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错过女儿成人礼而挨骂的社区女书记,冤不冤?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2-11-12

郑州某次疫情发布会上,一位来自社区的女书记,声情并茂的讲述自己为了工作错失女儿十八岁成人礼,一度哽咽。

没想到播出之后,没有成为先进事迹,反而被网民喷。有读者问我,这人冤不冤?

任何一个团队里面的人都是分类的,这个类型一般按照三个维度去划分。

理想,能力,情商。

这里面的有理想是说一个人在实际利益与精神利益之间的取舍。

你注意,我给的这个门槛其实比较低,低于通常意义上网民们对于理想的定义。

网民认为的理想是你要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就我的利益,这才叫有理想。

我定义的理想是你愿意牺牲实际利益,追求精神层面的利益,比如李达康那种,在我看来就已经很有理想了。毕竟他想要的是一种抱负的实现而不单纯是钱,依我看,这就算有理想了。

能力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执行力,他能不能把事情做成。

情商是说一个人会不会来事儿。有的人做了十分最后被自己说成了一分,有的人做了一分最后被自己包装成了十分。

三者都具备,这就是团队的灵魂人物,三者都不具备那就谈不上人才,只能说是个劳动力。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可能像李达康那样三者同时具备的。我知道有人会说达康也不算什么,起码不如陈岩石。

问题是,咱们今天在讨论的是人才,陈岩石已经超出人才的范畴,不是今天聊的话题。

我们来看看这三者如果有欠缺什么样。

不具备能力的,直观地来讲,就是平庸。

平庸是不是一种罪?

严格意义上讲,平庸是一种资源分配。

人群中不平庸的人假如有1%,如果都去做了公务员,你觉得是不是好事?

我觉得不是。

因为公务员是分配财富的团队,不是创造财富的。如果前1%全进了一个团队,意味着其他团队是没有人才的。

其实大部分企业都是靠头部的人才来带队,也就是说,离开少数人才,大部分企业都是无法正常运作的,更不要提发展。

所以如果你看到各行各业还在发展,说明不平庸的人肯定没有集中在一个团队。

那么人才按照什么方式来分配呢?

人各有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不知道每个人的选择。但是站在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因素是钱。俗称哪个行业给钱多,哪个行业人才就多,哪家公司给钱多,哪家公司人才就多。

十多年前我待过甲方,常抱怨集团里人才凋零,什么事情都落实不下去。

但是你反过来想想看,钱也够凋零的。

集团董事长这种不提,这种基本上都是地方上的行政一把手调任,他们其实薪水并不高,而且也不懂业务,主要职责是看守资产,防止下面懂业务的这批人营私。

那么从商业体系里升上来的这批人,也就是业务体系里做出来的这批人,顶天了,做到操盘集团这个级别,实际上的运营一把手,年薪200万,做到下属分公司,上市公司的一把手,年薪80万。

十多年前,就是这个薪资。合法收入就这么多,如果还想要多,除非你冒着坐牢的风险。

只有这点钱,不会给股票的,包括董事长。

这个钱怎么说呢,站在工人农民的视角肯定觉得给高了,但是在行业内平行对比,是不可能招到人才的。

你想想看,一个年薪80万~200万的人,平日里往来的都是身家十亿百亿往上的。

你的能力如果真的和那些富翁差不多,即便你运气再不好,出去随便闯闯,也强似拿80万一年的死工资吧?

如果你不走,我只能认为两种可能,要么你特别有理想,要么其实你的所谓个人能力只是平台赋予的。

如果这里面的人性你能够想通,招人时的尴尬你瞬间就能想通。

你要招一个人,年薪预算就20万,他的工作内容是和那些私企里年薪百万往上的人对接。

要么你能够说服那个私企里年薪百万的人放弃钱,只拿1/5,要么你招来的这个人的能力,绝对不如私企里那个年薪百万的。

真相肯定是二选一,绝对没有第三个。

反正我这么多年还没有遇到愿意薪水减到原来1/5的,所以当时那个集团,大部分愿意久做的同事,确实都比较平庸,主要靠强调责任心,加强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来维系。

那我们再来看情商,什么是情商?

其实是一种感知力,尤其对人的感知力。

我一句话扔出来就知道听众怎么想。我可以预判你的预判。

一般来讲,做公务员的这种能力都很强,因为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即便不是行政体系,你也会发现那个甲方的工程师,比乙方的工程师会来事儿。

因为甲方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并不是自己解决技术问题,而是叫乙方工程师来解决问题。

他就算一开始情商低,这种与人沟通的工作做久了,被人蒙的次数多了,总会提高的。

但是你注意,这是一种什么环境提升的情商?是一种小圈子内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村里的李婶,每天和张寡妇,王二娘,柱子他舅妈东家长李家短,她的情商也很好,但是仅限于这个村子。

你让她跳出这个环境,去城里沟通下,还行不行?恐怕就未必灵了。

我们当年在改开初期,80年代,很多人看着在家里脑子很灵的,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你让他面对外商,可能就被蒙了。

所以90年代报纸上招聘这类岗位的时候,有一条很有意思的说明,就是对外沟通能力强。

这个外是指国外。

学英语不是为了背几个单词,或者语法,英语不是一种工具。翻译软件是没有办法给你翻译美联储讲话的,因为美国人自己也听不懂,如果他是外行的话。

你要看懂别人的各种套路,除非你熟悉这个环境。如果说过去对外是这样,那么今天对互联网也是一样的。

说穿了,你懂不懂互联网?你知不知道自己一句话扔出来,到了网上,网民怎么去理解,经过传播学的发酵,大家会怎么想?

我们那天写富二代举报站街阿姨,我说这个事件上来就抓住了互联网三要素。

贫富,男女,立场。网民就关心这件事。

一个初中就全家移民的富二代留学男生举报一个站街的阿姨。

互联网三要素齐备,它就具备了火的前提。

这个社区的女书记,也许是职业习惯,当自己的领导也在的时候,诉说下苦劳,工作的不容易;也许是动情了,想想看自己一个女的,为了工作,影响了家庭.......

但她是个互联网外行。她没有想过,在网民眼里,最起码你没有失业。而且错失女儿成人礼,就像孩子考上大学没来得及去送一样,不算个啥事,就别拿出来说了。

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里面,和一个人争华府的岗位,所谓谁能比我惨。其实就这么套逻辑。

互联网上是不会考虑个性化差异的,在网络世界里只有面具,或者说,标签。

富二代这就是个标签,公务员,这也是个标签。

其实我前面说过,任何一个团队的人都是分类的,理想,能力,情商。并非每个人都具备,因此标签是很难描述一个人的。

你比如在标签的语境下,网民对教师的预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现实中当然有,但不可能每个教师都这样。

如果一个人,理想,能力,情商三位一体了,她还愿不愿意待在社区的岗位上?这就是问题了。

就像我前面举的那个例子,20万预算招来的人,能力方面可不可能真的堪比私企里年薪百万的人?

当然,我并不是为这个社区的女书记开脱,她没啥冤枉的。说穿了,网民永远都不会错的,网民是个群体。我们不可能去指望一个群体改变他们的预期。

错的永远是你自己。你为什么没有能力让网民喜欢你呢?

你没有达到网民对你的希望,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就像我前面的分析,这里面实际上是一个价格问题。你觉得网民贴标签式的理想化的要求超过自己这个岗位的真实水平。

社区女书记不爽这种批评,是可以不干的,辞职就行了。如果你舍不得辞职,那就得忍受。

反过来讲,站在网民的视角下,你希望对方是春蚕,不但能力强,而且态度好,还得懂自己。永远把网民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成天为点小事儿,想着给领导诉苦求苦劳,还被自己听到了。

但遗憾的是,真正懂你的人,都去写爆款做情感大V了,怎么可能待在这种岗位上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