和复苏。
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席斯科特(Peter Scott)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第一任局长曲格平签署《关于建立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决定书》,成为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环保工作的国际NGO。四十多年来,WWF在华开展了领域丰富的生态保护工作。
1981年7月28日,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基金会,四十多年来为5000多万儿童少年平等享有美好生活创造了机会。
1988年10月7日,中国第一家以研究妇女问题为主要方向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妇女研究所诞生了,这就是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前身。该机构于1992年开设中国第一条妇女热线,以弱势妇女、儿童为主要对象,用生命影响生命。创始人王行娟如今已94岁高龄,仍不遗余力地为女性事业奔走呼告。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立中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实施“希望工程”,在祖国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三十多年来,希望工程帮助了700万身处困境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1991年4月20日,记者刘德天自掏腰包,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如今他已73岁,和伙伴们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守护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让当地黑嘴鸥数量从1200只增加到1万多只。
1993年3月15日,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田惠萍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的民间公益机构。三十年来,星星雨不仅服务了数以万计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还开发出一套针对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积极有效的服务模式,帮助全国许多孤独症康复机构从零开始发展起来。
1995年9月4日—15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是我国历史上举办的第一个联合国国际会议,也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空前、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189个国家的15000多名代表与会,其中具有咨商地位的NGO代表约5300人。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指导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中国NGO的一次破冰传奇”,中国社会第一次用惊讶的眼光领略了众多NGO参与国际决策的风采及其巨大影响力。
1996年8月19日,皮肤科医生杨里合(1928—2011)在近70岁高龄成立了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专门帮助麻风病人,为这个长期被社会和亲友歧视、抛弃的群体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不懈努力。在这个很小的领域里,杨里合医生鞠躬尽瘁五十多年。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走上帮助麻风病人重归社会的道路。
2005年6月14日,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是《基金会管理条例》实施后,中国第一家国家级非公募基金会,民政部批号“001”。此后,非公募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成为民间人士奉献爱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数十万社会组织紧急行动起来,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抗震救援。由南都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发起的《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是中国民间组织首次大联合,短短几天有168家民间组织响应并参与行动。这一年也掀起了全民公益热潮,全国慈善捐赠和志愿者规模都创历史新高,开启了“中国慈善新纪元”。
……
↑请上下滑动阅读↓
中国公益慈善,历史很长,记录却不多。
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45年,最早的基金会诞生40多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过去近30年。历史浩渺,人生有涯。当年奔走呼告、身体力行的先驱们陆续步入古稀耄耋之年,有些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前辈们倾注一生心血的事业有谁看见?日复一日的执着坚守有谁聆听?当他们走完平凡而绚烂的人生,给后人留下的是什么?多年以后,谁还记得他们也曾热血沸腾?他们筚路蓝缕数十年沉淀的行业经验和人生智慧,如何传递和启迪我们这些后继者?
作为关心中国公益的后辈,我们如何知道这个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何与前辈们彼此陪伴、相互滋养?当有一天我们也垂垂老矣,我们又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为将来的人们留下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刻不容缓!我们一起去探寻。
你,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与曾经深刻影响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前辈促膝长谈,找到他们故事的起点,传承精神、接力前行?
2023年10月,长青文献图书馆在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PCD)的支持下,启动“拾光——公益慈善口述史计划”(简称“拾光计划”)。我们正在寻找20位左右对公益慈善历史有热情的青年伙伴(没有年龄限制,我们相信怀有热情和好奇的人永远是青年),用将近一年时间,学习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并对15-20个长期扎根环境保护、教育公平、残障支持、社区建设、妇女儿童发展等不同议题领域深耕数十载的公益机构或先驱人物,进行个案口述史访谈并整理成文,一起为行业留下珍贵记忆。
什么是口述史:口述史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让学者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
➢ 青年伙伴将获得的成长和激励
学习口述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深刻掌握;
深入了解公益慈善的通识和发展历史,与学识渊博的导师们交换想法;
与长期深耕一线的公益慈善开拓者们促膝长谈,聆听ta们的故事,学习人生智慧,启迪个人成长;
完成一份口述史成果,成为公益慈善行业历史记录的一部分;
参与有趣的青年社群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侪,成为未来携手同行的伙伴;
获得小额的研究经费,可用于补贴项目中的部分开支。
➢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周期:2023年12月—2024年8月
如果入选青年伙伴,你将参与的有:
参加相关的线上、线下培训和督导;
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策划访谈方案,收集和整理资料,设计访谈提纲,开展采访工作并进行记录;
将访谈记录整理成稿,并完成最终修订,形成一篇口述史案例作品。
➢ 我们期待你
对公益慈善抱有热情和好奇心;
希望学习和应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
认真负责,有始有终,在项目周期内确保时间投入和成果产出;
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媒体或自媒体从业者,公益慈善组织从业者,以及其他有采访经验者优先。
➢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填写「拾光——公益慈善口述史计划
青年伙伴招募报名表」
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12月15日23:59
💚特别感谢柴玮哲、陈一梅、付涛、黄海涛、黄英男、赖佐夫、蓝煜昕、李光、刘海英、娄蓬勃 、任丽娟、申志民、宋厚亮、王龙玺、薛启婵、杨超、赵晓玲、郑静茹、朱健刚、朱艳伟(以上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等前辈和伙伴在我们项目初期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支持,感谢你们与我们一起记录公益行业历史。
主办方
长青文献图书馆由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2019年发起的“基金会档案馆”项目而来,以记录、传承和传播中国民间公益为宗旨,目前主要开展记录保存、研究支持、文化交流等工作。
作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综合文献图书馆,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鄂尔多斯市聚祥公益基金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和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等机构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不断发展,为中国公益慈善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播保存重要资料,致力于成为公益慈善领域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联合主办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是中国首家以公益慈善教育与文化研究为主旨的书院,由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原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三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书院沉淀二十年公益人才培养经验,依托国际性学术网络汇聚全国一流公益教师,是MPS公益慈善领军人才研修班的举办单位之一。
学术支持
南开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成立于2022年,是南开大学一级学术机构,依托于南开大学新成立的社会学院。该所承接了南开人类学百年传统,南开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人类学系诞生地,而陶云逵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成立的边疆史地研究室与当时的燕京学派和中研院齐名。今天的南开人类学所以教育人类学、发展人类学和慈善人类学为特色。该所有人类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在年龄层上横跨了老中青三代,形成了完整的学术发展系统。
支持方
END
编辑:虞嘉葳、刘然
排版:季拓
审核:吕全斌、李超
长青热点
欢迎关注长青文献图书馆服务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