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怕,这个点推送《水门桥》,没打算给你剧透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2-03-15

当你收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相信咱们相当一部分读者还躺在床上,正在纠结,今天是看水门桥呢,还是去看笨小孩,是看四海呢,还是去看杀手不太冷静。


放心,无论哪个,最早一场也要8点半以后,看完了再做决定,来得及。


我们这个影评推的早了点,应该中午推,总得等第一场看完了。


但我想着总会有人今天不看,所以早推晚推都一样。不过你放心,全文无剧透。


话说我这人还真是挺喜欢看电影的,可能是中学时期养成的毛病。那时候我成天一个人看电影,后来也是,大部分还说得过去的影片我都看过,其中9成以上,都是单独一个人去看。


我上初三的时候还是高一,有点记不清。有次我妈让我帮她去看一本电影,什么十六岁还是什么花季,忘了,很无聊的影片。


不是公开上映,是上映前的预审,电影上映前都是会小范围播放的,以确保内容的安全。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任用一个人,除了上级考评,还会组织抽样,看看这个人在其他同志眼里是个什么形象。


我妈当时忙,没功夫,就让我顶替她,去看电影,回头代她签字写意见。


我去了之后,座位旁边坐着一个小姐姐,大学生的样子,很漂亮,非常漂亮。


我全程没记住电影在演什么,只记得她身上味道很香,头发很长,也不敢看人家,但是坐下去的那一刹那看到过,真的很漂亮。


于是全程心猿意马,青春期的小男生,满脑子都是身边的小姐姐,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坐了两小时。


我猜她也是替家人来完成工作的,因为我看到最后她的签字了,她签的那个名字明显是40后,50后才会取的名字,不可能是她自己的。


那个年代也没有手机,作为学生,连个BP机都没有,也不好意思问人家。问了也没有意义,人家估计大我五六岁。


但是我从此就喜欢上了看电影,尤其喜欢一个人看电影。


千万不要误会,我没有那么傻,指望邂逅什么,我绝大多数时候看电影都是选择无人的场次,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角落里。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过你也不能怪我,因为我不能剧透呀。不能聊剧情怎么聊呢?


其实也可以。


《水门桥》是历史上一次真实的战役,过程很残酷,但也很清晰。


美国的王牌军陆战一师,想要从长津湖撤退到真兴里,要经过两山之间,唯一的通道是一座桥,叫做水门桥。


如果桥断了,随后赶来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就可以把他们围歼,如果不能,陆军一师就会逃出生天。


志愿军的一个侦察小分队首先赶到,他们用随身携带的仅有的炸药炸毁了桥面。只带了这么多弹药,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很显然,他们此前不了解美国当时的工业实力,他们以为这样就足够了。结果美国人迅速抢修通车,载重汽车都可以通过。


然后志愿军就把桥彻底破坏了,结果又被美国人修复通车。


第三次,志愿军的侦察分队和赶来支援的七连,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把桥梁的基座都给炸塌了,他们想,这回美国人总没有办法了。


然后美国人竟然空投了足够建两座桥的钢梁,八架M2组件,愣是在一天之内又把桥修起来了。


陆军一师就这样逃走了,而且,临走前还把自己搭的最后一座桥给炸了,这样志愿军就没法追击。


那么除了追击,我们还安排阻击,就是说陆军一师即便逃出生天,迎接他们的也是提前穿插埋伏的1081高地的炮火阻击。


但遗憾的是,炮火没有响起。为什么呢?


因为战士们缺乏御寒物资,冻成了阵地上的冰雕.......


有人问我,昨天文末北境的冰封长城,我是怎么想起把权游中的地名用在了那里。


其实当时写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就是这群冻成冰雕的战士,他们化身冰雕,也不曾撤离。


有点伤感,大过年的,我不想让读者抹眼泪,虽然我很清楚,看完电影很多人还是会抹眼泪。


说点轻松的话题。


打仗的目的有时候不见得是为了打,也许是为了和。或者讲,是一个和的契机。


距离那场战争已经过去72年了,咱们读者里面最大的都未必能有72岁,这是多么久远的故事了。


今天世界的格局就是G2,昔日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要对手,就是今天这颗星球上的G2。


疫情前或许有人怀疑,但是到了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但是,把话说回来,我相信未来的几十年,仍然是G2。也就是说,你指望短时间内USA变成USA和USB,那也是不现实的。


这就是一个实际上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双方有摩擦,有龃龉,但最终一定会走向合作,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


还记得昨晚小号推送的那篇关于大龄女婚姻的文章么?


你觉得我和春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节目组催婚催生,鼓励大龄甚至鼓励老年人再婚,也是拼了。


但那些都是节目,他们不会站在纯粹的,自私的,你个人的利益的角度算一笔账。


而我昨晚算给你看了。


5000字,我有整整4000字在教你策略,教你如何获取自己最大利益的策略。


止损与止盈,是左拳和右拳,配合起来,才是组合拳。


为一个人算账如此,为一国算账也是如此。


战不是目的,战是手段,通往铁王座的路上,还会经历很多很多的手段。


很多看了昨天文章的读者,跟我说,他很讨厌美国,更讨厌公知。


我一个一个来给你分析。


如果你单纯的看72年前的这场战斗,美国充分的展现了工业化,而我们充分的展现了不怕死。


so,这就是我们和美国各自的标签了吗?


2020年的时候,有很多公知,就包括我昨天骂过的那种,纷纷跳起来讲,他们讲什么呢?你们应该还有印象。


他们当时说美国24小时就能建180个战地医院,会开来35艘满载呼吸机的医疗船,后来呢?


后来停尸间都不止180,35艘船都运不够裹尸袋。


美国今天要死多数人?每天死的人比911都多。


什么是不怕死?今天的美国,才是真不怕死。


与此同时,火神山,雷神山,绿码,核酸,疫苗,无人机,物流,精准定位,我们疯狂的在向全世界秀肌肉,秀我们的工业能力,信息社会下的工业能力。


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


72年过去,美国是真的不怕死,我们是真的工业化。望着对方,我相信双方都百感交集。


我们都在向对方学习,难道不是么?


有时候,最理解你的未必是盟友,也许最懂你的,恰恰是你的对手。


如果我们不是惺惺相惜 ,真的会用72年的时间变成今天这副武装到牙齿的工业化的模样么?


谁是钢铁侠?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我们变成了钢铁侠,而我们的对手,视死如归。


我没有调侃对手的意思,每天都死掉一个911,到处是黑人与白人警察之间的冲突,零元购,这样的美国仍然没有分为USA和USB,这样的对手,难道不值得我们瞳孔一缩么?


不要放松警惕,更不要过度地自信。


说到过度自信这个词,你难道不觉得公知的贡献其实是最大的么?


甭管他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像昨天说的那样想要卖屁股求荣,还是真的相信灯塔,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成功的忽悠了美国人,为我们争取了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我知道有人对于这个说法不服,总觉得难道就这么轻轻揭过了?


这种话,我没法深入地聊,因为问这种问题的人,往往都年龄太小,阅历太少。


几年前,我和一个比我还年轻的人,有过一次很有趣的对话。


我从他手里买了一套别墅,他说了一个价钱,我还价1%,然后就成交了。因为太快了,前后只有几分钟,中介们都没有做好准备,于是我们就聊起了天。


他问我做什么的,我如实告诉他,恰好他家族是做生意的,问了我一些国际间货币领域的话题,而我问他是做什么的,惊奇的发现,他本人是做那个工作的。


那个,我就不展开了。


其实我对很多事情的兴趣都已经很淡了,但是对那个很有兴趣,于是就他的工作和他聊了很久。


他跟我说,你说过的每句话,做过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有人知道的,我听了会心一笑。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几年前就交易的话题,我聊过,与平台方深入的沟通,双方你来我往,昔日很有意思的人生经历,也不知道删了没有。


那时候我就已经很清晰地意识到了,意识到背后有一只眼睛,在时刻看着自己。


所以他说这句话,我感觉特别深刻。


为什么忽然想起来,是因为前段时间我有个前同事,进去了。其实当年我们就在猜测,这人什么时候进去。


很多事情,真的无非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那天和别的前同事聊起他,还说他这回能不能上纪录片,后来纪录片放完了,没看到他,想想也是自然的,他级别不够,犯的错误还不够大。


但天网是真的存在的,其实你做过的每件事,说过的每个字,那只眼睛都是知道的。


有时候你以为去思过崖上待了几天,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很多年后,就会知道,其实是你自己天真了。


我们有部分读者来自某些昔日活跃的金融大V的粉丝,你们也问过我,他们怎么就消失了。


其实你们自己没发现么?他们消失前的几星期,连他们自己都意识到自己要消失了。


如果你们更有心,会发现早在他们消失一年前,我就绝口不聊国内金融领域的话题了,而在那之前半年,我连国际都很少聊。


天道有没有轮回我不晓得,但是苍天确实不曾饶过谁,这一点,你放心。


这个话题不聊了,今天风控请假了,有点话多。


新的一年里,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每本电影都看一遍,当然,前提是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护规则。


就算首席安全官没上班我也要说:路有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