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招聘!最高年薪50万!

小积快跑 青聚锦官城 2022-08-08


思想武装·青春脑航员(第一百零九期)


找工作的小伙伴赶紧看过来
广纳贤才的成都
又有新动作了

一大波招聘来了

👇👇👇

01

成都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47名聘任制公务员




5月16日开始报名最高年薪50万!成都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47名聘任制公务员市直机关首次招聘重点保障 “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和智慧蓉城建设等重点工作的人才需求


此次招聘报名时间为

2022年5月16日至6月20日

具体公告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



2022年是成都市开展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工作的第三年,此次招聘共有47个职位,是成都出台《成都市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试行)》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招录聘任制公务员,主要有以下几个关注点。

关注点

01

名额有所增加

市直机关首次公开招录聘任制公务员




成都市2022年共有45家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7名聘任制公务员,涉及4家市直机关和15个区(市)县。相较于2020年6名,2021年9名的招录名额,招录规模有所增加。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入职的聘任制公务员整体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所以今年增加了招聘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有市直机关(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金融监督管理局)设置了招聘职位。

关注点

02

薪酬待遇提高

表现优秀

还可以转委任制公务员




所有职位均使用行政编制,聘期薪酬由基础工资、考核奖励等组成,最高可达50万/年(税前)。
聘任制公务员按聘任合同进行管理,合同明确聘任期内职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相应待遇。合同签订后将对聘任人员跟踪管理,同步做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此次47个职位聘任期均为3年(含6个月试用期)。聘任期满,因工作需要且聘任制公务员本人愿意,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后可以续聘。对在专业性较强的职位上表现突出、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工作长期需要的聘任制公务员,聘期满五年,年度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或者聘期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可以转为委任制公务员。

关注点

03

职位设置更加精细化

对研究水平和实操能力要求高




一方面,本次招聘的聘任制公务员聚焦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治理、产业转型升级、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交通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
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强化实践要求,优化了学历、专业、经历等条件,充分体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要求。90%以上的职位学历资格条件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并设置了相关工作经历条件,近半职位有相关专业领域职称要求。


关注点

04

考评形式更加丰富

注重差异化精准选才




为进一步选准人才,本次聘任制公务员招录进一步丰富了考评形式,采用“履历分析+专业测试+专家面谈”的模式,考试测评成绩=履历分析成绩×25%+专业测试成绩×25%+专家面谈成绩×50%。
本次招聘的47个职位均坚持“一职位一试题”、 “一职位一套评分标准”,突出职位特点,确保公平公正和精准引才。

关注点

05

积极打造干事创业平台

选得好、用得好、留得住




成都市委组织部2021年底制定的《成都市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试行)》,在培养使用环节给出了具体指导。结合单位工作需要和职位实际,聘任机关积极搭建导师帮带平台,构建培训提能平台和竞进拉练平台,“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把“好钢”用在高质量发展“刀刃”上,让聘任制公务员在专业领域发挥专业力量,让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本次招聘有哪些职位呢?

戳下图了解详细内容↓

(点击查看大图)




02

成都首批聘任制公务员

在岗近一年

过半聘任单位认为作用“超预期”



那么
到底啥子是聘任制公务员呢?


聘任制公务员是指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是拓宽公务员来源渠道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目前,国家、省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录是公务员队伍的主要来源渠道。聘任制公务员主要面向专业性较强的职位,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且职位具有低替代性。





其实

这已经不是成都第一次招聘

聘任制公务员了

据新华社报道




来之即战

成都市聘任制公务员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到任就能上手。“来之即战”成为首批聘任制公务员最大的感受,也是对其工作能力最直接的考验。

鲶鱼效应

聘任制公务员普遍能力强、素质高、态度好,逐步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务员群体带来“危机感”。

广纳群贤

成都市打出了一套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培养、管理、使用的“组合拳”,努力构建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今年8月,温江区三渡水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困扰金马河两岸近8年的交通问题得以解决,群众纷纷点赞叫好。三渡水大桥是温江区重点民生项目,从方案设计、技术审批到质量安全监管,项目建设生命周期都由温江区交通运输局交通发展策划总监于海松全程牵头推进。


聚焦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需要,以“急需紧缺、专业性强、不可替代”为导向,以求贤若渴、引智引才的决心态度,成都市委组织部于去年8月向社会发布首批6个聘任制公务员岗位,于海松正是今年成都首批到岗的聘任制公务员之一。


自今年初正式签订合同,成都市首批聘任制公务员到岗近一年。成都推进公务员聘任制成效如何?有哪些创新之举?聘任制公务员们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专业化人才“来之即战”


成都市聘任制公务员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到任就能上手。“来之即战”成为首批聘任制公务员最大的感受,也是对其工作能力最直接的考验。


到岗第一天,东部新区财政金融局投融资首席分析师赵诗琴就参与到PPP项目的承接工作中。当时,新区亟须尽快拿出承接方案,稳妥推进高新、龙泉5个PPP项目,总投资达412.72亿元的承接。“5个PPP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内容多,项目业主、项目施工方、政府部门权责关系复杂,加之原管理模式不一,急需出台统一的项目管理办法,理顺管理机制,平稳承接、有效推动项目进展。”赵诗琴说,通过与领导、同事们多个日夜不懈努力,出台了《成都东部新区PPP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及工作制度》《成都东部新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管理办法》等,理顺PPP项目管理机制,并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项目有序实施,社会资本累计投资达94.63亿元。


入职当周,成都东部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师杨兴地就接到了任务安排,开始牵头《成都东部新区高快速路网体系优化》研究,优化形成“九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规划成果,奠定成都东部新区道路交通骨架基础。


去年底初到温江区发改局,邓洁就深入参与了温江区“十三五”规划评估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撰。6个月后,凭借过硬的实力通过试用期考核,邓洁成为温江区发改局发展规划研究总监。


到岗不久,温江区国资局投融资管理总监陈伟就牵头编制完成《成都市温江区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实施方案》,重产基金依托区属国有企业资金,存续期内(5+2年)预计将撬动150亿元社会资金参与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考虑到陈伟同志在央企和省市国企的多岗位锻炼经历,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国资局还经常安排他参与国资国企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等洽谈业务,他的加入让我们增加了不少底气。”温江区国资局局长刘兴春这样评价陈伟。


支撑聘任制公务员“来之即战”的正是其专业性,而这也是成都市招聘聘任制公务员的初衷。


“当前,成都肩负着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使命,特别是作为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公共管理事务日益复杂,专业性不断增强,城市治理面临挑战。”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急需引进一批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鲶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


专业人做专业事,实现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成都东部新区首次招聘设置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师和投融资首席分析师2个岗位。两名聘任制公务员分别来自金融领域和规划领域,均拥有“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温江区则按照“与温江发展战略和主导产业匹配,且短时间无法内部培养”的原则,聚焦“高精尖缺”,确定聘任岗位。最终选拔的聘任制公务员平均年龄33岁,拥有 “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都有丰富的相关行业经历。

“聘任制公务员普遍能力强、素质高、态度好,逐步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务员群体带来‘危机感’。”成都东部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邓炜洁认为,充分发挥和运用这种“危机感”产生的“鲶鱼效应”,营造聘任制和委任制公务员同台竞争的良好氛围,能有效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

博士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大学,主修应用经济学,邓洁曾先后在西南财经大学任教和在苏州某半导体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她的高校经历和企业经历,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同视角,在制定相关政策、牵头进行课题研究、经济运行分析、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研究时,专业素养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温江区发改局改革创新科负责人舒航这样评价邓洁带来的改变,“工作能力专业,工作态度敬业。”

同样觉得获益良多的还有温江区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项目推进科)的负责人冯健超,“于海松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我本身是学土木工程的,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交通规划专业方面的分析手法。”他笑称,“专门有一个博士当我的老师,365天都可以学习,很巴适。”

“发挥作用大,是一个专业强、全方位的科技人才,全局都很珍重这个‘宝贝’。”温江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白强林笑着补充说,局里不少同志都尊称于海松为“于局长”。


打出选、育、管、用“组合拳”


如何确保专业人才能够“来之即战”,并激活公务员队伍“一池春水”?成都市打出了一套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培养、管理、使用的“组合拳”,努力构建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选出实干家,是成都东部新区和温江区在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时的共同目标。然而,如何精准地选出实干家?


“我们首创了‘一个岗位、一套试题、一个面试组’考评方式,邀请聘任单位主要领导和专家学者参与测评,选出适合事业发展需要、上任就能上手的‘实干家’。”温江区委组织部部长罗胤介绍,由行业专家和聘用单位业务骨干一同出题、评分,做到专职专题,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的考题。


而成都东部新区在考试测评环节则突出了人才“全面画像”。“在履历分析环节中,建立预演推算机制,构建针对学历、工作经历、专业资质、获奖情况、专业研究水平情况3大类、10个分项、30余个评分等级的评价体系,组织行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干部选用专家等,对应聘者的履历进行打分,补足常规测评无法深入全面了解应聘人员的短板。”邓炜洁介绍,招考环节不唯分数论,更加注重通过“德能勤绩廉”等多维审查选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此外,成都市还坚持精耕细作靶向“育”,通过构建导师帮带平台、培训提能平台、干事创业平台、竞进拉练平台,努力提升聘任制公务员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坚持严管厚爱规范“管”,建立合同管理机制、结构薪酬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能进能出机制,严格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构薪酬“考得好才能拿得全”,对考核认为不胜任的,还将及时淘汰。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通过深入谈话、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广泛听取意见等方式了解到,成都聘任制公务员政治素养好、专业能力强、视野开阔、勇于担当、吃苦耐劳,能够较快转变角色、融入队伍,目前来看是胜任岗位的,在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半多的聘任单位认为作用“超出预期”。


03

与成都 向未来



近年来
为了广纳贤才,也为了给人筑梦
成都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从人才落户政策
到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
从人才公寓到“蓉城人才绿卡”
从推出“蓉漂青年人才驿站”
到招募城市“超级实习生”
……


目前
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587.6万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



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行“双招双引”模式,培养和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锻造工程,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人才体系。深入实施“蓉漂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人才协同共享、柔性流动,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加快把城市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才红利优势。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综合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创业扶持、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今年年初
成都人才政策体系
正式迈入“3.0时代”
从“1.0版”的给政策给优惠
到“2.0版”的搭平台给机会
此次的“3.0版”
成都全面转变人才思维
将通过优平台营生态引才
构筑一个从战略科学家
到新职业从业者全覆盖的
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各类战略人才栽好栖息的“梧桐树”

摄影 孙琳


城市的发展
让平凡人拥有了不凡的光彩
而城市的发展
也正是由那些平凡却努力发光的人
共同塑造

让我们与每一个
在成都的奋斗者一起
与这座城市“同频”
助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筑梦成都、圆梦蓉城!




延伸阅读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坚持把创新作为赢得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增量,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成都加速度。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着眼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高标准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建设运行天府实验室,在突出优势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及国家实验室基地,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和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推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完善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支持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培育多元创新主体——
创新主体是创新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决定着城市创新发展的整体效能。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领军企业提能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激励机制,加快培育创新型头部企业。发挥高水平大学作用,支持国际知名大学来蓉合作办学,建设一批“双一流系”“中科系”等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高峰学科和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让创新资源要素更加活跃、创新成果价值充分释放。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构建顺畅高效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体系,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建设“双创”示范基地、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探索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机制,提升新经济活力区、生命科学创新区、未来科技城创新转化能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就地就近产品化、产业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保护,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壮大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建强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深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体系,集聚发展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

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行“双招双引”模式,培养和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锻造工程,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人才体系。深入实施“蓉漂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人才协同共享、柔性流动,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加快把城市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才红利优势。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综合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创业扶持、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推荐阅读:

成都→眉山,5分钟!
赵立坚发了条微博,成都网友:千真万确!
四川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例
一组数据,了解成都年轻人!

百年青春逢盛世,牢记嘱托再出发


主编 / 青聚锦官城 部分素材来源:成都发布、新华社、蓉城先锋等转载授权请联系青聚小团团(cdqjxtt)投稿邮箱 / cdqjjgc@163.com微信号 / cdqjxtt2微博账号 / 青聚锦官城b站账号 / 青聚锦官城抖音账号 / 成都共青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