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不是天下奇女子,但她哥是
读者让我写《山河月明》的剧评。这部戏里面出场了太多老戏骨,值得一写。
剧是快播完了,但是怎么说呢,出场这么多人物里面,编剧用笔墨最少的,反而是我最想写的,是一个蒙古人。
你没有听错,山河月明,明代初期那么多豪杰我都不想落笔,只想聊一个蒙古人。
这个人就是金庸小说里赵敏她哥。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赵敏的名字叫做敏敏特穆尔,特穆尔谐音帖木儿。她是汝阳王察罕帖木儿之女,王保保之妹。
翻开元史,察罕帖木儿没有做过汝阳王,他爹阿鲁温晋做过汝阳王,他本人做过颍川王,而且是死后被追封的。他也没有女儿。
王保保来历就很清晰了,他娘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他本人是察罕帖木儿的养子,就是说,他被他舅收为养子了。所以他的蒙古名字叫做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舅舅没有亲生女儿,可是他自己确实有个亲妹妹,这个妹妹,在历史上被叫做观音奴。
所以金庸这么编故事还是有道理的,王保保确实是察罕帖木儿的养子,那么把他妹妹编造成察罕帖木儿的女儿,合情合理。
这个观音奴,大概率很漂亮,如下图:
我不是信口雌黄,游牧民族通常和观音沾边的,都是美女。美貌且风流。
金庸另一部小说,《天龙八部》里面萧峰的大哥,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就叫做萧观音。
据说此女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
后来被诬告泡男明星,与一个伶官私通,被她老公赐死了。
这事儿不知道真的假的,不过我读过所谓她写的那些艳词,她大概就是因为缺一个首席风控官。
这说明自古以来,写作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无论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
扯远了,我们来看看观音奴,也就是赵敏。
历史上的观音奴绝没有赵敏的本事,我看电视剧《山河月明》里有点企图把她描述成身在明营心在元的女探子。
我觉得不现实。
原因非常简单。观音奴当年被明军俘虏,朱元璋想要以她为质,说服她哥投降。
所以就把观音奴嫁给了自己的二儿子秦王做正妃。
秦王是朱元璋仅次于太子朱标之外最重视的儿子,嫡次子,是马皇后所生。
嫁给他做正妃,很能说明问题。
观音奴是作为俘虏,人质的存在,她清楚朱元璋打她哥主意,不喜欢这段婚姻很正常。
秦王也是个很傲娇的人,不可能像西门庆一样潘驴邓小闲,赔着小心意去哄她,于是这段婚姻有名无实。
这种不受宠的情况下,她想做间谍,是不现实的。
何况秦王的侧妃也容不下她,观音奴也没有子嗣。她实际上是被软禁终身,待遇还很差,每日用度与奴婢无异,秦王死后,还被拉去殉葬了。
非常凄惨的一生。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她哥身上,毕竟她的婚姻就是为了招降她哥哥王保保。
朱元璋一直都有很严重的王保保情结,他自己说,这辈子三大憾事。
第一、没有得到传国玉玺。就是李斯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王莽篡位时被太皇太后扔在地上摔碎了一个角,用金子补起来那枚。
这东西估计被元朝最后的皇帝遗失在草原上了,从此不见踪影。后来清代皇太极说他捡到了,是瞎说的。
第二、就是没有得到王保保,或者说,没能劝降,收编赵敏她哥。
第三、元皇太子下落不明。
皇太子下落不明是个很糟糕的事情,随时可能打着复兴大元的旗号卷土重来,这就跟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一遍一遍的寻找失踪的朱允炆一个道理。
你想一想,传国玉玺,元是否终结,与王保保并立。这得是个什么人呢?
王保保这人,曾经击败过蓝玉,汤和,李文忠,常遇春,甚至徐达。
这些人有多牛?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朱棣,大神吧,主角嘛,干掉侄子上位的燕王,应该说朱棣时期,最能打的就他了。
这是为啥?因为他爹老朱同志把所有能打的,都弄死了。
换句话说,王保保击败过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活着,都不需要上阵,只要还活着。朱棣连造反的勇气都没有。
蓝玉,常遇春的手下,北上破元,平定西南,凉国公。曾经在太子朱标跟前点眼药水,说燕王朱棣,久后必反。
汤和,朱元璋的入伍介绍人,他做千户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和尚。此后追随朱元璋西征北战,死后追封东瓯王。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平定江南,征讨北元,死后被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常遇春,小说里张无忌的大哥。这位都不用介绍了,非常有名,打破陈友谅,攻取元大都,朱元璋能坐江山,最重要的两件事,他干的。死后追封开平王,他的画像上面绘的是龙袍,朱元璋特批的。
徐达,这个都不用介绍了,大明开国六王之首,有明一代,最能打的男人,肯定是他。
上面这些人,都曾经至少在某一战中,成为王保保的手下败将。
其中最难的是徐达,徐达平生仅一败,败给了王保保。
有人看到这里肯定会说,这不对呀,王保保真要是这么牛,怎么会是朱元璋夺天下呢?
应该是王保保追着朱元璋打才对呀。
你问的很好,因为我只告诉你王保保曾经赢过这些人,我没有告诉你的是,他输过更多。
严格意义上讲,王保保的一辈子是被朱元璋手下各路名将按在地上打,一边挨揍一边跑,冷不丁还能还个手。
你不要以为这不牛,实际上这很牛。
朱元璋曾经评价过,当时人们都说常遇春是天下奇男子,朱元璋不以为然,他说,如果论打仗,常遇春肯定不是王保保的对手。至于徐达与王保保究竟谁更能打,他也不清楚。
但是把王保保放到徐达的位置上,徐达能做到的,他多半能做到,而把徐达放到王保保的位置上,恐怕没有王保保的业绩。
这是站在老板的视角下点评各位优秀员工。
我们就说王保保和常遇春,王保保一生对战常遇春,输多胜少。问题在于,常遇春不是一个人,他经常有汤和,李文忠,蓝玉,各种配合,甚至有时候只是作为徐达副将,在徐达的带领下,一群人围殴王保保。
不仅名将如云,人多势众,更重要的是,大后方很稳定。
明军的背后不仅有长城,还有刘伯温,李善长,一众谋士,类似张良萧何,还有一个能力超强的大BOSS朱元璋坐镇。
王保保这边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他首先要做的不是打仗,而是党争。蒙古人始终在内乱,大敌当前,没有人想着捍卫大元,大家想的都是自己能捞多少是多少,能带走多少是多少,反正是要回到草原上去的。
所以王保保一生当中的主要精力并不是对外,而是对内。他得先让自己说了算,事实上从来都没有过。
比如王保保曾经被封为左丞相,只要他打的顺利,元顺帝就会安排太子夺权,然后内斗。
内斗到不可开交,老朱就会抓住机会,让徐达北伐,眼看要玩完,这些内部打王保保的力量就暂停了,让他去对付朱元璋。
等王保保打退徐达,他们又开始内讧。
所以剧中王保保有句话,他对着手下的万夫长说,徐达的背后是长城,是众志成城,而他的背后,除了一望无际的野草,还有什么呢。
丢了大都,逃亡上都,丢了上都,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酣战,王保保不是不想参与,问题是,他背后掣肘,元顺帝还在安排人讨伐王保保。
而等到朱元璋把元顺帝赶到塞外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对王保保下手的时机不对,你注意,是时机不对,不是下手不对。
元顺帝恢复王保保的官位,让他去讨伐朱元璋。你让他怎么做?他真要打,结果就是他在前面打朱元璋,元顺帝就在后面打他。
所以王保保最惨的时候,被徐达打败,和妻子抱着一根木头漂过黄河,才逃得性命。
是王保保不行吗?不,是没有机会让他行。
其实在我看来,你们不是想听我的观点,你们只是想逼我站队伍。
我有时候一直在想,有什么工作比统战工作更重要的呢?有什么见识比共识更重要的呢?
若是不团结,纵然天下奇男子又能怎么样呢?若是团结,输几次又何妨?
当我们急于互喷的时候,是否还记得,什么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