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正青春!
从“蓉耀青年”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
到常态化主题教育学习
从“青年友好城市”
到“我为青年办实事”
……
一年来,成都共青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市青年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青春力量。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全市各级团组织聚焦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要抓手,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少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少年,广泛掀起学习新思想的热潮。
开展青年主题宣讲
市委宣讲团青年志愿者分团深入在蓉高校、企业园区等青年学习、工作一线;“蓉耀青年”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开展主题宣讲160余场,覆盖青年学子200余万人次,被中宣部办公厅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拓宽思想引领阵地
打造“红领巾飞行学院”等红领巾主题学院,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持续深耕“1+1+N”新媒体布局,巩固壮大青年网络思想引导阵地,“青聚锦官城”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指数长期居于城市共青团首位;成都共青团微博连续10年荣获“全国十大共青团微博”。
深化青年思想教育
大力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创新开展“思想武装·青春脑航员”主题教育学习,动员团员青年参学4400余万人次。
一场场宣讲活动
一期期主题教育
用青年“好声音”传递“新思想”
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青春之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工作的主线。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把服务市委中心工作作为团结引领全市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主阵地,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青年的奋斗热情,踊跃投身奋勇建功新时代的伟大洪流。
凝聚强大合力
聚焦疫情防控,动员招募青年志愿者11.3万人次,服务时长累计超67.5万小时;聚焦社区发展治理,16个区(市)县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社区青春行动”试点;聚焦世界赛事名城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开展“红领巾小提案”等一批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青年大学生实习见习行动
联合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累计发布实习见习岗位4.3万个,每年超过10万青年参与。
开展职业青年岗位建功行动
发挥“号、手、队、岗”等“青字号”品牌示范引领作用,选树典型,激励青年立足岗位担当作为。
开展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筹建成都青少年交响乐团,举办国际青少年艺术周、红领巾原创歌曲征集等活动,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非遗作品邀请赛被《今日中国》(法文版)报道。
更好的城市成就更好的青年
更好的青年创造更好的未来
扎实推进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着力优化青年教育、就业、生活、健康、安全等环境,完善规划、政策和服务体系,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提档升级
蓉漂青年人才驿站
联合市委人才办、市住建局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人才公寓9.9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6万套,提档升级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年服务大学生1.5万人次。
着力丰富青年社交场景
建成青年之家1095个,组织开展婚恋交友、城市融入等各类青年社交活动11624场。
建成青年创新创业
“一站式”服务平台
践行“我为青年办实事”用心解“青”忧,建成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汇聚政策、载体、金融、导师等“双创”要素资源,孵化4500余个青创项目,提供4064万元金融贷款支持。
成都成为“青年友好城市”全国首提地,“四川成都营造青年友好城市”作为全国唯一市级案例入选《青年发展规划工作指导手册(2021版)》。
青年与城市
相辅相成,共荣共生,同心同向
改革永远在路上。全市各级团组织坚持把加强团的基层建设作为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重要任务、重要基础,积极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申报,改革创新组织工作载体,扩大对青少年的联系覆盖,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推进全国县域共青团
基层组织改革试点
强化市县一体推动工作机制,促进锦江区等10个区(市)县获批成为全国试点,占全省试点区(市)县总量超过30%。
持续开展青年大调研
形成《2021“蓉漂”青年发展调研报告》《成都青年发展报告(2022)》,为新时代的成都青年精准“画像”,进一步提升服务青年工作水平。
深化青联、学联、少先队改革
广泛凝聚青少年力量
完成市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换届工作,优化组织结构,积极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组织成立首届成都市新兴领域青年联谊会,加强对新兴领域青年的联系培养服务,不断扩大共青团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伙伴队伍。
改出活力,革出实绩,青年满意
探索“成都方案”
交出“成都答卷”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
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共青团要增强
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
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
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
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
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