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下载 | 加持“新基建”政策红利,将为星网全产业链带来巨大投资机遇

夏末之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4-10-31

点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并设为星标⭐️ 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编者按: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列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从国资委官网目前中央企业名录中可以看到,中国电信排列序号为23,中国联通排列序号为24,中国移动排列序号为25,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排列序号为26。从排列顺序以及组建背景来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虽然成立时间晚于中国广电,但是其定位明显高于后者,为事实上的第四大通信运营商。接下来,请跟随笔者详细了解一下副部级央企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讯息!下载《“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卫星互联网”。



编辑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号(ID:morlight20)

作者 | 夏末之光



2021年第1号

国资委关于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

经国务院批准,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国 资 委
2021年4月28日


  新闻看点


据新华社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8日到河北雄安新区调研,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河北雄安新区调研,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这是韩正在容东片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现场考察。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是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韩正来到公司拟选址地块,听取公司在雄安新区业务落地及建设设计思路等情况汇报,见证公司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公司揭牌。他表示,希望公司打造成中央企业标杆,为雄安发展、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河北雄安新区调研,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下载《“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卫星互联网

值得关注的是,叠加3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官宣”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这意味着截至目前,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将重新调整至97家

由于中国卫星网络集团除通信属性外还涵盖航空属性,翻看国资委最新97家央企名录中,已经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空集团、中国商用飞机、中国民航信息集团、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加上日前成立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已经有10家航空属性央企,占比超过十分之一。


并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央企名录中排列序号为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排列序号为3,中国航天工业集团排列序号为4,中国航天发动机集团排列序号为9,,四家航天央企巨头均在前十之列。而剩余航空央企最高者排列序号为中国航天集团的38排序,从排序上低于中国卫星网络集团。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国卫通集团“



不少人将新成立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与中国卫通集团划等号,事实上,两者有着明显区别。首先,中国卫通集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并非为国资委出资央企,其定位上低于中国卫星网络集团;


其次,中国卫通是从事高轨卫星运营服务业的专业公司,管理着14颗在轨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定位为民众提供安全稳定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而新成立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则定位基于低轨卫星的公众通信服务,价值类似于目前三大基础运营商;


第三,中国卫通的母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定位偏重于从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深空探测器、空间站等宇航产品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发射服务,运营形态更加多元、全面;而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从目前官宣的少量信息来看,运营形态较为单一,但更加聚焦,直指卫星互联网通信。



什么是“卫星互联网”


好比将地面的基站搬到了太空中,每一颗卫星就是一个移动的基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中心副主任黄华用这样一个通俗的比喻形象阐释了卫星互联网的概念。


卫星互联网是当前全球的关注热点。自2015年“星链”计划提出以来,全球兴起一波低轨星座建设高潮,亚马逊、三星、波音等巨头分别发布自己的星座计划,软银等风险投资机构也通过投资OneWeb参与其中。然而放眼全球,“卫星互联网”迄今还处于建设初期,由于建设难度高、耗资巨大,更多的项目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近期,特斯拉维权事件广受关注。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一共有两家知名企业:一家是特斯拉,专注于新能源智能科技汽车领域;另外一家则是 SpaceX公司,“星链”计划就是该公司提出的,其定位之一便是基于航天卫星提供的公众通信服务,有望在2021年服务全球


卫星互联网的特性,导致了其颇高的建设门槛。一般来说,卫星按照轨道高度主要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类。其中低轨卫星具有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整体制造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卫星互联网组网的首选形式。


然而低轨卫星也存在生命周期较短的弊端。它们的寿命一般在3-7年之间,平均为5年。当星座开启组网的那一刹那,天上的卫星就开始折旧了。因此为了尽快实现整网的服务能力,就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卫星都发射升空,这需要巨量的资金、稳定的技术,以及发射资源的支持。



从“星链计划”来看, SpaceX公司将在2024年之前把12000颗卫星发射太空,在更长远的计划中,SpaceX将发射42000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在近地空间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组建“航天基站”,号称主打高速率,低时延,虽然在容量上目前受制于发射卫星数量限制而显示出连接数较少,但是因为其开辟了全新公众通信服务思路,在网络覆盖较差的国家还是受到了很大关注和期待。 


如果把地球比作篮球,那么星链就像是装篮球的网兜。马斯克“星链计划”所发射的卫星,皆在近地轨道,大部分在距离地面550公里的低轨道上运行,有4000个在离地1200公里的高轨道上运行,其目的之一是为偏远地区提供网络通讯。


值得关注的是,卫星互联网建设的火热,将促使全球进入卫星密集发射的阶段。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经发布的星座计划超过28个,计划发射卫星数量超过2万颗。其中,“以量取胜”的卫星互联网星座占据了较大比例。


因此,在卫星互联网加快建设的同时,低轨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的稀缺性也愈发突出。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预计,到2029年,近地轨道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


我国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


道与频段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纷纷加快低轨卫星互联网部署计划,争取先发优势。本月SpaceX第24批60颗星链卫星发射成功后,全球覆盖在即,数月后有望实现全球连接,为全球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国内方面也一直在推进低轨卫星网络项目。2020年4月我国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随着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挂牌,在国家统筹协调和民营资本持续推动下,产业链愈加成熟,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进入加速落地期,整个国内产业链有望加速迎来增量时期。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加持国家“新基建”的政策红利,国内卫星互联网建设将为全产业链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其中上游星座组建制造率先受益,相关产业链或将开启长达数年的景气周期。而下游应用服务与地面设备市场规模占比最大,长期看成长弹性也将最大。


既然卫星互联网定位为公众通信服务,又是从航空互联网角度出发,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当前的公众通信服务存在着覆盖不足问题呢?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公众通信服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通信市场,无论是网络基础覆盖能力还是移动连接数量,都傲视全球。不仅拥有全球最为领先的运营商团队,还拥有华为、中兴等全球最强的通信设备商,在最新通信标准5G推进中已经逐渐形成领先态势。


当前全球互联网市场仍存在庞大的空白区域,而卫星互联网就是连接这些“信息孤岛”的最佳选择。以往,低轨卫星通信核心应用场景包括偏远地区通信、海洋作业及科考宽带、航空宽带和灾难应急通信 等。其中,偏远地区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卫星电话、互联网电视和卫星宽带;海洋作业及科考应用市场包括卫星定位和海事卫星电话;航空应用市场主要为机载 Wifi;灾备应用市场包括应急呼叫、数据保护与恢复和异地灾备系统等。


那么,地面基站的传统公众通信服务已经足够强大,为何仍要成立基于低轨卫星提供的公众通信服务呢? 


卫星互联网是由卫星星座代替地面通信基站,实现“全球互联”的核心基础设施,可在广阔的海上、空中、跨境以及偏远地区等工作,是解决传统通信骨干网络“人口数字鸿沟”的主要手段。中国银河航天在2020年1月完成首次发射,鸿雁星座也于2020年进行了试验系统建设。卫星互联网被官方明确纳入“新基建”范畴,表明决策层坚定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决心。2020 年是卫星互联网元年,根据未来智库数据,预计 2023 年左右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卫星制造环节投资规模将迎来投资高峰。


产业层面来看,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及火箭发射、地面基站、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运营三个环节,市场规模占比分别约为7.5%、44.6%、47.9%。目前国内已公布的卫星星座计划超过 2500 颗卫星,预计将带动万亿以上的市场空间



“卫星互联网”如何走出”高成本“模式


2020年10月,SpaceX公司在一份电子邮件中,透露了有关星链计划收费等标准。从定价来看,每个月收费99美元,不仅如此,要想使用星链服务,还必须再支付499美元购买相应的地面设备。如此定价,相信普通人是很难承受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些人对航天通信的“幻想”。


而短短两个月之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2020年12月份宣布,将向在美国农村地区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的企业拨款92亿美元,其中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成为最大赢家之一。未来10年,SpaceX将获得FCC农村数字机遇基金提供的8.86亿美元补贴,用于为35个州64万户农村家庭和企业提供Starlink宽带服务。


即使全球的互联网发展大潮已经风云20多年,但至今全球仍有超过70%的地理空间、涉及30亿人口未能实现互联网覆盖,传统地面通信骨干网在海洋、沙漠及山区偏远地区等苛刻环境下铺设难度大且运营成本高,通过部署传统通信骨干网络在互联网渗透率低的区域进行延伸普及已存在现实障碍。


而“星链计划”在运营初期便是定位于弥补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盲区,为地面基站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提供通信服务。


尽管如此,卫星互联网的这种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还是横亘在众多参与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降低终端成本“,是未来卫星互联网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因为目前政府、企业等B端用户对卫星互联网终端的有限采购量,不能完全支撑产业持续发展。只有当终端企业完成技术攻关,让卫星通讯走进百姓市场,才能保证卫星互联网持续良性运营。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初,中国电信正式向社会各界提供天通卫星通信服务,卫星手机是其中的一项服务,大部分售价在5000元以上。另外,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卫星互联网以地面固定终端、移动车载终端为主,售价约几十万元人民币。

因此,只有降低终端成本,通过卫星通讯手机、卫星互联网终端等设备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撬动”C端市场,才是卫星互联网走向产业化成功的基础。

而终端产品要进入C端市场,不仅要解决产品成本问题,还要解决便捷性问题,方便C端用户携带。

一位航天领域的专家表示,如果不开发出(低成本)移动终端,用户的认知就很难打开,因而卫星互联网终端的开发应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根据行业变化和用户需求快速迭代,及时补全短板。

从”5G“、”6G“到“卫星互联网”,空天信息时代即将到来


继2020年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卫星互联网潜在的市场价值和稀缺的空间频率轨道资源因此引发各方关注,全国各地开始布局相关产业链。


政策的力量和市场的需求正催生一个千亿级空天产业集群,同时,5G技术也为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据预测,2025年,全球卫星网络接入设备将达2亿台套,市场规模约6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卫星互联网正加速走向产业化。 


当前,5G是通信领域当之无愧的焦点,而对于卫星互联网,人们常有一个疑惑:有了5G为何还要有卫星互联网?


众所周知,5G是传统通信,其在海洋、沙漠及山区偏远地区等环境下铺设难度大且运营成本高;而卫星互联网设施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小,具有全球覆盖、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等显著优势。换句话说,5G是“地上的网”,卫星互联网是“天上的网”,二者能实现互补。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5G确保大量用户同时使用高速网络,而在5G覆盖较少的偏远地区,卫星互联网可提供稳定信号。


《“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地球上超过70%的地理空间、约30亿人口尚未实现互联网覆盖。随着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加码,专家表示,地面通信系统与卫星互联网已开始融合发展,并逐步进入“全球全域的宽带互联网”时期,5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将成为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星链等低轨道卫星基站其本质便是6G,6G与5G的本质区别,不仅仅只是空间和时间的缩减,更主要解决的是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问题。按照“星链计划”,试图通过12000颗卫星开建太空互联网,直接跳过5G,部署6G。


当然,上述观点也遭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反驳,称“伪6G”,个中原因集中在卫星动力技术无法突破、卫星寿命较短、终端发射频率等问题上。虽然如此反驳,但是其对6G技术有可能诞生于地面之上,苍穹之中还是给予了一定观点支持,意义深远。


从1G到5G,移动通信技术历经约40年的发展,终于从服务于人走向服务于行业,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在5G探索日渐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6G也正式提上日程。业界预测,到2030年左右,6G商用也将开启,全球将迈入6G时代。下一代6G通信技术将是一种空、天、地、海泛在的移动通信网络,而卫星通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国纷纷加快太空战略资源部署。



“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意义


撇开中美竞争不谈,单纯从公众通信服务来看,成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是区别于目前基于地面基站提供通信能力的一种有效补充,更是对未来6G网络探索的一种有力尝试。


随着一系列”新基建“相关政策文件落地和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的成立,卫星互联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并开始服务于更广大的公众。可以期待的是,在农业领域会涉及到很多气象变化、地质灾害的变化,这时卫星互联网的科技水平和作用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卫星互联网和卫星科技的发挥;我国的边远地区也将使用上高速率、低时延的至少超4G网络,通信能力与高速率网络覆盖更加完善。此外,卫星互联网在航空机载通信、车联网、卫星物联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华泰证券分析认为,预计到2022年,全球低轨卫星互联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100亿-2000亿美元。


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将成为我国新的重要通信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

附:“卫星互联网”行业国内外现状


一网公司(OneWeb)


一网公司(OneWeb)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是一家全球性的通信公司。其首次在2017年5月就向FCC递交了超过700颗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营许可申请,用于构建太空互联网提供高速网络,并于同年6月获得批准。2019年2月,OneWeb首批6颗卫星升空,太空互联网计划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OneWeb 计划在 2020 年部署 300 颗后开始提供商业服务,2021 年完成前期 648 颗卫星的部署。它的星座规模至少有 2560 颗卫星。软银、维珍、空客、高通等已为 OneWeb 卫星星座项目投入34 亿美元。


马斯克旗下火箭公司(SpaceX)


“星链”计划是SpaceX的天基互联网项目,其将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4.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从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截至2月17日,“星链”计划已分五批发射300颗卫星,成为世界上部署卫星最多的私人太空公司。目前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批准太空探索公司在Ku、Ka和V波段频率上运营“星链”卫星。“星链”的互联网宽带服务也有望在今年正式到来。如果星链成功,也将增强特斯拉的竞争力,覆盖到位的卫星网将为特斯拉车主打造一个更强大的车联网。


亚马逊(Amazon)


美国科技公司亚马逊日前也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申请,计划发射3236颗卫星,为无互联网地区提供宽带服务。FCC公布的文件显示,亚马逊的太空互联网项目“柯伊伯”(Project Kuiper)要把784颗卫星部署在距地面590千米的轨道上,1156颗部署在地球上空630千米的轨道上,1296颗部署在610千米近地轨道上。



加拿大老牌通信卫星公司(Telesat)


Telesat提出了近地轨道卫星网络Telesat LEO项目,预计发射298颗卫星以覆盖加拿大及全球。2018年1月,Telesat第一阶段近地轨道卫星成功发射。Telesat认为其网络客户将是移动网络运营商和电话公司,他们需要更好的连接和航空宽带连接,为客户、政府运输工具以及海运市场提供服务,到2022年一切就绪时,低地轨道卫星网络预计将为Telesat带来可观利润。Telesat的经验将使其有能力加入这场竞争,而其认为低轨卫星市场到21世纪20年代中后期,注定会变得拥挤异常。


中国航天科工“虹云工程”


旨在构建覆盖全球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目前此步已经顺利实现目标);第二步: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按照计划,2020年,虹云工程将再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通过组网完成区域覆盖。随后,虹云工程首个应用示范系统也将投入使用。最终在“十四五”末,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中国航天科工“行云工程”


“行云工程”又称天基物联网项目,是我国在建的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工程于2018年正式启动,计划利用80颗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构建一个自主可控、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络,以卫星为基站,与地面通信设施形成互补,构成基于卫星的物联信息网。根据计划,行云科技的80颗行云小卫星,将分α、β、γ三个阶段逐步建设系统。其中α阶段,计划建设由“行云二号”01星与02星组成的系统,同步开展试运营、示范工程建设;β阶段,将实现小规模组网;γ阶段将完成全系统构建,并进行国内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外市场的开拓。


中国航天科技”鸿雁星座“


2019年12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国新等企业打造的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两江新区投入运营,标志着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正式启动运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也称为“鸿雁星座”,由300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有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商业航天项目,主要依托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建设和运营。“鸿雁星座”一期预计投资200亿元,在2022年建成由60颗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二期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通过数百颗卫星构建“海、陆、空、天”一体的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接入系统,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已于2018年底成功发射,并计划在2020年7月再发射两颗试验卫星,对空间互联网系统关键技术进行在轨验证,对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物联网、导航增强等功能进行示范验证,对商业模式展开积极探索。


以下为白皮书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报告,请在本对话框输入“卫星互联网”

下载该白皮书请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号后台回复“卫星互联网

——如果你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吧。



END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