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练习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7 开国大典
课文朗读!第二单元 7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生字学习
《开国大典》知识点1
《开国大典》知识点2
1、词语理解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擎:举。
瞻仰:恭敬地看。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近义词
宣布——公布 肃静——肃穆
3、反义词
完毕——开始 热烈——冷淡
4、层次和段落
第一段:(1-4)开国大典入场。
第二段(5-10)典礼的主要经过。
第三段:(11-13)阅兵盛典。
第四段:(14-16)群众游行。
5、积累好词
描写场面壮观的词语:
气势磅礴 排山倒海 万马奔腾 长虹贯日
惊天动地 热火朝天 万人空巷
6、对句子的理解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3、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开国大典》考点
一、课文选自《毛泽东文集》
二、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2、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3、在记叙开国大典开始前的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4、典礼临近开始,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比拥戴,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5、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句子,表现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自豪的感情。
三、问题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主要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场面。
2、揣摩下列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现场的氛围。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
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
2)到了正年,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的盛况。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飖拂的声音,到后来,每声地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过后的掌声构成动静的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
4)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把嗓子喊哑、手掌拍麻与还不能表达尽内心的情感构成反差,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也渲染了阅兵式雄壮激昂的氛围。
《开国大典》同步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 dān shēng zhān yǎng
( ) ( ) ( )
piāo fú xié shāng wài bīn
( ) ( ) ( )
diàn niǔ qí bīng
( ) ( )
二、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① 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② 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③ 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矗立 肃立 挺立
① 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②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③ 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三、修改病句。
◆ 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抛上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在括号里填上备适的词。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 ) 掌声
一( )队伍 一( )坦克 一 ( ) 红旗
一( )石桥 一( )大炮 一 ( ) 帽子
五、按课文填空。
◆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________________,红旗翻动,像________________.
◆ 下午三点整,会上________________.
◆ 这 ________________ 的宣告,这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________________ ,传到________________ ,使________________ 。
六、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试画一张开国大典会场示意图。
七、读句子,回答问题。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瞻仰”是什么意思?把“瞻仰”改为“注视”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徐徐上升,这标志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文着重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请补全另外两项。
①宣读公告 ②升国旗
③ 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
(一)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
万头攒动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初照的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场上1 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静、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桥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对国旗无比尊敬和热爱的语句。
◆这篇短文记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它记录的顺序是:
人们等待一( )一( )一( )
◆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肃静寂静安静;
(2)宣告宣布宣读;
(3)热情热烈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5、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开国大典》
2、肃静宣读热烈
3、时间奏国歌毛主席
十、如果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升旗仪式,你会想到些什么?试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