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禁言、封号!请理性发言!
近期
多个社交平台相继发布消息称
在巡查中发现
有个别用户存在言论不当行为
站方除了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处理
还会视程度采取
禁言至关闭账号的处置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网民
保持客观理智的态度
合理参与讨论和发布观点
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需要你我一起努力
近年来
层出不穷的网暴事件
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
网络“声浪”很可能变成伤人利刃
在今年春节期间
中央网信办就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
“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
专项行动
其中就包括了集中整治
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
切实维护网民利益
那么
如何进一步避免
将“网络正义”变成“网络暴力”?
在前不久闭幕的两会上
40位代表联名建议
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
有关“反网络暴力”的话题
也冲上热搜
一、 建议采取专门化、体系化的集中立法来应对网络暴力,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法律。 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网络暴力定义和范畴,界定言论自由和侵犯他人隐私权等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包括确立网络暴力的类型与判断标准,明确网络暴力的内容和形式。界定刑法与民法、经济法等其他法律的边界;规范反网络暴力权力授予的形式、行使的程序和适用的范围等。 二、 专项立法要就预防和惩处网络暴力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治安处罚及刑事责任,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反网络暴力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立法要明确网站平台、网络媒体和网络论坛监管法律责任,承担反网络暴力的义务。 三、 加大网络暴力的刑罚力度,严惩恶性网络暴力事件,才能在网络环境中树立法律的威严。司法部门要对网络暴力者动真格,需要有惩罚力度的法律依据。网络暴力立法应根据实际及时制定和更新民事赔偿和刑事惩戒等方面的规定,加大网络暴力惩罚力度。
图据 微博@人民网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能够幸免”
网络空间的环境生态
深度影响每一个人
更依靠着每一个人
大家在网上冲浪之时
务必擦亮眼睛、理性表达
不因主观情绪先行而不负责任轻易置评
不因“法难责众”而口无遮拦喊打喊杀
决不当谣言传声筒、暴力扩散器
人人坚守底线
明白表达的责任、自由的边界
通过切实言行修复网络生态
受益的也将是我们所有人
除了网络暴力
通过抓取用户日常的使用数据
分析得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喜好
进而精准化地提供
信息、娱乐、消费等各类服务
在我们身边也非常常见
与此同时
“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
诱导沉迷消费等不合理应用
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
3月1日起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正式施行
算法无处不在
滥用问题不断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梁正:由于机器还在发展阶段当中,针对一些劳动工作场景,把决定权力交给机器,有很大的潜藏的公平性、可靠性的风险。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平台要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
给用户们提供更加多元化有深度的服务《规定》的发布不仅是对用户的保护更是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规范引导
推荐阅读:
主编 / 青聚锦官城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网信中国、央视新闻、青年湖南、四川日报、北京日报等转载授权请联系青聚小团团(cdqjxtt)投稿邮箱 / cdqjjgc@163.com微信号 / cdqjxtt2微博账号 / 青聚锦官城b站账号 / 青聚锦官城抖音账号 / 成都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